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1

tangyqq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离散数学发展史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职业解题者

已采纳
从哲学上来看,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不可避免的,即便以确定无疑著称的数学也不例外。  数学中有大大小小的许多矛盾,比如正与负、加法与减法、微分与积分、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等等。但是整个数学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深刻的矛盾,例如有穷与无穷,连续与离散,乃至存在与构造,逻辑与直观,具体对象与抽象对象,概念与计算等等。在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上,贯穿着矛盾的斗争与解决。而在矛盾激化到涉及整个数学的基础时,就产生数学危机。  矛盾的消除,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The First  数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发生于古希腊时期,当时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倡导的是一种称为"唯数论"的哲学观点。他们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一切事物都必须而且只能通过数学得到解释。而他们所谓"数的和谐"是指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与整数之比。他们深信这一观点无比正确,因此广泛利用它来解释各种现象。而后不久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的事件,而这一事件是由于一个简单的不公度线段的发现而引起的。在一般人看来,对于任何两条不一样长的线段,我们都能找到第3条线段,使给定的两条线段都包含第3条线段的整数倍。可是希帕索斯却发现,对于边长为的正方形,设它的对角线为x,根据勾股定理,则有:这里出现的,正好是1与2的比例中项。但是无论如何找不到两个整数之比等于。也就是说,x 和之间不可能是整数的比例关系,也就不可能找到一条线段,使x和都包含它的整数倍。因此,从数学的推导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与我们直观的观察和想像相反,的确存在着不可公度的线段,即不具有共同度量单位的线段。不可公度线段的出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这一怪现象毕竟是学派内部的人发现的,因此被称为毕达哥拉斯悖论或希帕索斯悖论。希帕索斯为此而献出生命,但他的死并没有消除悖论的存在,却使数学界产生了极度的思想混乱,从而爆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次数学危机的解决导致无理数的诞生。美籍华人数学家项武指出,有理数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可比数",无理数的准确翻译应该是"不可比数"。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古希腊数学家不得不承认直观和经验并非绝对可靠。因此他们对一些凭经验而得到的几何知识都要求严格的推理加以证明,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诞生。The Second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发生在17世纪,涉及的是微积分理论基础的问题,是由贝克莱悖论引起的。当时虽然微积分理论刚刚建立,但由于它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而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它能提示和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但是却缺乏令人信服的严格理论基础,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例如:对于 y =x2 而言,根据牛顿的流数计算法有:y+△y=(x+△x)2 (1)x 2+△y=x2+2x△x+(△x)2 (2)△y=2x△x+(△x)2 (3)在上述推理中,从(3)到(4),要求△x不等于零,因为要用△x作除数。而从(4)到(5),又要求△x等于零,因为△x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从(4)到(5)时将其舍去了。按照其物理意义,就非匀速运动而言,如果认为无穷小量△x、△y为0,那么就相当于。按照数学的传统法则,这是无意允许的。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也根本没有运动发生。但如果认定△x不为零,那么就仍然是平均速度,根本不是瞬时速度。正因为无穷小方法中包含着这类矛盾,受到许多数学家的指责。特别是基督教大主教贝克莱在1734年出版的《分析学家》的小册子中,对这一矛盾的指责达到高潮。贝克莱说:"无穷小最初不是零,才能在(3)到(4)时作除数,而在(4)到(5)时,又作为零而舍弃,这违反了矛盾律。无穷小如果是零就不能作除数,如果不是零,就不能舍弃。"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贝克莱悖论又一次引起数学界的思想混乱,导致了第二次数学危机的爆发。为解决这一悖论,无数人投入了大量的劳动。终于由法国数学家柯西首先给出了极限的定义;"若代表某变理的一串数值无限地趋向于某一数值时,其差可任意小,则该固定值称为这一串数值的极限。"很明显,这个定义给无穷小一个准确的概念,完全摆脱了与几何直观的联系。接着他又以极限概念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理论。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极限理论逐渐取代了无穷小量的方法,在数学分析基础理论中占有了统治的地位,这样才能消除了第二次数学危机。The Third由于严格的实数理论和极限理论的建立,第一次、第二次数学危机都得到了解决。许多人认为数学世界应该太平了。殊不知实数理论和极限理论都是以集合论为基础的。因此当由集合论的悖论所引起的第三次数学危机爆发的时候,它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前两次危机的继续和深化。它所涉及的问题比前两次更广泛,引起的危机感也更加强烈。从17世纪开始的300年中,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数学家,像笛卡尔、牛顿、莱布尼兹、柯西、阿贝尔、康托尔、费尔马、伯努力利家族、欧拉、拉普拉斯、希尔伯特等。他们的卓越工作成就,把近代数学宫造成了一座高度严密和既抽象又确定的"数学迷宫"。数学表达的精确化和理论系统的公理化思想,深深渗透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数学家们为自己建造的数学大厦即将竣工而狂喜,认为数学理论的严密性已经完成,特别是基础理论已不成问题。法国知名数学家彭加勒竟然在1900年于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自豪的宣布:"数学的严格性,看来直到今天才可以说是完全地实现了。"正当人们陶醉于胜利之中时,正当康托尔所创立的饱经磨难的集合论已为大家所接受,并逐渐深入到数学的各个分支时,精确数学的万里晴空上却飘来了一片乌云。这片乌云就是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提出的关于"集合论"的悖论。它导致了数学史上第三次危机。这个悖论用数学语言应该这样叙述: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该集合的每个事物称为元素。但集合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A={自身是自身元素},另一类B={自身不是自身元素}。例如由许多图书馆所构成的集合M仍然是图书馆,所以M是属于自己的元素的集合,M属于A。而由全体自然数所构成的集合N就不再是自然数,所以N是自己不属于自己的元素的集合,N属于B。那么罗素问:B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它属于哪一类?若属于A,那么B是自身不是自身元素的集合,则B也属于B;若属于B,B是自身是自身元

离散数学发展史论文

310 评论(8)

L李祥云

【1】 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2】 袁崇义,屈婉玲,王捍贫,刘田。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4版,译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陆钟万。计算机科学中的数理逻辑科学出版社,2002。【4】哈密尔顿,朱水林译。数理逻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5】 耿素云。离散数学习题集--数理逻辑与集合论分册北大出版社,1993。【6】 张立昂。离散数学习题集--抽象代数分册北大出版社,1990。【7】 耿素云。离散数学习题集--图论分册北大出版社,1990。【8】 离散数学习题辅导软件【9】 命题逻辑教学软件【10】离散数学教程,耿素云,屈婉玲, 王捍贫,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Sixth Edition,Kenneth HRosen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此书的价值已经被全世界几百所大学所证实,作为离散数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全世界几乎所有知名的院校都曾经使用本书作为教材。以我个人观点看来,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离散数学百科书中不但介绍了离散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相关学习网站资源。更为令人激动的便是这本书少有的将离散数学理论与应用结合得如此的好你可以看到离散数学理论在逻辑电路,程序设计,商业和互联网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实例。本书的英文版(第六版)当中更增添了相当多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家的传记,是计算机科学历史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作为教材这本书配有相当数量的练习。每一章后面还有一组课题,把学生已经学到的计算和离散数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这本书也是我个人在学习离散数学时读的唯一的英文教材,实为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261 评论(15)

快乐的伟伟

呵呵!!!!在 维普 里面 搜索,我们学校的图书管里登陆维普网站,然后搜索,应该有的。
175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