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月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1]中文名全球气候变暖外文名Global warming,climate change解释自然现象原因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学物改善措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快速导航原因分析 发展 危害 减缓变暖 化学元素 最大受害国 争议质疑 巴黎协定背景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20世纪全世界平均温度约攀升6摄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约10天。20世纪90年代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温度记录工作以来最温暖的十年,在记录上最热的几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球气候系统变暖加速,物候期提前、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多项历史纪录被刷新,气候极端性增强。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二暖的年份。过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个连续十年都比前一个十年更暖。[2]1850~2019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暖后联合国的措施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目前已有197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3]用受限的生活方式,减少热量排放:工业服务于生活,生活用品受限,工业自然减少。减少热量排放应放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上,用固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制定出固定的生活用品,用固定的生活用品,限制生活用品的滥用,用有限度的使用生活用品,达到限量生产,限量加工,从而抑制工业泛滥,减少热量排放。变暖后的危害变暖的危害从自然灾害到生物链断裂,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历史温度在人类近代历史中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的来源不同,精确度和可靠性也参差不齐。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中,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一直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的仪器记录,当年的记录很少考虑的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但是根据仪器记录,1860~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的平均温度上升了75℃;自1979年开始,陆地温度上升幅度约为海洋温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25℃,而海洋温度上升了13℃)。同年,人类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发现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12℃至22℃。2000年之后,多方组织对过去1000年的全球温度进行了研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讨论后发现,自1979年开始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 
因人口剧增因素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森林资源锐减因素酸雨危害因素物种加速绝灭因素水污染因素有毒废料污染因素影响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2、对动植物的影响 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措施 减少二氧化炭排放 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