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游鱼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扩展资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属于不规范论文署名。1、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2、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3、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4、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的名字挂上。5、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或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
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3.完整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4.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大量教学时间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一般情况下,教学模式并不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教学思想提出来的,而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又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因此教学模式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的水平联系,受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制约。因此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5.灵活性作为并非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现某种理论或思想,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
1我自由,我快乐。小时候,我被爸妈关在一间很小的屋子里。我想,与其这样被关着,不如追求自由去。于是,我便爬到了窗台上,看窗台离地面不高,我便勇敢地跳了下去。(生笑)那次,我的脚疼了好几天。后来,爸妈再也不敢让我一个人呆在家里。 师:为了自由,你豁出去了。当然,这种勇敢太危险了。 这样的点评因势利导,先扬后抑,及时地修正了学生的认识,也给其他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2激励不等同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以尊重学生人格,不伤害其自尊心为前提。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三、要准确入微,不要空泛单调 教师的点评要尽量准确到位,细致入微,要针对学生的发言内容,或延伸,或挖掘,或发挥,或引导,让发言者和其他学生都能产生新的启迪和新的联想。 为此,点评必须适时,适度,适人。所谓适时是指课堂点评应该抓住最佳时机。所谓适度就是指教师能正确估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认识水平。所谓适人,就是我们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要因人而异进行点评,对“强势群体”的学生以指正性点评为主,对“弱势群体”的同学以鼓励性、赏识性点评为主。 四、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点评要实事求是,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评说。比如一个学生读书比较流利而又有感情,不妨这样点评:“好!这篇课文是刚刚学的,你就读得这么好,真让人佩服!” 其次,尽量不要用“最”“从来没有”等词语。例如“你是班中最出色的”“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美妙的声音”,这些话过于极端,一是容易使自己被动,二是让人难以置信。 再次,注重点评的全面性。教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不应只局限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学生答题时出现偏颇在所难免,此时教师不能简单以答案的对错来下结论,而应全面看待学生的回答,可以对他们的思路、语言、体态等做出具体分析,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学生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肯定。如:“你答题时总是面带微笑,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你,如果再思考思考,得出一个完美答案,你会笑得更开心。” 五、要变化多样,不要千篇一律 我们在点评的主体、点评的方式上应力求多样化。 从点评的主体看,要建立“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并重的多元课堂点评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具有生命的人,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指令者”,教师应把点评的过程当作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点评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比如,在小组学习中,让不同的小组展开竞赛,互相提问,或者让老师提问后由学生进行点评。学习转变单向性的点评方式,在新型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多维的点评“互联网”,使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而且敢于否定,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