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设计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正确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3

猪?p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设计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正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粉红猪小妹妹

已采纳
中国的家具设计有渊远流长的历史,但是在现代家具设计方面还基本处于模仿阶段。任何一个走向工业化的国家,在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这个过程。但在另一方面,只要细细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现代家具中蕴含着许多我国人民熟悉和喜爱的审美趣味,具有我国民族形式和科学内涵的家具已经显现,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发展。 一、传统居住环境的构成 传统居住环境是由传统住宅建筑及其周围的物质要素共同营造而成的一种生活环境,相对于规模大、密度与容积率高、居民高度集中的现代城镇住宅区环境而言,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构成特征与文化内涵。 从物质要素构成来讲,居住环境包括自然和人工的物质实体,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气候、地理、水文、地质、土壤、地形、植物等,人工的物质实体包括路径、种植、堆山、叠石、水池等。 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巧妙、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人工的手法,追求写实性的自然景观,模仿自然,再现自然,将自然的与人工的物质实体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从社会构成来讲,我国传统住宅可分为百姓住宅、文人住宅、官商宅第,直至王宫府邸。阶层、生活爱好或信仰的不同、以及审美情趣的各异,使得传统居住环境异采纷呈。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文人住宅。古代文人深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他们可能是高官富商,亦可能是布衣百姓,只是相对于普通的官宦或百姓来说,他们的知识分子身份及文化成就更为突出。在传统居住建筑的演化过程中,由于普通百姓住宅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严格制约,王宫府邸又需恪守制式,文人住宅则相对活跃,对传统居住环境、对古典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知中,视觉感知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视觉是人们认识空间艺术的一种主要的手段,而现代家具设计的根本职能,就是要构造一种既符合人的居住环境,又能满足人的生活、起居、学习的需求,换言之,家具在为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带来更多的视觉上的美感和触觉上的舒适! 家具设计的造型所以能够给观赏者以美感,也是基于它的形态、色彩、材质三个方面的因素。我们知道,任何家具的造型都是通过材料去创造形态的,没有合适的材料,那独特的造型则难以实现,就家具的形态、色彩、材质而言,其实是依附于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并通过工艺技术去体现出来。 家具材料有二类:一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的不同,使得家具在加工技术上,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不同,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人工处理令其表面质感更为张扬:使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这些材质的处理还能使家具产生重轻感、软硬感、明暗感、冷暖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家具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家具的艺术效果,而且也是体现家具品质的重要标志。 家具设计强调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有机结合,例如金属与玻璃等人工的精细材料,与粗木、藤条、竹条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属通过机加工体现出人工材料的精确、规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则表现出人的手工痕迹,传递出一种人性化的东西,所以说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家具设计,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对比和材料的搭配,将粗犷与细腻、精确与粗放,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现一种质感的对比,通过不同材料的视觉反差,让观赏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细节,以及呈现出家具设计的材质之美。 竹子自古以来便是颇为人们青睐的家具材料,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竹制的家具手工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加工方便,采用拼、编、剜等工艺手段制作,再经打磨抛光处理,涂上光可鉴人的涂料,使得竹制家具色泽明快、纹理天然呈现、质感强! 我们知道,不同材料与工艺的感觉,大都直接来源于各种材料对人的视觉上的不同剌激,而这些材料外表的肌理效果,(如疏朗与密集、光滑与粗糙、柔软与坚硬、随意与工整等)通过视觉和触觉影响到观赏者审美主体的心理。触觉是人们认识材料的质感的一种方式之一,通过触摸来感觉材料的软硬、轻重、厚薄、粗滑等,人们自古以来就对粗犷、柔软、温暖的自然材料有亲近感,从心理乐于接受它。而对冰冷、刚硬、厚重的人造材料有漠视感。这种来源于人的触觉心理反应,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被恰好的运用3、中国漆家具的成就 在中家具体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明显形成四种最重要的设计风格,即楚式家具(周代至南北朝)、宋式家具(隋唐至元代及明人早期)、明式家具(明中期至清早期)、清式家具(清中期以后),而其中的第一种楚式风格实际上就是中国早期的漆家具。中国人最早使用天然漆的年代尚不能确定,但至迟在西周时已广泛使用于某些阶层,出土漆器的豆和盘都是中国漆家具的早期类型,而漆器在中国的真普及却是在战国时期,其中以南方的楚国最为发达,因为这一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漆树种植地区。 漆器由于自身的优质耐久,防腐防潮适于装饰,使其最早受到全社会的欢迎,被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几科所有领域,但最重要的领域却是家具,从周代至南北朝,漆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体系的主流,而且如果从皇家御用和上流社会的使用来看,漆家具的这种主流地位一直保持到清末,这一点从本文介绍的两部中国家具图册中可以看到很清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对中国家具的理解就是指漆家具,尽管在中国家具还存在着其发展水平并不亚于漆家具的硬木家具、柴木家具、竹家具、藤编家具等等。当然,从家具设计的角度而言,漆家具完全能代表中国家具体系中的主要类型,上述两部中国家具图册中所刊登的百十种家具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全部主体类型。 中国漆家具的发达,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官方的支持和重视,进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早在战国,漆家具的生产制作就有专官进行管理,汉代开始就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到了唐代,漆器已被列为漆器设计与制作的重视可说是愈演愈烈,而民间漆家具制作也自然水涨船高,竞相艺技,使中国漆家具的发展无论在工艺上还是在造型设计上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中国传统文化自古重文轻工,中国几千年家具发展史上能留下姓名的人物寥寥无几,除了传说人物鲁班是木匠外,其它与家具设计制作相关的留名都与漆器有关。如元代嘉兴府的剔红高手张成、杨茂、彭君宝等,而明代徵州更产生漆家具大师黄大成,其名著《髹饰录》是明代漆艺设计与制作的专著,比起前后不远的佚名《鲁班经》,更能显现出中国漆家具在中国古代家具体系中的正统地位。

设计史论文1000字怎么写的正确

216 评论(11)

lidomain

王受之,1946年出生于广州,设设理论和设计史专家。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980年代曾担任过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和学院的工业设计研究室副主任,1987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学者,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西切斯特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学院从事设计理论研究和教学,1988年开始在美国设计教育最权威的学府——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担任设计理论教学,1963年升任为全职终身教授,负责全院的现代设计理论和现代设计史教学。1997年担任美国全国艺术和设计院校委员会年度会议理论组召集人,1998年作为联合国开发总署专家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主持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讲学班。王受之曾经多次担任重要设计比赛的评委工作,包括香港设计师协会“设计98”年展评委、1997年香港回归的国家艺术大展评委。王受之是中国的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客座教授。王受之所著设计理论和设计史著作相当多,其著作成为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设计专业教科书中主要参考书,共中包括在大陆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和设计》,还包括台湾出版的《世界现代设计》、《世界现代平面设计》、《现代世界艺术的发展》,他参与撰写的《战后美国史》曾经获得1992年国家社会科学著作的金奖。他的《设计史论丛书》包括《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当代艺术史》、《世界时装史》、《世界广告史》、《世界工业产品设计史》、《美国插图史》等,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与香港天一艺术设计出版公司联合出版。
28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