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个人与环境议论文素材初中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67

jiuhua88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个人与环境议论文素材初中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才超人

已采纳
环境影响人成长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有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此理。当一个人身边所接触的人是正直者,这个人很容易也变为正直的人;反之,友人皆为巧言令色者,这人也容易变为巧言令色者。对于事物的判断也是如此,当一个错误的想法被周围人都认为是正确时,这位有自觉者也会对自己开始怀疑。当更多人都如此认为时,这个人就会接受这错误的想法。 故人处世间,没有良师益友提拔就随波逐流,如果是好的风气则有好的影响,如果是坏的风气,则受坏的影响。纵观历史历朝历代与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制度,屡屡变更,皆没有一定。每个时代的人多被那个时代的思潮制度所影响,很少能跳出这种局限。 俗话说得好“环境造就人”,环境能影响人,可以熏陶人,也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它能从多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支配着孩子思想道德行为。良好的环境能成就一个人,而不良的环境也将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当然这里的环境既指家庭环境、也指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家也都听过易中天品三国吧,在电视上曾进行过专题报道,他的成长就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易中天的父亲是大学教授,热衷于搞学术研究,家里藏书丰富。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地就好学乐学了。他的儿子个个都很有优秀。易老在电视采访中说:“我从来没有为儿孙们的学习操过心,也从来没有打骂过他们。”最后总结时说,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关键,言传不如身教。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教育的重要由此可见,很可惜的是现今的教育实在办得不好,没有注重人性的培养,而只注重在技术、知识上的东西。教育应该是探寻生命、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不然的话,这个世界就只成为一个机械人的世界,只知道赚钱、被潮流牵着跑,是何等的无意义。已故的宣化法师对当今的教育有一番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现今的教育可说是破产,在学校里老师给同学灌输的就是如何争第一。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结果就养成人人好争好斗的性格。国与国的战争皆是好争、好斗而产生,谦让的精神却没有给与灌输。 写到这里,希望见闻者能或多或少那出自己的一些力量,推动世界教育的发展,使其走入正轨。如此一来,人类的未来才多一份希望、多一份光明。

个人与环境议论文素材初中

274 评论(14)

zc437041363

善待自然曾经,天很蓝很蓝;曾经,河水清澈得能与蓝天融为一体;曾经,满山的绿色汇成了一片无边的海洋,鸟语花香,万类自由,生机勃勃……  和煦的阳光轻轻地洒在大地上,树木享受着阳光给与的温暖,花儿贪婪地吮吸着空气中的露水,小鸟站在枝头,迎着微风歌唱。这一切是多么宁静、美好。  “这块地还真不错,跟房地产商商量一下,这里能好好利用也说不定。”一阵说话声打乱了这早晨的安详,鸟儿听到声音,似乎受了惊,“扑啦啦”地朝天空飞去。  “哈哈……那是当然,”另一个人环顾着四周,眼里露出的尽是贪婪,“这里可以用来开发风景区。这里有着充足的木材,也可以给一些大型工厂开在这里,和房地产合作,我们可就发大财了!到时候别说不愁吃穿,买上房子、汽车,大手一挥,就有吃的,多惬意啊!哈哈哈……真好。”两个人在这片树林里哈哈大笑起来。  于是不久后,“轰隆隆”的机器工作声在森林里响起。生长了百年的参天大树在这一刻倒下了,带着淡淡芳香的泥土被厚厚的水泥覆盖了,小鸟们一时之间都没有了去处。后来,一栋栋的高楼拔地而起,一些工厂因为这里生产原料丰富,在此开设了工厂。粗大的烟囱里排放出滚滚的浓烟,直升天空。没有了树木清洁空气,这片蓝蓝的天空很快变得污浊不堪。  大地在颤抖,树木在怒吼,花儿在呻吟,小鸟在呐喊……然而,自然的声音就这样被人类无情地屏蔽了。那些无情的人类让利益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他们没有看到,几十亿年来逐渐平衡的生态正在被他们的双手破坏,如果一直破坏下去,大自然又能承受多久的摧残呢?然而大自然崩溃了的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过得幸福吗?  曾经,风轻轻,云淡淡,水盈盈……但都只是曾经了,这一切已经变得那么遥远……大自然在哭泣……  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大自然供给人类的需要,给予他们它所有的,可是人类不但不会呵护它,反而那么厚颜无耻地继续向它索取。如果人类再永无止境地开发下去,总有一天,人类吃到的会是恶果,因为当初种下了恶因。  平衡生态,善待自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保护大自然,因为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大自然灭亡,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326 评论(12)

季岸

大自然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284 评论(13)

nyc356221

当在你经过绿化带时你会看到过“保护绿化,人人有责”的标识语。无论是在小区还是公园的空地旁边也会看到“请勿随便乱扔垃圾”“请勿随地吐痰扔杂物”等的字样,这样的标识语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标示语无一不是在提醒你要注意周边环境,要做到保护环境。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我们做的不是去再大规模地制造垃圾,而是尽量减少垃圾的制造。当然保护环境亦不是仅仅单方面地减少垃圾的制造就可以了,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甚至可以说随处可见的都是需要我们珍惜的资源。安装节水龙头、节能灯;用我们的淘米水可以再洗菜浇花等等;在没人的时候将灯关闭……。减少一次更换笔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据统计,如果一吨纸需要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大约会毁掉6800000 棵树; 以一次性木制筷子为例,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450亿双。每加工5000双木制一次性筷子要消耗一棵生长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制筷子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6万亩。“6800000”、“6万亩”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减少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的使用。如果将这些使用后随意丢弃,那么它们将会对土地造成破坏,影响农业发展,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而电池在使用后也不可以直接将其随处乱扔,据测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 60 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有时候我们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够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一、树立环保知识。 二、懂得节约资源。不浪费水,不浪费饭菜。要节制地开采矿物资源;三、不买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以及白色污染物品,抵制白色污染;四、从小树立孩子的环保意识,不随手扔垃圾,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观念;五、每月少开一天汽车,多步行或恰自行车,这样既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六、多多参加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加入其中,我们才会懂得环保的重要性;七、在小区里或家中多种一些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就这样一些小小的细节就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让我们一起为了创建一个环保世界这一目标而努力吧。 觉得好就采纳吧~~~
199 评论(12)

vilin1992

回答 您好,环境影响个人的例子有:1孟母三迁2鲁滨逊 1、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个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2、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欧阳修的事迹也是很好的例子 更多1条 
159 评论(12)

存在存在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62 评论(9)

pengbo0429

“孟母三迁”最典型了
30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