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服饰变迁的历史论文高中作文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8

Rythm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服饰变迁的历史论文高中作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anghrly

已采纳
从古到今,衣服都被共认为生活的必需品,是用来遮蔽身体的东西。可是当你看看身边的过路人,你会发觉到无论从用料还是款式来看,衣服都是朝着满足人类需要的目标前进。例如在衣料方面,由从前的兽皮、羊毛发展到现在轻便的"的确凉"、"化纤维"。在款式方面,由纯朴、实用进展到时下流行的轻便服。这些转变往往都彰显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水平。在中国,衣服更生动地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幅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时农民穿的都是那些唐装衫裤,而城里则以长衫、旗袍为主,服式简单。 人与生俱来便有爱美的天性,每个地方,每个朝代,每个人都会有的,任何一个时代的百姓也不例外。可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人民政府所接收的是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连年战争造成的是生产萎缩,民生困苦和失业众多的问题,刚巧又遇上水灾,在这环境下,中国同胞要面对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例如要做工 口,治理水患,又怎侩要求自己有称身、光鲜的衣服呢? 新中国成立不及数年,人民的装束已经是焕然一新了。主要有蓝色、灰色的干部服、列宁装、白衬衣,薄外套也是常见的。衣服款式虽然已出现变化,仍然是保守和朴素。这个转变背后有什么含意呢? 原来在那个五十年代,是节约用钱的年代,是一个铜板也不会浪费的年代。当时人民踊跃地进行"爱国储蓄"。同时,共和国实行土地改革,农民普遍有自己的土地。在城市方面,由于要建设新社会,所以就业机会也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质素虽不丰盛,但有了一个保证。1953年,中国政府为了取缔投机市场,供应人民的基本需要,于是实行了"统购"和"统销"的计划。意思是说政府会首先购入全部的货物,再分给人民。人民可用粮票、油票和其它的代用票去换取生活上的必需品。如在布料供应方面,有了布票,每人每年便可以得发给布料十余尺,而他便可用那些布去添置被子和衣服。既然物料是有限的,人对衣服便份外珍惜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去掉袖子在家再穿三年。"这句话不正正带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平吗?与我们这一代的年青人相比,这个衣着潮流过了便会"送旧迎新",再追下一个时尚,对比起来,真是有天渊之别呢! 在经济方面,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简称"一五","一五"是以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计划。在1957年已全面超额完成,工农总生产额提高至8%,每年平均增长率为2%。粮食产量上升了50,400,000吨。经济增长令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了,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了30%以上。 经济好了,人民生活改善了,衣服装份也注重起来。 大跃进时期(1958—1962年)百姓为了"超英赶美",纷纷投入大炼钢运动,城乡遍布土法建造的高炉群,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家中所有用铁做的物品再提炼。可是制造出来的只是一堆堆废铁渣。由于全民大炼钢,忽略了生产,粮食产量下跌了95万吨。大跃进急躁冒进的行为导致经济发展倒退,人民生活再次陷入困苦之中。祸不单行,人为的灾难接踵而来。 文化大革命随着爆发,这时百姓所流行的是千遍一律的革命发式和深蓝色的衣服,因而被称为"蓝蚂蚁"。"蓝蚂蚁"是什么?相一想在电影中,那些中国同志的打扮动作,手握拳头、上臂与下臂成90度角水平地放在胸口的位置,便知道了吧。这时期的服式成为当时中国其中一个特征。话说回来,究竟差不多样式的服装打份代表着什么呢? 以当时的局势来说,人民的理想是追求共产主义生活,他们认为每个人应该拥有差不多水平的生活质素,同时强烈反对资本主义,常常批判拥有私人财产的人,如商人、资本家。于是工厂企业便成为政治大批判的战场,生产事业反而变得不重要。由于经济低落,物质匮乏,加上大部分人民都害怕富裕会招惹祸患,所以大家便放弃高档花巧的衣服。然而,人的爱美天性却无法埋没,有些女孩子会穿一件花衣服,再套上那些"蓝蚂蚁"系列的上衣,露出一缕色彩,满足内心的爱美天性。 文革结束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很多人思想有很大的转变,不再热衷于阶级斗争,随着经济改革的推行,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改善。1979年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2年的5亿,暴增至1980年的563亿元,增长了6倍。全国平均个人的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76元提高到1979年的197元,剔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实际增长了85%,经济逢勃起来了! 另一方面,文革时期的思想禁制取消了,被禁的书刊和电影都解禁了,中央电视台开放了几个频道,让人们可以放眼认识世界,人民的服式打扮信息开始丰富起来。 有了经济基础,又加上信息不断的丰富,人们爱美的天性又显露出来了,大家都开始变得爱美敢美。 1983年年底,国家决定取消"统销"、"统购"的制度,布票不再用了,要买多少码布也行。文革时期的思想束缚也取消了。要穿大花的,大红大绿的也可以了。那时衣服潮流便是那些"扫大街"的喇叭裤。还有西服热,不论是推车的、卖面的也爱穿。已经沉寂了多年的时装表演业在上海破土而出,展销会亦踏此起彼落。1986年11月22日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首次在北京公开宣布1987年春夏中国服装流行趋势。看!国家经济好,人民穿得好。 1992年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时再次呼吁中国经济要进一步开放,让部份人先富起来。外资大量涌入,万元户开始诞生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也许是为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挽回自信和尊严,当人民有经济能力的时候,他们便穿上名牌时装,更令人注意的是他们喜爱把西服外露的名牌商标保留。1993年意大利《全景》杂志评论:以前人们称中国人为"蓝蚂蚁",现在他们却正在蜕变成色彩绚丽的花蝴蝶。中国人被人称赞当然是开心的事,可是在服装转变的背后,更值得鼓舞的便是中国社会繁盛起来了。1985至1994年间,去除通涨的因素,全国每人平均年支出增长是150%呢! 中国近年在世界上的地位已可说是举足轻重了,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中国人在追求衣着美,穿出文化、个性,同时也讲究健康舒适。衣服式样可以说是与时代并进

