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营养膳食的论文1000字怎么写啊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36

machao173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营养膳食的论文1000字怎么写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8355558628

已采纳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营养的原义为“谋求养生”,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过程合理营养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和科学的烹调加工,向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以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的营养合理营养的意义在于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疾病,增强智力,促进优生优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物质目前,已知有40—45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其中人体最主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和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并据此制定了健康的十条标准: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由此可见,人们不再把健康等同于没有疾病,保健的概念日益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于营养膳食的论文1000字怎么写啊

176 评论(13)

yesexue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当我们询问什么是健康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的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已”。短短的两句话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健康理念。当我们了解了新的健康理念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知道我们的寿命和疾病是怎么样的关系呢?那么人的生理寿命应该是多大岁数呢?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100岁,最长150岁,公认的人的正常寿命是120岁。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迄今都活不到120岁呢?这是由自己“不能控制主宰”的衰老进程速度和自己“可以控制主宰”的“自律、养生、保健”可以延缓衰老进程速度这两点来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提出: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大部分取决于自己如何控制。而取决于遗传因素仅15%,社会因素仅10%。所以说,人如果懂得善自珍重和保养,就能享受健康和长寿。那营养含义又是什么呢? “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具体地说,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雪雪我考营师的论文不要照搬目前所知,人体所需营养素有42种,可分成6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膳食纤维也是一类营养素。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功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和维持体温 2. 构成和修补营养的论不要身体组织 3. 作为调节物质,如同机器中的润滑油一样,维持身体的各种正常生命活动。 当今世界营养与健康有关的人类疾病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一个就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营养素(包括微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处于微量营养素缺乏状态,约占世界人口1/3雪雪我考养师的论文不要照搬。其次是与营养素摄入过剩和(或)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际权威专家认为,约1/3的癌症的发生与膳食有关。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与膳食营养的关系密切。1、蛋白质蛋白质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基本构成物质,它由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其中有9种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他们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蛋白质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类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而且还是构成人类体内各种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质,所以体内的蛋白质的种类数以千计,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无数酶类,多种作用于人体代谢活动的激素类,抵御疾病侵袭的各种免疫物质类,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的载体,还包括构成人体神经传递介质,调节人体正常渗透压和多种体液的组成等。缺乏蛋白质是可以致命的。如果丢失体内蛋白质20%以上,生命活动就会被迫停止,这种情况见于久病的恶液质病人。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状为代谢率下降,生命变的脆弱易生病,远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损害是肯定的。蛋白质的缺乏往往又与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见的有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贫血以及干瘦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2、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学物,天然存在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少,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参与机体组成雪考养的文要搬,也不提供能量。当人们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代谢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生发疾病。维生素的种类较多,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个有不同。但所有的维生素雪考养的文要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维生素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原料,也不是人体的能源物质,它们大部分是人体各种辅酶辅基,通过酶的作用来调控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4%-5%。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镁、钠、钾、氯和硫7种元素,约占人体总灰分的60%-80%。这些常量元素往往成对出现,对机体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骨组织的形成,神精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的调节、酶的激活、体液的平衡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铜、猛、锌、钻、铬、硒、绍、氟、硅、锡、钒等14种。它们在酶系统中起特异的活化中心作用、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的生理作用,以及输送元素、影响核酸代谢甚至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评论 | 0 02013-07-24 15:36 热心网友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从沿革看,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从内涵上看,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新、食品的生产与消费、餐饮的服务与接待、餐饮业与食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及饮食与国泰民安、饮食与文学艺术、饮食与人生境界的关系等,深厚广博。 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 从影响看,中国饮食文化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与此同时,它还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277 评论(12)

