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4091001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高低温试验箱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因为它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以劳动为媒介的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灾害都是消极的或破坏的作用。所以说,自然灾害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是人类过去、现在、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内涝、高温、雷电、大雾、灰霾、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国和局部地区发生,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或局部地区的毁灭性打击。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自然灾害发生之后,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和谐条件,由此还可以导生出一系列其它灾害,这些灾害泛称为衍生灾害。如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这些都称为衍生灾害。 当然,灾害的过程往往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一种灾害可由几种灾因引起,或者一种灾害因会同时引起好几种不同的灾害。这时,灾害类型的确定就要根据起主导作用的灾因和其主要表现形式而定。 突然、是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通常是剧烈的,其破坏力极大。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灾难包括了很多因素,它们会引起受伤和死亡,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事件的影响也就越大。另一个影响灾难程度的主要特征,是人们是否获得了足够的预警。 自然灾害有许多重要的特征,它们突然、有力,无法控制,引起破坏和混乱,通常很短暂,有最低点,有时可以预报。 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 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 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 ⑷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⑸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生活。 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影响的时间以及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尽快适应仍然是未知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题名】:宁夏自然灾害及灾情分析灾害学论文(NingXiaZiRanZaiHaiJiZaiQingFenXiZaiHaiXueLunWen)【关键词】:宁夏 自然灾害 灾情分析【keywords】:NingXia ZiRanZaiHai ZaiQingFenXi【作者】:梁旭 史培军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灾害学(ZaiHaiXue)【国际标准刊号】:1000-811X 【国内统一刊号】:61-1097【作者单位】:不详(BuXiang)【分类号】:X43 【页码】:-55-59 【出版年】:3 宁夏自然灾害及灾情分析 - 灾害学 - 梁旭 史培军1990年全国自然灾害概况及灾情分析 - 灾害学 - 陈洪玲 邹明华北地区主要农业灾害及灾情分析 - 自然灾害学报 - 郑景云 徐兆生对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分析 - 减灾与发展 - 朱晓华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及减灾对策 - 中国科学院院刊 - 孙广忠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张兰生 史培军自然灾害综合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 灾害学 - 于庆东 沈荣芳自然灾害绝对灾情分级模型及应用 -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 于庆东 沈荣芳自然灾害等级划分及灾情比较模型探讨 - 自然灾害学报 - 杨仕升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建立减灾战略体系构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王文楷 张继红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组合类型分析及灾害区划 - 东北水利水电 - 孙长平 董蕴辉青海省自然灾害灾情与特征分析 - 高原地震 - 伏洋 李凤霞 郭广 颜亮东中国自然灾害与灾情 - 地理教育 - 无一种考虑地域经济差异的自然灾害灾情分级方法及应用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杨仕升西夏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研究 - 宁夏史志 - 李新贵
自然灾害的社会学分析3郭 跃(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重庆 400047)摘 要: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 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 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 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 自然灾害的出现可以是社会系统内部功能紊乱失衡的结果, 也可以是一种外部力量破坏原有社会结构的结果。按社会学的冲突论视角看, 灾害是社会各阶层为争夺利益的冲突外延。灾害的结果、过程、成因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显现出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 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 搞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关键词: 自然灾害; 社会属性; 社会学性质; 功能主义; 冲突论中图分类号: X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11X (2008) 02 - 0087 - 05你好,我检索到了相关的论文资料,需要的话请加我QQ,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