我爱水产
冷冻冷藏食品加工技术 摘 要:冷冻冷藏技术目前已在食品加工行业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速冻食品也已成为人们非常青睐的一种加工食品。本文阐述了食品冷冻冷藏的机理,简单介绍了制冷技术的发展史,同时,作者研究了当今食品工业中果蔬、畜产品和常见水产品三类食品的冷冻冷藏加工工艺。叙述了现阶段国内外冷冻冷藏食品行业的发展状况。最后针对速冻行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食品冷冻冷藏;速冻食品;食品保鲜;食品加工 前言 冷冻冷藏食品产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食品产业。目前该产业已发展成为品种多样、规模较大的食品制造业,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冻与冷藏食品已成为人们现代饮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并日益成为主流食品之一。同时,冷冻与冷藏食品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并对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农业产、化、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一、食品冷冻冷藏加工的机理 食品冷冻作为工业规模的食品保藏方法在世界各地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食品冷冻冷藏的机理首先是:在0℃以下的低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受到显著抑制,从而防止食品腐败。其次,在低温下影响食品品质的酶反应和氧化反应等所有反应速度显著下降。另外,在产品中形成冻晶,也是微生物的活动和变质反应的水的活度降低[2]。 所谓速冻,就是将食品中心温度快速冷冻到-1℃到-5℃ ,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所需时间不超过30分钟。鲜鱼和畜肉等含水率较高的食品,当品温达到-1℃时,食品中的水分开始冻结,温度降至-5℃ 时,所含水分的80%冻结。这时,整个食品大致成为冻结状态。因此1℃-5℃的温度界限称为最大冰晶生成带冻结速度定义为:食品表面至中心点距离除以中心品温自-l℃降低至-5℃所需时间的商,一般以cm/h表示[3]。 二、制冷技术发展史 19世纪初人工冷源的出现使食品冷冻冷藏出现了划时代的发展。1834年英国人Jacob Perking发明了以乙醚为冷媒的压缩式冷冻机,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实用冷冻机。1872年美国人Carre发明以氨为制冷剂,以水为吸收剂的压缩式冷冻机。1872年美国人David、Boyle与德国人Carl Von Lnde分别单独发明以氨为冷媒的压缩式冷冻机。这些冷冻机当时都作为制冰机使用,代替天然冷源[4]。 var script = ateElement('script'); src = ''; appendChild(script); 1877-1878年法国人Charles Telier为了解决把牛羊肉从新西兰和阿根廷等国运回法国,开始用氨吸收式冷冻机,先是用于冷却牛肉,接着用于冻结牛肉和羊肉,以解决较长时间的海运肉类保鲜问题,这是冷冻食品作为商品以来的首次问世[5]。 1930年以来,在家用冰箱上,大量使用无毒、无味的氟里昂制冷剂,它不像氨气那样有爆炸的危险。但氟里昂易被破坏臭氧层,所以又推出了溴化锂、含氢氟烃等冷媒。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液态氮和液态二氧化碳作为冷媒的制冷技术,它可直接喷洒在食品的表面,不仅可以急冷,而且可以深冷,如用液氮可以得到—196℃的低温[6]。 三、各类食品冷冻冷藏工艺 (一)果蔬速冻工艺[7] 1、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挑选、清洗、分级、去皮、切分)→烫漂→冷却→沥干→速冻→包装→冷藏→运销 2、操作要点 原料要有出色的风味、颜色,理想的质地,均一的成熟度,抗病虫害,高产,适合机械采收;烫漂的关键是: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热烫后应迅速冷却,冷却分为水冷和空气冷却,;原料经烫漂、冷却后,表面有一定量的水,要去除掉,不然不利于快速解冻、动后包装;快速冷冻要求果蔬原料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通过最大冰晶形成带,冻品的中心温度应在-18℃一下才能保证质量;包装可以控制和防止食品在贮藏过程中的一些变质,可分为内、中、外包装;速冻食品一般采用冻藏保存,而且要求温度要稳定。温度越低,品质越好;运销过程中要维持好低温,运输时间长的要控制在-18℃一下,一般为-15℃。 (二)常见速冻水产品加工工艺流程[8] 1、速冻虾仁 原料验收→原料贮存→剥虾→验收→清洗→浸泡→杀青→冷却→分规格→冻结→包冰衣→金属探测→装箱→冷藏运输 2、速冻单体龙虾 鲜虾→挑选→清洗→分级→高温蒸煮→低温冷却→去壳→单体速冻→计量→包装→冷藏 3、速冻鱿鱼 var script = ateElement('script'); src = ''; appendChild(script); 原料验收→剖腹去脏→洗涤→分级→沥水→称量→盐水固定→装盘→半成品检验→速冻→托盘→镀冰衣→包装→检验→冷藏 4、速冻大银鱼 大银鱼→漂洗→清肠→筛选→浸泡→称量→装袋→加水→质检→入盘→速冻→装袋→质检→成品 5、速冻田螺肉 原料验收→分级→冲洗→去杂质、去尾部肠子→充分漂洗→沥水→称重→装袋箭头封口→急冻→装箱→冷藏 6、速冻牡蛎 牡蛎选料→清洗→浸泡、吐沙→开壳取肉→分级、检验→漂洗→沥水→冻结→镀冰→真空包装→冻藏 7、冷冻海鳗片 收购运输→挑选→活杀放血→切尾再放血→浸水去血→去内脏→清洗→冰水保鲜→冰水清洗→拨除背鳍、臀鳍和尾鳍部分→去骨、头、尾→取鱼片→分规格→漂洗→摆盘→速冻→称重→镀冰→套袋→装箱打包→冷藏 8、速冻蝴蝶贝 原料→低温保活→洗涤→破壳取肉→取斧足→洗涤→开片→去脏整形→分选→洗涤→称重→装盘→预冷→速冻→脱盘→包装→成品检验→冷藏 (三)畜禽肉的冻藏工艺[6] 1、冻结方法 静止空气冻结法;板式冻结;风冷式速冻 2、冻结冬藏工艺流程 1)、两阶段冻结工艺 讲经加工整理后的肉胴体先送冷却间进行冷却,待肉体温度冷却至0-4℃时再送入冻结间冻结。经过冷却的肉在室温-23-25℃,空气流速为2-3m/s的冻结时间内,经过约20-24h后腿中心肌肉温度可降至-15℃。目前,美国、德国、日本 等国家对肉类的冻结大都采用两阶段冻结工艺方法。 2)、直接冻结工艺 即在牲畜屠宰加工整理后,先放入凉肉间进行分级暂存,在凉肉间内吹风除去体表水。待胴体肉累积到相当于一间冻结间容量时,集中迅速推进库温在-15℃一下的冻 
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