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gujiujian5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正文内容:当你在电视银屏上看到抗洪英雄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把自己的救生衣让给灾民,当你目睹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筑长堤、堵决口,挡住洪水猛烈的冲击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你一定会为我们抗洪英雄的伟大壮举深深感动,你一定会由衷地感到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九江告急!嫩江、松花江告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向神州大地冲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民战士挺身而出,奋勇与洪魔拼搏。他们用血肉之躯筑成钢铁大堤,用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抒写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个漆黑的夜晚,大坝一一处决口了,洪魔正张开血盆大口向大坝疯狂地扑来。村子里所有的男人都跳进水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决口,但洪魔仍然奔腾、咆哮着。大坝上,妇女、老人、儿童的呼救声震天撼地。就在这干钧一发之际,人民子弟兵来了,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在茫茫洪水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架起了一 一座人桥,拯救了被洪水围困中的灾民……这就是我们的战士,我们的抗洪英雄!当人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线与洪魔搏斗。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38°C 的高温 下连续战斗,背沙袋、扛石头、堵决口,身上都磨起了水泡,也不肯歇,直到最后累昏在大堤英雄的人民与战士众志成城,并肩作战,用他们博大的爱激励抗洪英雄奋力拼搏,显示了我们伟大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他,一个普通的农民,在大堤决口沙袋堵不住的时候,毅然跳进水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决知,保住了大堤,保住了千万人民。当人们从决口处把他救起来的时候,他的鼻孔里、嘴里都塞满了泥浆,性生一个泥人。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抗洪前线,她没有沉浸在悲痛之中,毅然把三儿子也送到了抗洪战斗中。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未婚夫牺牲在洪水中,噩耗传来,她二话没说,把准备结婚用的钱全部捐给了灾……无数战斗在抗洪前线的英雄,用他们爱祖国、爱人民、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树立起一座座伟大的丰碑,谱写出一首 首新时代最壮丽的诗篇! 
抗洪救灾工作总结 受第9号超强台风的影响,我乡8月19日至22日持续普降暴雨,给8个行政村的水利、交通、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失。据调查统计,这次“19”洪灾造成全乡直接经济损失3900万元。现把今年619洪水的抗洪救灾情况总结如下: 一、洪涝灾害情况 受灾群众多于历次洪灾。全乡受灾群众达5000人,特别是连溪村,有田心、竹园、码园等三个组全体村民被围困,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指导下,被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据统计,全乡共转移围困群众2113人,倒塌房屋53栋,无人员伤亡。 农业损失较为严重。全乡共水淹稻田4000余亩,成灾率达80%,水冲沙压1000亩,难以恢复的达500亩。全乡共决口鱼塘62口,走失鱼苗约计18万余尾。洪水冲走生猪106头,鸡600余只。其他经济作物损失达8万元。 基础设施损失惨重。全乡村组道路被冲毁10条39处长达4000米。乡境内多条渠道倒塌,左干渠共倒塌4处计800方,王家山圳倒塌3处计600方,黄山燕渠倒塌3处计1000方,连源村亭子组烟水配套工程排灌水圳塌方400方,沙山组烟水配套工程排灌水圳塌方500方,树山组山体滑坡600方,山下方排灌水圳难以恢复。特别是连溪村土地平整项目工程刚建好的排灌水圳塌方更为惨重,倒塌排灌水圳长达700米。 二、抢险救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我乡高度重视,把抗洪救灾作为全乡的中心工作来抓,并采取了如下紧急措施: (一)党委、政府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乡村干部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参加抢险。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党委彭书记亲自在指挥部坐镇指挥,24小时在指挥部指挥抢险救灾,指挥部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险救灾: 1、迅速召开党政领导会议,成立抗洪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顾问:彭 伟,组长:豆小华,常务副组长:彭瑞珍,副组长:蔡晓斌 、豆华即 、陈国生,成员:侯剑、侯清林、陈 勇、刘水秀、各驻村乡领导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彭瑞珍兼任,办公室24小时值班由刘水秀同志负责,灾情汇总由侯剑负责,灾情上报水利局由侯清林负责,上报民政局由侯剑负责。2、迅速启动防汛抢险全部应急方案。