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火焰
最具诗意: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以“一枝一叶一世界” 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5年浙江卷 【点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其实释迦摩尼也是个诗人。 最富哲理: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以这两句富有深意的铭文为题作文。 ——2011年上海卷 【点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400年前,莎士比亚发出了他的疑问。400年后,上海的考生们也面临着相似的疑问——“会过去”还是“不会过去”,这是一个问题。大气稳重,富含哲理,上海卷为考生们搭建了一个挥洒才气的平台。 最具创意: “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根据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2006年湖北卷 【点评】相信当年的湖北考生们看到这个题目后,脑海中肯定会出现不间断的回音“三……三……三……”。笔者若是考生,就写:“得如斯考题,吾‘三’生有幸。” 最特别:以给出文物或文学形象(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作文。 ——2004年福建卷 【点评】在历年的高考作文中,以真实人物或文学形象为题的几乎没有。题中的人物范围跨越古今、横贯中西,有文学家、军事家、科学家,有美女,也有硬汉,文学形象也都取自中外名著。对于考生来说,选择范围广,发挥空间大。 最励志:坚强——2008年四川卷 【点评】2008年四川的考生比其他任何省区市的考生都特殊,经历“汶川地震”不到一个月,他们就奔赴高考战场。“坚强”这两个字,不是简单的一个命题,它是出题者对考生的勉励,更是四川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亮出他们不折的脊梁。 最贴近:我说90后——2009年天津卷 【点评】近年来关于“90后”的话题往往是贬多于褒,天津的作文题给了身为“90后”的考生们为自己正名的机会。“90后”们,机会来了,好好夸夸自己。 争议奖作文 最具娱乐精神:以歌手问候语由“大家好,我来了”变化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1年湖南卷 【点评】材料源于萨顶顶在《天涯共此时》节目中说的话,出题者莫非是萨顶顶的粉丝?湖南果然是中国娱乐文化基地,作文题目都这么娱乐。 最不知所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愈诗《早春》中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 ——2008年湖南卷 【点评】在众多以地震为题材出题的大趋势下,以诗歌意境和哲理出题,别具特色,争议也随之而来。在网友评点中,这道题位于最不知所云的高考作文与最难于创新的高考作文调查的榜首。既考诗词理解又考写作,这一题两考,颇为考验湖南考生们的功力。 最时尚: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09年江苏卷 【点评】以时尚为题,江苏确实足够潮流。有人认为,这个话题对农村的学生不公平,他们对时尚本就不了解,何来品味。有人却认为,农村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的时尚。对于时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能写出自己的时尚,就是时尚。 最省事:高考恢复30周年,结合考生对高考的体会写一篇作文。 ——2007年重庆卷 【点评】这个题目就地取材,直接让学生们说高考,出题者省下了绞尽脑汁创意形式的力气,考生们亦都能结合自身备考经历有感而发,“最省事”非它莫属。 最大而空: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浙江卷 【点评】乍一看这个话题还以为是哪个大学人文学院的研究课题。“人文素养”本就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大到民族、国家,小到个人,其“发展”更是需要集社会合力来研究和讨论。在如此大的帽子下,考生该从何说起。大得无边,虚得飘渺,空得难受,深得可怕,难为你们了,考生们。 最惜字如金: 忙——2004年上海卷 早——2010年湖南卷 【点评】从2000年开始,材料题、漫画题、填空题等各种各样的创意作文题目层出不穷,题面也越来越丰富。上海和湖南反其道而行之,删繁就简,仅以一个字命题,没有任何材料辅助,不可谓不惜字如金。 
一、家园家园,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话题,是世界性热门话题。家园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有温馨的,也有惨淡的;有让人欣慰的,也有让人无奈的……关注物质家园引导考生思考工业文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关注精神家园引导考生反思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环境。家园这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热点,又呼唤人文精神,对引导考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有意义,因为呵护家园,就是在呵护人类的明天。此主题既具有时代性,又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化大为小抓住一点写出深度。1、物质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敬畏自然、低碳生活、远离战争、捍卫和平等等。2、精神家园需要呵护。比如要构建道德体系、加强法制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国民素养等等。3、呵护家园需要全民的参与。比如要树立责任意识、倡导奉献精神、加强人与人及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等等。4、采取层进式结构立意。由物质家园起笔升华到精神家园,也就是由实到虚,综合以上三点进而呼唤如何呵护我们的家园。二、见证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历史见证了旧中国的积弱积贫,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历史见证了短缺经济的拮据,也见证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梦”指引下的中国人,将会有更多的奇迹见证于世界……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所以,本主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如神舟十号上天、“辽宁舰”入役等。