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2013
中国是第一个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七千多年前,我国原市农业已相当发达。主要工作方法:刀耕火种。出现了耒耜松土工具。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不普遍使用。主要耕作工具仍是木耒、骨耜,石锄等。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牛耕的方法得到普及。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出现犁壁,可以向一个方向耕作。汉朝之后,铁力牛耕已成为最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出现曲辕犁,简便轻巧。至此,中国传统耕作技术已相当发达,一直沿用后世。耕作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春秋时期出现了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陇耕法,西汉刘过推广代田法。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逐渐形成一年两熟或三熟制。著名水利工程:战国时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飞龙渠。人们还创造改进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出现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水力风车。我国农业基本特征是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商朝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集体耕作。有利于提高工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提高,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确立起来。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下,农民需承担繁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下乳贫穷,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历代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农业政策、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一,农业生产工具: 1,木石器:夏商西周使用木制的耒耜,石刀,蚌镰等 2,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秦汉传到岭南,西域 3,犁耕法:春秋出现牛耕,战国推广,西汉普遍使用耦犁,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发明曲辕犁 4,灌溉排水工具:三国马钧发明翻车;唐朝出现筒车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是手工业工具) 5,播种工具:西汉使用耧车 二,水利: 1,先秦:夏朝已经有原始水利;春秋时已经有邗沟;战国有都江堰,郑国渠2,汉:西汉六辅渠,白渠,文帝,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3,三国:魏在淮河流域兴修许多水利工程,蜀维护都江堰; 4,五代十国:吴越修筑钱塘江海塘; 5,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开灌渠 ▲(秦的灵渠;隋,元的大运河以航运为主) 三,农作物: 母系氏族:半坡种植粟,菜,麻;河姆渡种植水稻 商朝:黍,稷,麦,稻,桑,麻;西周包括了后世大部分作物 秦汉:西域传入葡萄,苜蓿,核桃,胡萝卜等 南朝:小麦种植开始推广,水稻栽培技术提高 唐朝:吐蕃种植青稞,小麦,荞麦,豌豆,蔬菜种子传入西藏 北宋:粟,麦,黍,豆从淮北传到江南,两广;越南传入占城稻从福建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茶树在福建和长江中下游广植 南宋:太湖流域盛产稻米;棉花种植从闽粤扩展到江淮 明朝:江南双季稻,岭南三季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传入我国;桑 ,麻,棉广泛种植,棉布成为人民主要衣料 四,畜牧业: 母系氏族:半坡:猪,狗,牛,羊,鸡;河姆渡:猪,狗,水牛 商朝:猪,狗,牛,羊,马 北魏:《齐民要术》介绍禽,畜和鱼类饲养 唐朝:吐蕃饲养牦牛,马,猪,独峰驼;靺鞨放牧猪群 五,耕地,粮食,人口 隋唐:大量垦荒,粮食布帛增多,人口增长,唐玄宗时是太宗时的近3倍 清初100多年里,耕地增40%以上,人口高速增长
回答
中国农业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的采集渔猎时代,在距今万余年前后原始农业萌芽。农业起源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原始农业具有“多源起源多元交会”的发展特点,受地域、气候诸因素影响,黄河流域旱作农业率先发展,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农耕文明。夏、商、周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时期,中华农耕文明的基本特质大致定型,传统农业的基本要素初步具备。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历史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与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工具、充足的劳动力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宋元时期江南稻作技术体系成熟的基本要素。江南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明清时期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成为必须应对的基本国情。在人口压力下,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向更加精细化发展;农业地域空前拓展,促进了新农区的开发。第三次引种高潮改变了我国基本的作物与饮食结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全面成熟。
提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