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_綮默
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基本目标,也是宪法赋予中国武装力量的主要职责。中国努力避免和制止战争,努力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1、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具有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作用。2、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3、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威胁的建设与斗争,对全民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社会活动。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为增进全民的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国防技能和身体素质,以及有利于形成和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能力的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涉及到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国防建设的整体性决定国防教育内容,现代国防不仅仅是指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及战场和战略要地的建设,而且同国家的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息息相关。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小学、中学、大学附上国防教育。扩展资料国防建设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建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国防精神是国防意识的集中表现,一般指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国防精神的核心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尚武的奉献精神和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国防精神历来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形成积极、深刻、理性的国防观,有助于形成全民性的良好国防环境。强化这方面的教育,要通过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要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通过抓好形势教育,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充分认清国防建设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增强忧患意识;要突出抓好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民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以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弘扬不怕牺牲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要通过开展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使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爱军尚武意识,从而更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 自有国家,便有了国防。只要国家还存在,国防就不能废弛。这已为人类发展史所证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已使人类的生存环境、空间“缩小”,但并不意味着国家间的防卫措施,国家和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削弱或取消。相反,国防已由原来的领土、领海、领空防卫向外层空间防卫发展,其争夺更为复杂和激烈,各国实施国防的难度更大。因此,国家、民族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吴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中国古代军事家们的这些名言,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警戒作用。 时代在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意识、国防精神是民族之魂的核心。振奋和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培养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我国现阶段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要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除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强大的国防力量和强有力的国防措施外,还迫切要求全国人民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筑起一道国防精神的万里长城。进行国防教育,既能为保卫祖国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打好思想基础,又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在军事上可以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的和平麻痹思想滋长,国防观念淡漠。这说明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工作在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重视。因此,党的十三大和全国七届人大强调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国防意识和国防精神的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它既需要造成一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制度,更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观念、思想的灌输。贵州省军区系统的几位年轻军官主动承担任务,编写了《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一书,在这方面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我们希望国防教育迅速在全省大面积铺开,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振奋精神,发展经济,兴黔富民,富国强兵,把贵州建设成为坚强的国防后方基地,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呼唤民族之魂——国防教育概论〉序言》(1988年8月) 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 当前,国际局势总体上对我有利,我们要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我们必须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是我们党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内在规律的科学总结。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经济建设搞不上去,国防建设就无从谈起。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搞不上去,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大力支持国防领域的改革发展,认真抓好国防建设相关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国防动员体制;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认真抓好拥军优属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创造有利于激励官兵安心服役、献身国防的良好社会环境。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参考资料:《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国防固然重要,尤其军队重要,军队的主体是官兵,干部是军队的骨干,加强国防就必须解决好军人的后顾之忧,可悲的是,中发【2001】3号总则说军转干部重要,具体任职笼统对待,导致同为党和国家的干部,却享受不了中组发【2008】20号的待遇,还不如地方干部的转行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