3、全乡干部职工深入到第一线指挥抗洪抢险;迅速疏散安置受灾群众。4、发出紧急通知:<一>是要求驻村领导指导群众做好抗洪救灾工作。<二>是协助做好受困村组的人员、财产转移工作,并妥善安置。<三>是进村入户、排查灾情。<四>是组织力量修复一些水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交通、通讯、照明等。<五>是协助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问题。<六>是帮助受灾群众搞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二)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率先垂范,奋斗在抗灾一线。在洪灾面前,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率先垂范,始终奋斗在抗洪救灾一线。乡全体干部进村入组指导抗洪救灾工作;组成抗洪救灾工作队,深入全乡受灾村组组织群众进行抗灾自救;同志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一切为了灾民的安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在抗洪救灾前线上到处体现。 (三)及时落实抗洪抢险。灾情发生后,乡党委政府积极筹措救灾物资、资金,做好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8月24日救灾队就深入到全倒户进行了慰问,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对水浸农户进行消毒等工作,基本保证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医疗保障,确保不出现因灾逃亡、死亡现象。 (四)及时排除水库险情,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加强南腰垅水库安全监测,水库大坝8月20日出现险情后,彭书记指示豆乡长和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及时赶赴现场采取紧急措施处理,强行拆除拦鱼网,截断上游的进水,成功地排除了险情。并督促驻村干部和水库责任人刘大慢要坚持24小时严防死守,以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五)坚持以人为本,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确保灾民安全转移为中心。在洪灾面前,我们始终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克服各种困难,不顾自身安危奋斗在灾民安全转移第一线。在营救松岗村井水组李定妹时,情况万分危急。8月20日,驻村干部多次做她的工作要她搬出危房,她死死不肯离开那又破又旧的土胚屋,最后,彭书记指令乡村干部把李定妹抬出来,抬出来不到一分钟,整个房屋就哗拉一声地倒塌了。从8月19日早上5时40分到6月23日16时,乡防汛指挥部共接到求救被困群众电话18个,被困群众2100余人,在群众最需要的紧迫关头,我们乡村干部想群众所急,解群众之困,组织力量及时施救,在洪水围困后,没有一名群众因得不到救助而造成伤亡。 (六)加强值班和汇报工作。乡防汛办、乡政府办、水库执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在这次洪灾中,防汛值班的同志整天整夜都得不到休息,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了抗洪救灾工作不受延误,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联络资源,加强信息联络和灾情上报。驻村干部全面掌握了村组干部的电话或手机号码。是乡、村、组干部坚持24小时不关机。是办公室值班人员坚持24小时在岗在位。是三个村的高音喇叭发挥了作用。是抗洪期间,驻村干部每天7点向彭瑞珍汇报灾情,由办公室统一汇总上报。
回答
您好当年的抗洪救灾老英雄——蔡礼泽(往事回首之十五)照片上的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名叫蔡礼泽,是河北省沙河市一九六三年的抗洪英雄,他1933年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曾任沙河县第一、二届和沙河市第一届政协委员。退休前是沙河市供销社的干部。他在河北省63年那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中,凭着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凭着自己的高超水性、凭着自己强壮的体格和过人的胆量,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从滚滚激流中救出了四十多名被围困和落水的群众。在当地和上级政府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他再次冒着生命危险,纵身跳入滚滚洪流,只身横渡滏阳河的支流洺河,冒着生危险命把县政府向省和中央政府的告急电稿送到邯郸市永年县的临洺关。由于他把电稿及时送出,为中央和省政府提供了灾区的准确情况,上级才有了最佳救灾的方案。好多老干部对我说,老蔡送出的那封电报挽救了成千上万灾民的生命。洪灾过后,蔡老荣立了二等功。早就想把蔡老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写成
成文章,可每当我找到他说明来意的时候,他总是大大咧咧地把手一挥说:“没什么,没什么,都是过去的事了。”蔡老的力气很大,一挥胳膊能把我拨拉个趔趄。元旦假期,我又见到了他。我对他说:“我刚买了个相机,挺高级的,要不要给你先来一张?”我看他有些犹豫,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老家伙,还有几天活头?留一张标准像吧!他想了想,说:“来一张就来一张。”他选择了一个自己满意的背景,背景是某单位的一个看墙,上面刻有有毛泽东的手书‘为人民服务’。照完相,他要看看效果。打开电脑,我把他的照片发到了我的博客上,并且在照片的上面打下了‘当年的抗洪救灾老英雄——蔡礼泽’的标题。我对他说:“这个照片全世界的网民都可以看到?
