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nerce
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教学带来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多媒体的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所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前的教学,一节课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板书上面,从而浪费了一些的时间。现在应用信息技术,课前就已经把需要板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储存起来,需要的时候直接调出即可,这样既节省了一定的时间,又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一味的追求使用媒体,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都有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信息技术在整个课堂上占了主导地位,而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和主体作用的学生则退居二线,课堂角色发生变化,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教学应该是:采用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整合教学模式,根据技术支撑环境的情况,可采用基于多媒体演示的课堂整合教学模式,根据选用的教学策略不同,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等。使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有机整合,从而处理好教学辅助手段与教学的关系。避免多媒体应用中的“霸权”现象。总之,在教学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那么我们就会改变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霸主地位,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景都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知识与信息在信息时代的价值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肯定影响到教育,但是什么方式的影响?会产生革命性变革?如果就技术本身,比如PPT替代了传统的黑板,电子试卷替代了纸质等,这些非但不能带来革命性影响,反而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学习兴趣。教育信息化一旦被技术所获的,带来的后果令人担忧!在教育信息化上,理念比技术重要,因为理念是指导方向的,方向比努力重要。教育信息化一定要有教育特色,无纸化不是教育信息化,方便也不是教育信息化,监控、考勤、录像更不是教育信息化。教学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但在教和学的选择上,教育信息化不是为增强教的 火力,而是要为学输送营养。因为现在教的势力太强大了,已经出现了浪费的冗余,而学的方面是被忽略了,如何引导学习,用数据驱动学习,赋能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花精力和资金投入。所以,教育信息化是联通各种学习的管道。是纾解,减负,赋能。而不是在知识超载的情况下,落井下石!数据是信息化的灵魂,信息是数据呈现的结果。没有数据支撑的信息化是假的凡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以此推理之,凡是不以数据驱动为目的的教育信息化都是胡扯,教育信息化表面看是呈现,实质是数据驱动,但我们对背后的数据库关联,标准设定等等,又有多少关心和警惕呢?我们投钱那么多,最后能形成有多少有价值的是数据,令我们悲剧的是,当要挖掘这些数据时,却无从下手,我们不得不推倒重来,陷入一次次的无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可以少教,但可以少讲;教师在课堂上,要由演员变为导演;教师要追求明师,而不是名师。教育信息化不能离开教育的初心,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