2、生活的变迁见证了人生的悲喜。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选取他人,也可写自己的经历,在文体的选择上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3、某些具体的事物见证了观念的变迁。如手机见证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转变,门的变迁见证了城市人际关系的亲疏等等。4、无论国家、社会、历史、个人层面,见证都需要每个人的实干精神。从此角度立意,考生可联系领袖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行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有时代感。三、中国梦“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也是全民族的。它既是我们个人人生的具体理想,也同国家的未来相通,所以在这个大时代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为“中国梦”归根结底是全体中国人共同利益和价值的聚合……“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领袖在2013年两会上谈得最多的一段话,所以价值这个主题考生可放到时代大背景下立意,也可结合自身实际谈自己的感受。1、每个存在的生命都有价值,承认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对生命的敬畏。比如社会的发展需要栋梁,也需要砖瓦、沙土;需要庞大的机体,也需要小的螺丝钉;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需要通晓物理的科学家,也需要挥镰抡镐的农民;因为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需要各种不同材质的人共同来构建社会大厦。2、每个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封建社会,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是“学而优则仕”,近代的仁人志士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孙中山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人生追求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他们在为此目标的奋斗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放后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守卫边防的子弟兵,维护社会安定的公安干警,在各行各业无私奉献的千万大众,都在为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科技领域的精英们,大批商海的弄潮儿,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民族振兴,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3、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命的价值来源于对自己的肯定,来源于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自信达观、个性飞扬、平凡真诚等等四、公平“总量”与“平均”的尴尬反差,“共富”与“个富”的局部失衡昭示我们:托起“中国梦”的,不仅是国家的强大、物质的丰沛,还有圆梦的“舞台”。这个舞台,就是十八大所强调的:“要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唯此,才能拓展“中国梦”的幸福纵深。用公平托起中国梦,需要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均衡、规则的透明。因为只有权利公平,梦想才能起飞;只有机会公平,奋斗才有动力;只有规则公平,社会才能进步。1、公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考生可采取并列结构进行阐释,比如一个社会只有公平才能和谐,公平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尺度,不公平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等。2、实现公平需要政府与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就政府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公正和公开,实现公平需要法律的保障等;就个人而言,实现公平需要具有一颗宽容之心,需要一种舍小为大的气魄等。3、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公平问题,不能把它绝对化。上天给谁的都不会太多,只有勇于接受生命的历练,不一味怨天尤人,也许你也会成为别人眼中“不公平”的对象。五、真情感情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有情感的地方就有温暖与感动,有情感的地方就有快乐与温馨。然而,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经济大潮的冲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漠,金钱至上的社会百态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提出了严重地挑战。关注真情,呼唤真情,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中生在人格上的必修课。真情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危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真情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真情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面对本主题考生可用化虚为实,点面结合的方法立意:1、联系现实从社会层面解读,论述当今社会真情缺失的现状。比如道德滑坡、冷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等等。2、从小事入手,用生活细节打动阅卷老师。比如母亲蹒跚的脚步、老师窗前的灯光、风雪中交警的手势、路人给乞丐撑起的一把雨伞等等,抒发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3、采取层进式结构,由当前社会真情缺失的现象入笔,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