关于服饰变迁的历史论文高中作文

283 评论(14)

qihaiz

服2 -0-0装3-0-0字,很快吧!你很傲慢啊服装的变迁,岂是200-300字所能说清楚的!呵呵,有历史记载的周朝到汉朝的服饰演变,就是一部史书!要说的太多了,你分又太少了,还有你的傲慢无礼!速度!!!呵呵!速度!!!!!!!呵呵,速度!!!
346 评论(15)

sydneyyun

谈谈服饰 如今的服饰千变万化,风格各异。而我今天要谈的是服饰的“饰”,而且是头等大饰,就是我们头上的帽子。姑且先不论帽子的审美功能,实际上帽子也有其实用性。冬天,帽子为你的头部保暖;夏天,帽子为你遮阴;风起时,帽子使你不致被吹乱头发;下雨时,帽子为你保持干爽。我知道有一种草帽:那就是最好的、最地道的、可以折叠的、天价的巴拿马草帽。其实,巴拿马草帽并非来自巴拿马,而是厄瓜多尔丘陵地带的居民用托奎拉草茎,借助手工编织而成的。据说,手编巴拿马草帽还得在晚间比较凉爽的时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误导大家的名字,是因为巴拿马运河的工人常戴这种帽子。大概对他们而言,帽子只要基本功能不缺、手工粗糙一点也无妨,将就能用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巴拿马草帽总共可以细分为二十个等级。你需要举起这顶帽子对着光看看,那些圆圈越密,表明织得越紧,价格自然也越高。现在继续上我的草帽课。巴拿马草帽中最好的产品,出自基督山这个小镇。而基督山人最骄傲的,乃是他们的“极品”帽。制成一顶这样的帽子要足足花去他们三个月的时间。若是好好地以礼待之,这帽子用上20年也不嫌长。检验一顶帽子是不是巴拿马草帽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一折。真正顶级的巴拿马草帽有许多迷死人的特点,其中之一便是它的柔韧性之好,令人震惊。你可以把它打个对折,再卷成一个细小的圆锥体,小得足以从结婚戒指里穿过。虽然你也许并不愿意在聚会时表演这招即兴魔术,但是,你完全可以把巴拿马草帽塞进一个空心管里,带着它四处旅行。而以后当你展开帽子时,也绝不会留下一丝折叠过的痕迹。你只需轻轻一抖,你的帽子立刻回复原状,绝不起皱。真是不可思议,就这么简单。
298 评论(15)

