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道送
一条丝绸之路,连接着古老的文明与年轻的臆想;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传唱着已逝的六十年与未来的每个日夜;一把奥运火炬,燃烧着百年的梦想与腾飞的勇气;一艘航天飞船,承载着劳动的智慧与团结的力量。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六十年的坚持发展,这是一个民族的辛酸与辉煌,远非史书铅印的文字所能表述。我们携手一起走过,去传承祖国的文明,传承祖国的精神,传承祖国的梦想和希望。我们以《诗经》关雎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传唱祖国历史的恢弘,传唱祖国山河的壮丽。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传唱祖国不屈的脊梁与骨气,传唱祖国不灭的尊严与神圣。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方志敏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传唱祖国的坚韧与顽强,传唱祖国的灵魂与精神。五千年上下祖国的山河屹立不倒,六十年风雨民族的精神源远流长。六十年,我们在敌人的轰炸下建立了全新的中国。我们修葺了北平的残垣,让古城免遭炮火创伤获得新生,让和平之声响遍四面八方;我们解除了西藏的束缚,让那片青青草原和碧蓝天空更加宁静美好,让那些纯真质朴的人儿重新展露笑颜;我们迎来了港澳的回归,让七子之歌的美妙旋律回响整个世界,让紫荆花和莲花一齐盛开在四季永不凋谢……我们在建立全新生活的同时也保卫了领土的完整。六十年,我们从闭关锁国走向了世界。我们也去写美索不达米亚和爱琴海沿岸的古文明,也去画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也去考察希腊国土上倒塌的墙垣和罗马帝国古代文明……我们在领略祖国风貌的同时也享受世界的异域情怀。六十年,我们的祖国腾飞了。我们让原子弹和氢弹一起爆炸,在中华的土地上震响;我们让航天飞船一飞冲天,在宇宙中翱翔;我们让杂交水稻滋生繁衍,在祖国的怀抱中茁壮……我们在学习古老文化的同时也崇尚科学的发展。我们是炎黄的后代,是华夏90后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将传承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义勇军的不屈,奥运的坚韧和对科学的执着,我们将传承一种文明,一种经久不衰的文明,一种精神,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传承,让我们的生命在祖国的关爱下延续下去。传承,让古老的文明在年轻的臆想中延续下去。我们将用坚强的双手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让它的光芒绽放在世界最瞩目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中国! 
轻舟归江陵(学生习作) 帮助别人反倒连累了自己。这是李白的不幸。 高高在上的肃宗一脸愤怒,将卷宗重重地摔在案几上,哼了一声:“贬谪夜郎!”他当时的头就像重重击了一下,身子一软,整个儿蹲在地上。夜郎地处荒凉,那将是他终生的囚笼。 不用再 计算 时间,他以为此生已入绝境,哪晓得忽一日肃宗高兴,竟将他赦放了。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织女织着最美丽的锦绣,五彩缤纷的挂在苍穹。阳光射下万道光芒。白帝城似乎也在盼他归去。 今日重获自由,喜不自禁,方晓肃宗也是不错的皇帝。他高兴地踏上轻舟,如鱼儿回到江河。小船似离弦的箭,带着他轻快如飞。岸边打鱼的人大声地叫着:“呦呦—呦呦—”或许他们又是满载而归吧。 许是船夫的歌声动人,引来了河岸上无数猿猴的欢啼,跟着伴奏,清越的猿声直冲云霄。它们时而攀缘在岸边的枝桠上,时而坐在山顶的岩石上。甚至有的还举起手向他打招呼。诗人不再流浪,诗人回来啦!如果人能像猿一样想逍遥就逍遥,无忧无虑,何有贬谪而言? 岸边的每一样东西都令他激动,他似乎忘记了过去所有的不快。因为他早已不再为名所累,为利所往,为情所伤。他高兴都来不及。芸芸众生,等着他李白回去慰藉;这天下事,等着他回去抚平。 在此时,任何事都阻止不了他的归程,任何人都压抑不了他的才气,于是,他挥笔题下一首七绝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的产生,意味着李白又活过一回,重生一次…… 该同学在一节课顺利完成,而且完成的质量如此之高,主要原因是他读诗时能够诗中意象包含着的深厚的意蕴,写作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把李白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方法 三:高举抒情大旗,强化诗的心理描写 诗贵抒情,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是最长于抒情的样式。诗的抒情性和生活密切相关。为什么我国至今为止佳作传诵不断,关键在于诗人是用真情和读者进行亲切的对话。即使是帝王的名篇,在普通的人人读来也能引起共鸣,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宇宙有恒人生无常是普遍的 规律 。读诗就应该猜想作者抒情中的心理空白。诗贵锤炼,跳跃性大,养成这样的读诗习惯,你的心理描写就会变得非同寻常。如:冯延巳的《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 在这种画面中,“皱”“闲”“捋”“独”“望”“举”“闻”等词就是最好的心理描写,如果用于写作,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写几段绝妙的心理描写。我班的一位同学仿照我的讲的方法写了一篇习作,仅供 参考 。 宴席前的绝唱(学生习作) 他是一个不幸的人。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盛极一时,始终没能让他一展抱负的时运。尽管他是千古流芳的诗仙李白。 