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49

ALANJACK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以牛为话题的议论文700字写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qusjm

已采纳
星期天的下午,天气很热,我帮村里放牛。饲养员叔叔叮嘱我:“放牛就像读书一样,要专心,牛吃一会儿草要去放放水。”我点点头就牵着牛走了。 我很喜欢牛,“牛是农家宝”虽然有了拖拉机,可农忙耕田的时候还少不了它。我放的这头牛很大,听大人们说,这牛有一千三百多斤。它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嘴很大,头部两侧竖着一对灵敏的耳朵,随着声音微动着,呼吸的时候发出呼呼的响声。耳朵两边长着弯弯的牛角。它有柱子一般的四只脚,还有一根绳索似的长尾巴,一甩一甩地赶走背上蚊蝇。我把牛牵到长着青草的地方,然后往地上一坐,看着牛吃草,见它的舌头一钩,钩住一束草卷进嘴里,一会儿,草就吃完了。 就在这时候,我听到一阵嬉笑声从远处传来,我仔细一听,原来是伙伴们在小河里发出的声音。我不禁发痒,真想下水过把瘾,可一看牛就打去了游泳的念头。一下子,我就把牛绳绕在树上,就被吸引引着来到小河边。 河水碧波荡漾,我和小伙伴玩得正起劲,就有人喊:“牛吃稻子啦。”我一听,连忙跑过去,大力的拉住牛绳,可牛已经吃了一大片稻子了。饲养员叔叔气喘呼呼地跑过来,严肃地看着我,我低下了头。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做什么事都不三心二意。

以牛为话题的议论文700字写法

198 评论(12)

hanna11223

牛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享有尊荣的地位。它对农耕文化的发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的亲密伙伴。黄牛、水牛、奶牛、牦牛,至今仍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耕田、运输、挤奶,任劳任怨;肉、骨、角、皮、毛、粪,无一样无用处。 历代诗人,对牛总是赞颂有加,如唐人韦庄、杜甫的诗句:“绿桑深处哺牛鸣”、“一寸荒田牛得耕”。鲁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自白“俯首甘为孺子牛”,可说是妇孺皆知。在尘封的典籍中,牛还与许多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名人名流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说:“诸侯盟,谁执牛耳。”以后,人们便把“执牛耳”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牛还被用于战争,如史册所记之“火牛阵”。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齐将田单派人向燕军诈降,又用千余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火牛前冲,其后是五千勇士,使燕军大败,田单陆续收复70余座城池。 还有老子骑青牛的传说。《列仙传》说:“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其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老子出的是函谷关,后人在函谷关口写了一副名联:“不许田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 典籍中用“牛”组成的词语也很多,比如“牛酒”,这可不是一种酒的名字,而是古代用牛和酒作赏赐、慰劳和馈赠的物品,“奉牛酒以劳军营”(《后汉书·臧官传》),以后,“牛酒”引申为礼物的别称。还有“牛马走”一词,司马迁《报任安书》开篇便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走”,是指“奔走于牛马之间”掌管牛马的仆人,以后作为自谦的代称,如同说“敝人”、“鄙人”。 在老一辈的画家中,李可染先生是我十分钦服的一位。他的人品、画品皆为世人所重。他的画斋叫“师牛堂”,其实他就是那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乐于助人、甘守淡泊的老牛!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他师牛、画牛,为人民大众奉献了无数的精品佳作。 我喜欢他的《牧牛图》,性格温驯的老牛与天真无邪的牧童和谐相处于画图之中,背景又是如此的绚丽多彩,或春风杨柳,或枫叶如火,或鸦阵归飞,或烟雨远山。他所创造的水牛形象表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气质,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他以高超的笔墨技法,极概括地表现出水牛的千姿百态,或行或止,或立或卧,或正或侧,无不栩栩如生,而且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性,比如“牛鼻子确实画成了像是湿的”,体现出“牛鼻子有水气”的意味。而那些牧童,嬉嬉而乐,天真烂漫,抒发了人类在更高的层面上重返童年的期待。李可染在这些画图上题款,从不同的角度来歌颂牛的高尚品德,如“给予人者多,取与人者寡”;“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 在我们周围,活跃着许多有着牛的品格和秉性的人物,敢于开拓创新的“拓荒牛”,吃苦耐劳的“老黄牛”,认准真理而不退让的“老犟牛”,年轻而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81 评论(12)

weiyun5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牛勤勤恳恳,忠诚老实,任劳任怨为切入点,以此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唐代刘叉《代牛言》诗:“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此诗以拟人的方式,歌颂了牛的勤劳质朴和隐忍顽强。(这块多写点)后面说,人们要报答牛,举例: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的一些壮族地区,至今还时兴着一个有趣的节日——牛王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不准打牛,骂牛,骑牛,更不准拉牛去犁田犁地。这天要让牛休息,让它享受勤劳果实,还要给它戴花,让它舒舒坦坦的过一天,以表达对它们的崇敬。引起反思,为什么只有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举行牛王节,对于这样默默奉献的牛,应该有更多的人来关爱它。联系到现实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社会应该给出更多的目光来表答我们的感谢。(虽然这个问题很久之前的了,但我很感兴趣,特意查资料,一字一字打出来的哟!呵呵~)
131 评论(8)

阑珊夜色

牛 牛是普通的,牛是伟大的,牛是无私的。 牛的头上有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很健壮,尾巴细长。年轻的牛可以可以拉犁,奶牛还可以产奶,在乡间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牛把一身奉献给人类,却在牛棚中的一角死去,而不求回报。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后,想起它曾经为我们做过什么。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诞生在这个世间,又默默无闻的离去,它却给人们留下太多的东西了。它生前别无所求,只要一个能遮风避雨的牛棚,一个可供生存的干草就足够了。鲁迅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血。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一些默默奉献的人。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她)们像牛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默默无闻的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生活缺少了他(她)们又怎能继续生存下去呢?没有农民,哪里来的粮食?没有工人,哪里来的建筑?没有老师,学生到那里去学习知识? 在西部,也有许多这样的人。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又是我想起里那些西部开发的志愿者们。他、她们忍受的天寒地冻,忍受着干旱洪水,为祖国换来了繁荣昌盛。 我尊敬牛,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得为人们服务。它可以和松树、白杨相提并论;可以和“四大君子”同期同坐。 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67 评论(13)

skygor

来精锐教你专业写作文
354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