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29

wfls2008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conclusion部分万能范文阅读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cf466

已采纳
写论文的时候 应该时刻关注论文的重心;写论文的时候,有时会觉得是不是这个也要加进去,那个也要放进去,觉得什么东西都有必要介绍一下,我们论文的重点一定是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上,前面都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做铺垫,点到即可,不需要全面展开介绍,如果觉得需要介绍的话,可以通过标注参考文献的方式,千万不要放错重心。

论文conclusion部分万能范文阅读

339 评论(10)

wuzhaojunc

写论文的时候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279 评论(13)

抗胶载61

SCI 期刊的Conclusion非常重要,要好好重视! 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优秀论文结构范例:1、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5、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8、Others——致谢、附录、脚注。处理被拒:1、理解被国际权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态。2、感谢编辑和Reviewer的意见和工作。3、询问副主编,自己可以怎样处理这篇论文最合适(重投/改投/撤回)。4、继续新的研究或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杂志。常见问题: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万不要!但是一篇会议论文经过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2、是否可以建议副主编如何处理自己的论文呢?不行,但可建议他别让某人评阅。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编回复怎么办?写一封友好的询问信,别催得太紧,别找主编。4、如和副主编意见严重不和怎么办?可以找主编,但是别经常这样做。5、如果和主编的最终决定严重不和怎么办?没有办法了。
161 评论(11)

lw野子

论文的结论部分,应反映论文中通过实验、观察研究并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到的学术见解。结论应是该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②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③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常象法律条文一样,按顺序1、2、3……列成条文,用语暂钉截铁,且只能作一种解释,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文字上也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示例]论文题目:丁二烯民丙烯腈共低聚反应中共聚物组成的控制论文的结论:1.对于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低聚反应分批聚合体系,由于单体况聚率不同,为了改善丁腈羟的性质,进行组成控制是必要的。2.本工作采用向反应体系中补加消耗快的单体的方法,能够控制反应液的单体组成与共聚物的组成。3.本文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理论,提出了一种补加单体的新的计算方法。实验证明,应用这种计算方法,能合成出组成比例均匀的丁腈羟液体共聚物。这种方法不仅能用地丁腈羟的合成,也能用于其它自由基二元共聚反应。4.按本文的方法所合成的丁腈羟不仅组成比较均匀,序列人发布也比较均匀,序列长度为1的分布几率高达97%。[此文部分内容曾在IUPAC第29届高分子讨论会(罗马尼亚)上报告,刊于《应用化学》,1984年第3期]最后指出一点,有些学科论文,例如医学论文,常?quot;结论部分不单独列出,而将其内容隐含于讨论部分的文字中(常在最后部位,也是最简短的文字部分),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处理方法。例如,题为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血25羟维生素D3浓度的临床意义的论文,在其讨论的段落中,最后有一个自然段,为:本研究说明,CPBA法测定血25-OH-D浓度,不仅方法简便,同时又是观察机体维生素D缺乏和过量的一个较敏感和可靠的指标。实际上,这就是全文的结论,是从正文部分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过程而得到的总观念。
12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