谢主隆恩吧,虽然这是一个闲官,但至少可以留在京城,升官的可能性更大。本来预想做的官和现在的官相隔甚远,本来可以随同一等官员一起上朝,将自己的治国良方交与君主,使其国盛民乐。然而,残酷的事实却令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朋友们备好了酒席,纷纷向他饯行,但是,他并不觉得有一丝快慰——尽管桌上有金酒杯盛放的十千酒,有玉盘装着的万钱肴。 他将酒杯和筷子拿了又放,转身将剑迅速地拔出剑鞘,在石彻的亭台楼阁上舞起墨子剑法。在狂舞一番之后,将剑竖直向下,望了望四周,眼里流露出一种悲伤的话语。起先,是食欲排挤了他。而后,是他在赌气。好,不食就不食,看我如何“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反正我李白一生都遭人挤兑。甚至在我想渡过黄河的时候被冰塞住了通道,在我要登太行山的时候又会大雪纷飞。但是,李太白并不是注定悲观的人,他也会有自己的希翼和假想。他也会效仿前人垂钓于碧溪,也会乘舟梦日边。因为他知道,纵使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无济于事。还不如寄希望于垂钓与乘舟,把握住转瞬的机会,真正做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接着,他又感叹到他仕途的坎坷,怀想自己一路艰辛,却仍一无所获。以前的他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今是身在长安,却仍然是怀才不遇,只能在皇上高兴时,写两首诗,让他开心罢了。这时候的老李内心充满矛盾,他写过巴结皇上和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之类的诗句;也写过“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愤世之作;还坚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他走向台边,向天怒吼一声:天道不公,我李白何苦自寻烦恼? 他记起来了,“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他在赌气——我偏不弃,我偏不忧!他大笑了起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使人断肠,酒使人麻醉,酒使人兴奋!他的灵感如电花一闪,划过脑际。于是,他拿起一张纸,将它按于砚下,左手提壶,右手握笔,潇洒在《行路难》中写下八十五个字。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感谢李白,在磨砺中为世人写下这不朽的诗篇,也为他朋友的那场宴席的安排叫绝!天地悠悠,我辈自当不怅然而趴下…… 记得我讲完《行路难》就布置了这个作业,这位同学在我的书房里借了《李白诗选集》,在我的客厅里读李白的诗,随后一气呵成,真是后生可畏! 方法四 :串连意象,浓重展示背景,强化诗的叙事性 我国的诗歌特别是古典诗词,常常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予以淡化,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我们在写故乡有关的作文时,完全可以根据此诗的关键词,把淡化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加想象,把隐含的背景浓重展示出来。如:这位“君”是谁?是不是作者故乡的朋友?作者的故乡在什么地方?应知故乡的哪些事?故乡的收成如何?邻居家的孩子长大了吗?自己的父母身体怎样?衣食住行可好?考取功名的人有没有?高寿的一个长辈是否健在?来日跟谁在窗前?是妻子、儿女、还是父母朋友?寒梅是诗人亲自栽的还是他人栽的?抑或是友人赠的么?以前共赏寒梅的人都是谁?说了哪些话?这些隐含的背景,对于我们写作文是很有帮助的。下面仅举一例 血染北地(学生仿作) 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陆游的眼里有泪。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 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哭着劝父亲,别写了! 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 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有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熏熏的酒意。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吗? 儿子不知所措。突然,陆游猛然跃起。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向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儿子惊呼一声追出,但哪里追得上?那些忧愤的鲜血喷向北方的天空,凝成了三十个大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儿子读毕,回头看见已然断气的父亲,一双没有闭上的眼睛正射向地上他刚写的那一首一模一样的诗。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儿子心惊胆战。 西湖那边的歌舞仍然绵绵不断。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捧着那带血的绝句,儿子一脸茫然…… 没有哪种文学形式能够像诗这样让人看到作者的自身形象,甚至看到作者跳动的心。在诗中,抒情主体或多愁善感或豪放豁达,或意志坚强或隐忍无为,或积极用世或避世消极,或漠视权贵或关爱民生等等,认知这些或隐或显的抒情主体的形象,进而把握其情感流动的脉搏,才能准确地入境体情,会意思理。串连意象,浮想联翩,结合诗的背景,进行创造性的写作,不愁找不到写作的路子。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方法与技巧固然是破译诗歌鉴赏的利刃,但只有结合实践并熟练指导实践,才能发挥其无穷的威力。