糖不理多

楼主满意请赐分谈谈服饰 服饰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因为无论什么肤色的人对服饰的品味都是那么的相对,这种暗暗的共鸣将世界的艺术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们对各国的服装周的热爱就可看出全世界都为服饰而疯狂。服饰在空间上有着共性可在时间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多异,可谓是与时俱进。 以中国为例。满清时代,大马褂成了男性的便装,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穿长袍,他们的区别在于富有的人用绫锣绸缎逢制衣服,而贫穷的人只能用粗布剪载衣服,那些富有的女性穿的是雍容华贵的旗袍,而平穷的女性穿的是粗布短衣;清末时,伟大领袖孙中山先生将中国的腐蚀与西方的西装相结合设计出了中山装,后来中山装成了近代中国的标识幸福是。到了50年代,新中国成立,当时中国与苏联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得到了苏联很大的援助,于是人们开始接受苏联的一些文化,列宁装就在那是在中国流行开来了。80年代的中国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不管是男女都穿上了有颜色有印花的喇叭裤,在那时,裤子的喇叭越大年轻人就觉得越时尚!而 现在,我们进商场购买服饰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眼花缭乱,因为现在服饰的颜色各异款式新颖设计大胆。曾经,温饱是人们最大的问题,服饰衣着打扮对他们则是次要的,因为平穷服饰上往往会有补丁,现在许多年轻人的服饰上也有补丁,但那是年轻人所谓的‘另类’,‘个性’,甚至把‘补丁’看了一门艺术。现在没了温饱问题,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穿着,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气质来挑选和搭配服饰。例如 严肃的人会挑选端庄的服饰,温和的人会挑选典雅的服饰。每个人的气质不同挑选的衣服就会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都有符合这个时代的一个特征,那就是时尚。时代的变化决定了服饰的变化,而服饰的变化也说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时间仍在前进,我们的服饰也会不断的变化,真的很期待下次服饰的革新。
232 评论(15)

WTOOOTW

写作思路:可以写一下很久以前的服饰都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特点,根据时代的变迁,写一下现如今的服饰又是什么样的,来进行对比一下,写一下你的感受。正文: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穿着很时尚,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多异,服饰也正所谓是与时俱进。满清时代大马褂成了人们的便装,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穿长袍,他们的区别在于富有的人用绫锣绸缎缝制衣服,而贫穷的人用粗布剪裁衣服,80年代初期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不管是男是女,都穿上了颜色不同的裤子!那时裤子的喇叭越大显得越时尚,这都是年轻人所为的!此刻我们想购买服饰进商场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眼花缭乱,因为颜色各异款式新颖的服饰很适合此刻的年轻人。以前人们的温饱是个问题时,大家从不思考服饰,衣着打扮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所以服饰上有补丁是很平常的事情,可此刻不同了,年轻人讲究的是“另类”是“个性”。把“补丁”看成一门艺术,看成一门个性,把很好的衣服专门打上补丁,你们说怪不怪呢每个人都有个人的穿法,因为每个人的气质都不同,有的人看上去极为严肃,这样他们应当穿得端庄才可适合;有的人看上去很温和、温柔,这样他们应当穿得典雅才适合。随着人们的眼光变化服饰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服饰会变成什么样貌谁也说不清楚!只有时间、时代的前进才能证明服饰的变化,因为服饰是跟随时代更换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服装,各有各的特色。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服装分辨出不同民族的人。总而言之,对于服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因此,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145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