他没辙了,只好听我从的摆布。不过条件是我问什么,他才回答什么。完全不像采访,倒是像公安干警在审问犯罪嫌疑人。我问他:“听说那年你一次在韩庄村救出40多人,我想听听当时的具体情况。”他说:“1963年那场暴雨是从农历6月13日开始下的。等到第四天,上游的左村水库突然决口了,韩庄村有40多名村民被困在房顶上、大树上。其中男女老少都有。被困地点距离铁道大约有100多米,我从洪水中游过去,在被困群众旁边的大树上和铁轨之间拉了一道铁丝,然后再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来。”“说说你如何在洪水中搏斗的情况。在那么大的洪水中一下子救出40多人,哪能像你说的这么简单。”
就这些。过去过来,过去过来。”蔡老挥着双臂,做着划水的动作解释道,他把那次生死搏斗说得十分轻松。看我有些不满意,他接着说:“开始我想直接背着铁丝过去。由于铁丝太重,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我背着塑料绳游了过去,然后用塑料绳把铁丝拽过来,在把铁丝固定到大树上。”他看我还不满意,说:“其它的都和电视上演的一样,反正我把被困群众全背过来后,我也累的一点劲也没有了。”“抢救落水群众是怎么回事儿?”“那是发生在淮庄村边的事儿。一个老乡看见洪水来了,想从自己的房子里往外多抢点东西。第一趟没事,第二趟他就被水淹住了。他挣在水里挣扎的时候,凑巧让我看见,我就游过去把他救出来了。”“送电报稿的情况是这样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把褡裢镇(现在的沙河市区)一带完全变成了孤岛,县(当时是县级建制)里和外地的交通、通讯完全中断。
上级急需要了解灾区的情况,我们也急需要把本地的情况立即向上级反映。办法只有一个,派人带着电稿强行泅渡洺河,从邯郸发电。当时县领导派了好多人强行泅渡,结果都没有成功,包括还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几百人在洺河的北岸急得团团转。这时县长石修志亲自把我叫来,问我:你能不能?我说:能!听说能,老县长亲自为我倒酒壮行,并且亲手用白酒把我的浑身上下擦了一遍,然后亲自拿着烙饼让我一口口地吃饱。给省的电报稿和给中央的电报稿分别装在两个液体葡萄糖瓶子里,用皮带扎在我的腰间。我只穿着一个裤衩,从被冲断了的京广铁路洺河大桥的北岸桥墩下水,使劲地向南岸游去。我被洪水冲了大约有十几华里,到永年的滩头村上岸。我游到南岸的时候,几乎是瘫在地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永年县的同志把我抬到县城,以后拍电报就是他们的事了。这次送电稿,还真顶事,很快?#65310;�某宸嬷郏�胀段镒示屠戳恕!?nbsp;
你是什么时候后来的?”我问。“过了几天,等洪水下去以后,我自己走回来了。”“那时候你结婚了没有?”“结了,孩子都有了。”“他们不惦记你?”“没事,我下水以后领导们一直在用望远镜看着我,他们都知道我已经平安地到达了对岸。再说。我下水之前和石县长有视线约定好了的暗号。”“什么暗号?”“用一根棍子挑一个物件使劲摇一阵子。”“你用棍子挑的什么?”“我自己的裤衩。”“那你当时就是光着屁股了?”蔡老使劲地给了我一拳:“都时候了,那里顾得了那么多!”“为什么你的水性那么好?”“我小时候经常在大海里游泳,看见轮船就追。”这段历史如果让那些大腕娱记们来写,一定能把它拉成一篇长篇小说。可惜,他们的目光和镜头只喜欢对准女明星们的乳房和大腿。蔡老也不喜欢写这些往事。不是他没文化,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在1953年参军后曾在部队担任文化教员。也不是因为他没有关系,担心文章不能发表。他弟兄
七个,其中六个兄长都是南洋各国的华侨。这就是蔡老——一个朴实善良、默默无闻的蔡老。
更多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