只要我们平时广积博览,勤加训练,解读诗歌并运用于写作就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在岁月的长廊中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祖国五十七年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面对五十七年的风雨沧桑,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可以挺直腰杆,拍着胸脯,字正腔圆地向全世界宣告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经历过百年奋战的中国又蓬勃奋飞了,她博采众长,坚持创新,勇于探索,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神舟升天,实现了我们的飞天梦;2008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期待的一年,举国上下,国人一致呼喊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国家的富强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珍惜这个世界。善于发现生命是点点滴滴的美,才能拥有积极的心态,敏锐的思维,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来说,人文素养更是立身、立国之本、是成功的关键。然而,人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就势必造成了对人文素养的忽视,所以就有了在风景如画的景观大道上打赤膊,在绿化树上晾衣服,刚装的电话亭里电话不翼而飞这类尴尬现象,所以才有了打着翻新的旗号对人文景观的痛下杀手,为了发展地方经济不惜破坏当地环境的可悲局面。 我国的历史底蕴深厚,也不乏人文大师,一个国家民族素质提高了,象征一个民族的灵魂高尚;这样,我们就无愧于五千年闻名中外的历史,无愧于祖辈们打下的天下。 有你在,灯亮着,英雄的精神便是那永不泯灭的光源 我们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时代的重任,今天的勤奋学习是为振兴中华,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沉睡的心灵苏醒吧,源远流长的古文明,需要我们传递,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等待我们传承,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时代文明人,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种理想,收获希望,让这个五千年文明历史古国,日月同辉,地久天长!
【让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悠久绵长的历史长河淘洗了不尽的文化遗产北京的长城故宫,西安的秦陵兵马俑,江浙的同里,乌镇自不必说,即便是开埠百年的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城隍老街的弄堂石路,哪一样不是上海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足迹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自己,继承中国的文化,保护身边的文化遗迹,记得央视的《实话实说》曾就一棵千年古榕该不该砍作过讨论,人们都从实用主义出发认为不能,惟独梁从诫先生说了一句:想一想吧,它出生于李白,杜甫的年代啊这句惟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待千年古榕的话不禁令人深思冯骥才先生近日也说,没有心思写小说,当里弄,胡同被"罗马花园""澳洲别墅"吞没时,他竟投身城市文物拯救,还使天津的枯衣街得以保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文化复兴便在这点滴之间。同时,我们的眼光也要放远,西方文明同样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也应传承歌剧与京剧,卢浮宫与颐和园等等,它们的地位是一样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必然向多元化发展,在承认不同时,更需强调一个"和"字,一个现代人要了解各地文化,进而尊重他人的文化,使筷子的与握刀叉的互相尊重欣赏,才是全人类的幸福。当然,传承人类的文化遗产离不开人们的慎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中国封建传统中的三纲五常,忠君思想,西方的唯心,君国,霸权作为人类文化思想遗产的一方面是要不得的时代在发展,一味抱着文化遗产终无所成,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不生育不流产而等待一个英伟的"宁馨儿"终是不可得的对待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仍需要创新,事实上文化传承的过程本身就是创新的过程我们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时,必然受西方新思想的影响,新的文化便在我们手中诞生,历史是发展的,终有一天我们创造的也会成为未来的文化遗产,要让后人看到不断丰富的文化,我们不创新,更待何人。我们必须明确今天我们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是以现实与未来为目的的,过分脱离时代的文化终会被淘汰,满口"之乎者也",不知网络,纳米,蓝牙的老先生只能生活在回忆中。全世界的人们,请携起手来,将散落身边的珍珠串成最富魅力的项链,连接深邃的历史与无尽的未来,让我们努力吧---以全人类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名义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