bfby0095

防治高血压:宜食用富含钾、钙、镁、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的食品;防治糖尿病:宜食用适量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膳食纤维30g/d;食用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锌、硒、钒的食品;防治高脂血症:宜食用富含钙、镁、铬、维生素C、维生素E、膳食纤维的食品。 富含铁的食物:黑木耳、芝麻酱、桂圆、猪肝、虾米;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蛋黄、海带、紫菜、木耳、虾皮、大豆、榛子、花生仁、荠菜、苜蓿、油菜、雪里蕻、苋菜、柠檬;富含锌的食物: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干果、谷类胚芽、麦麸、干酪、虾、燕麦、花生、爆玉米、海带、莲子、绿豆;富含硒的食物:海带、紫菜、大蒜;富含钒的食物:芝麻、苋菜、黑木耳、核桃、莲子、黑枣;富含镁的食物:苔菜、荞麦、麸皮、黄豆、口蘑;富含铬的食物:海产品、坚果、奶类、谷类、豆类;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蛋类、乳制品、南瓜、胡萝卜、荠菜、菠菜、西红柿、芒果、桔子;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酸枣、鲜枣、沙棘、小红辣椒、猕猴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黄玉米、大豆、大麦;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黄豆、芸豆、红小豆、绿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粉条、粳米、籼米、小米、小麦粉、莜麦面、玉米。 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较合适。 三餐的品质各有侧重,早餐注重营养、午餐强调全面、晚餐要求清淡。 营养早餐:早餐食谱中可选择的食品有:谷物面包、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瘦火腿肉或牛肉、鸡肉、鲜榨蔬菜或水果汁,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丰盛午餐:午餐要求食物品种齐全,能够提供各种营养素,缓解工作压力,调整精神状态。可以多用一点时间为自己搭配出一份合理饮食:中式快餐、什锦炒饭、鸡丝炒面、牛排、猪排、汉堡包、绿色蔬菜沙拉或水果沙拉,外加一份高汤。 清淡晚餐:晚餐宜清淡,注意选择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且注意不应吃得过饱。晚餐营养过剩,消耗不掉的脂肪就会在体内堆积,造成肥胖,影响健康。晚餐最好选择:面条、米粥、鲜玉米、豆类、素馅包子、小菜、水果拼盘。偶尔在进餐的同时饮用一小杯加饭酒或红酒也很好。 注意食物搭配,包括粗与细、干与稀、荤与素、冷与热等均衡。食物搭配与营养均衡关系密切,对于每一餐来讲,一碗方便面只能提供油脂和少许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所以最好配上一份水果、一份肉类或豆制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对于一天饮食的选择,如午餐吃了汉堡、炸鸡,晚餐就该吃些清淡的食物,尤其是蔬菜。 禽肉,指鸡、鸭、鹅、鸽、鹌鹑等肉类。禽肉的蛋白质营养与奋肉的大致相同,与畜肉不同的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专家认为,吃禽肉比吃畜肉更有利于健康。 鱼肉,鱼类的肌肉含蛋白质15%-20%,而且因肌肉纤维短、细滑,故比吉肉、合肉更易消化。更重要的一点是,鱼类脂肪含量只有1%一3%,其主要成分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20碳5烯酸EPA和俗称“脑黄金”的DHA,在海鱼体内占总脂肪酸的80%。值得注意的是,EPA具有降低血脂、防治冠心病的作用;DHA是胎儿、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需,故在选择肉类食物时,鱼类应为首选。 蔬菜,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蔬菜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叶菜(如白菜、苋菜、菜心),瓜茄(如青椒、黄瓜、西红柿),根茎类(如土豆、胡萝卜)。蔬菜可提供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以叶酸、胡萝卜素以及B族维生素等。其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在黄、红、绿等深色叶菜中含量较高。绿叶蔬菜的矿物质含量很丰富;但某些蔬菜(苋菜、菠菜、通心菜等)中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吸收,故烹调这些蔬菜时,应先用开水漂烫,以去除草酸。专家建议,成人每日宜摄入500克蔬菜,其中2/3为叶菜,1/3为瓜茄和根茎类。
20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