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H5
如果,人可以删除自己不想要的记忆,那是否一切就不会变得让自己那样的挣扎。记忆的不断堆积,就像是在砌一座迷宫,而自己却不知不觉地被困在了里面,跌跌撞撞地寻找出口。青春在此时此刻流逝了,同时也以它独特的姿色,让所有人奋不顾身地挽留它,伤痕累累却成了自己曾为青春而活过的证据。有很多的时候,我肯定地认为我的命运就如同沙漏一样,然后有着那么一个人,可以让我的生活肆意地颠倒,从这头毫无预兆地坠到那一头。残忍的是,在每一次都是在带着沉重的记忆,从细小的通道生硬而生疼地穿过,那样的挤压足以让自己毫不犹豫地想就此放弃一生。谁在为谁而活着,为何总是如此匆匆。在一座座高楼下,以最高级生物着称的人类也显得那样渺小。他们在为谁而活着,那脸上或喜或忧的表情又是在向谁表达。清晨安静的小镇,像一个静置的玻璃瓶。似乎只要有一点稍大的声音,就足以让它颤一颤,然后出现了几丝裂缝,可是人们却顿时醒了。他们带着昨日或者更久以前遗留下来的表情,懒懒散散地穿梭在走了无数遍的路上,当然这一条条路也在岁月流逝中成了他们的历史的见证。秋天的早晨,总会有些许凉意。日晚的温差让人们对衣服的选择有了很大烦恼,于是你总能在形形色色的行人中间闻到那种叫做“不满”的味道,然后又多了一种表情在街边橱窗里出现。虽然无法看到他们的灵魂深处,但也正是因为这些表情都浮在最浅处——脸上,所以他们在经过疾驶的班车时,那扬起的灰尘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它们的另一个栖息地,毫不客气地安抚下来,人们的表情就这样暗淡了。 
【写作要求】 请以杂为题,写一篇作文。 【释意】 “杂”的基本字义 多种多样的,不单纯的:~乱。~沓。~感。~志。~货。~居。~务。~品。错综复~。私心~念。 混合:夹~。混~。~交。 【解题】 1.“杂”的本意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杂是构成宇宙的基础,杂是相对“单一”而言的。 2.“杂”与“精”、“专”对立统一。 【思路】 1.“杂”的题目取材面广,思维角度多。 2.“杂”有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广度,也有情感上的褒贬之分,更有科学立意的高下之分。 3.“杂”的事物,可以是杂而有序,杂而不乱的,有规律的事物,从而写出事物的真、善、美来;也可以反过来,写杂而无序的事物给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写出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毅力和精神来。“杂”的概念有褒有贬。 也可以从对立统一角度写,因为“杂”就是博,相对而言,还要专、精,“杂”与“精”要统一。 【文体选择】 1.写成议论文,谈谈对“杂”的理解,阐述“杂之理”。 2.写成记叙文,通过某件事,某个经历,写出“杂之美”。 3.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写出“杂之趣”。 【素材选择】 1.可以谈自然界、科学文艺以及人类生活。比如可以写上海的多元性精神,上海要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要有这种海纳百川的气魄,但也要善于消化吸收,就像人是“杂食动物”,营养结构才更合理平衡。这些都是对“杂”的正确理解的进一步深化。 2.“杂”可写中国民族文化,延伸到还要吸收外来的文化,谈社会的各阶层,人与人交流的话题(求同存异)。 3.“杂”可写学习,如某门课程,甚至一门习题,因为这也需调动多方面的知识。 4. “杂”可写教育。“杂”可以反映人的素质,它体现了学问的广博。古人云:“博观而约取”,这个“博”也就是杂。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强调专。强调深,而忽视了“博”,忽视了“杂”,忽视了“多元”。其实,即使是科学研究,如今也讲究“边缘化”,也讲一点杂。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