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好吗
罗德宾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杰出诗人、作家、艺术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泰戈尔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作家,一生共出版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20多个剧本以及不少游记、随笔、论文和专著,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绘画作品。诗歌方面著名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小说作品有《沉船》、《戈拉》、《摩诃摩耶》。泰戈尔曾于1924年访问中国,其诗风对郭沫若、徐志摩、谢冰心等均有影响。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10月17日以其三部名作《雪国》、《古都》、《千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川端康成保持了日本的古典美及民族个性。川端崇奉禅宗,将佛经看作世界文学的极致。他古典文学素养深厚,幼时即熟读日本文学名著,并深受外国现代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和乔伊斯等人的影响。川端的代表作品有《伊豆舞女》、《水晶幻想》、《浅草红团》、《雪国》、《名人》、《湖》和《古都》等。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寓所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以色列著名作家。196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出生于波兰加西利亚的一个犹太商人、学者家庭。他10岁时迁居巴勒斯坦,25岁时赴德国任教,1924年重返巴勒斯坦,直至逝世。生活阅历使阿格农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并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阿格农创作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新娘的华盖》、《宿夜的客人》、《前天》,短篇小说《黛拉婆婆》、《千古事》等。他的作品流传很广,已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出生在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大濑)。大濑地处森林峡谷间,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对大江健三郎后来的创作影响颇深。 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有《死者的奢华》、《广岛札记》、《人的性世界》《同时代的游戏》、《青年的污名》、《日常生活的冒险》、《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 
亚洲一共三位,印度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 和大江健三郎。一下使他们的简介。 川端康成简介 日本作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失怙恃,由祖父母扶养;8岁又失祖母,16岁祖父亦亡,成为孤儿。他描写祖父之死的日记,后来稍事修改,以《十六岁日记》为题,于1925年发表。可以看出这种不幸的经历使他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孤独。他还在中学读书时即倾慕《源氏物语》等日本古典小说和散文等,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极大。少年时代他受到外公家的扶养。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后转国文系。1921年起与同好出版同人刊物。发表作品,以《招魂祭典一景》受到菊池宽赏识,结识横光利一,开始作家生涯,并以《伊豆舞女》(1926)等作品赢得新进作家的声誉。这一时期川端的作品,多以伊豆地方为题材,表现了纤细而敏锐的感觉和新颖的技巧,因而同横光利一等被称为新感觉派作家。后来,这一派文学走向衰落,川端转以东京市浅草一带大众娱乐场所的女性为题材,创作了《浅草红团》、《浅草姊妹》等作品。此外,描写舞女生涯的《鲜花圆舞曲》和感叹人生悲哀等的《水晶幻想》、《童谣》和《女儿心》等,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1935年开始发表、战后才修改完成的《雪国》以及战后问世的《千只鹤》(1949一1951)和《古都》(1961?1962)部作品,获得了1968年度的诺贝尔文奖 大江健三郎年表简编 1935年 1月31日,出生于日本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今内子町大濑),父大江好太郎。兄妹七人,兄弟间排行第三。大濑为一森林峡谷间的村庄,这里的自然环境、民间习俗,对大江健三郎后来的创作颇有影响。 1941年6岁 4月,入大濑国民学校读书。是年12月2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4年9岁 祖母和父亲相继故去,两个哥哥均被“战时集中征训”,家里男人只有健三郎一人。 1945年10岁 国民学校小学五年级。是年八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7年12岁 3月,大濑小学毕业,4月,入大濑中学。是年,日本学校制度改革。5月,战后日本新宪法公布、实施。新制中学把原来的修身课改为新宪法学习,这对大江健三郎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1950年15岁 3月,初中毕业;4月,入爱媛县县立内子高中。 1951年16岁 4月,转学至爱媛县立松山东高中。编集学生文艺杂志《掌上》。自是年起,开始了以后持续十二年之久的寄宿生生活。 1953年17岁 3月,高中毕业;赴东京,入补习学校,准备大学考试。 1954年19岁 4月,考入东京大学文科。 1955年20岁 9月,在东京大学教养学部(基础教育部)学生杂志《学园》上发表作品《火山》,后获银杏并木奖。热衷于阅读加缪、萨特、福克纳、梅勒、索尔?贝索、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 1956年21岁 4月,入东京大学法文专业,于本年开始,阅读萨特的法文原作;创作剧本《死人无口》、《野兽之声》。 1957年22岁 5月,在《东京大学新闻》上发表小说《奇妙的工作》,获该报五月祭奖,并获著名文艺评论家平野谦的注意。8月,小说《死者的奢华》发表于《文学界》杂志,成为日本文学界最为推重的“芥川文学奖”候选作品,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称赞这篇小说显露了作者“异常的才能。”大江健三郎作为学生作家由此正式登上文坛。 1958年23岁 1月,中篇小说《饲育》发表于《文学界》,并于当年获第39届“芥川文学奖”;同年,早期作品集《死者的奢华》由文艺春秋新社出版。发表《感化院的少年》等作品。因突然进入作家生活,写作过度紧张,服用安眠药过度,几至中毒。 1959年24岁 3月,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法国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论萨特小说里的形象》。毕业后,专注于文学创作;是年,发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性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观察人生、构筑文学世界。 1960年25岁 2月,与著名电影导演伊丹万作的女儿伊丹缘结婚。创作电视歌剧《昏暗的镜子》;参加“安保批判之会”、“青年日本之会”,明确表示反对日本与美国缔结安全保障条约。5月,作为第三次日本文学家访华代表团成员,与野间宏等访问中国。9月,长篇小说《迟到的青年》开始在《新潮》杂志连载。 1961年26岁 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浅沼稻次郎遭右翼青年刺杀事件为题材,创作并发表《政治少年之死》等作品,因此遭到右派势力威胁。本年8月起,赴欧洲旅行,曾在巴黎访问萨特。 1963年28岁 5月,发表中篇小说《性的人》;6月,长子大江光诞生,头骨先天残疾。夏,访问广岛,调查遭受原子弹爆炸后的种种情况。 1964年29岁 8月,长篇小说《个人的体验》出版,获新潮文学奖。10月,长篇随笔《广岛札记》开始在《世界》杂志连载,至翌年三月载完。 1965年30岁 夏至秋,赴美国旅行,参加哈佛大学的研讨班。 1966年31岁 4月,新潮社开始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翌年二月全六卷出齐。本年,为创作新的长篇小说而系统阅读福克纳的作品。 1967年32岁 1月,长篇小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开始在《群像》杂志连载,7月刊完,9月,由讲谈社出版单行本。同年获第三届谷崎润一郎奖。长女菜采子于同年7月诞生。赴冲绳旅行并发表《为与冲绳共叹共怒》等文章。 1968年33岁 3月,赴澳大利亚旅行。4月,发表《参院选举反映了民意吗――当投票意味着放弃权利的时候》等文。5月,《个人的体验》英译本出版,应译者与出版社邀请赴美旅行。8月,发表《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等文。 1969年34岁 8月,长篇随笔《冲绳札记》开始在《世界》杂志连载,翌年6月刊完。 1970年35岁 7月,讲演集《核时代的想象力》由新潮社出版。是年,三岛由纪夫剖腹自杀,大江健三郎曾就此事件多次发表意见。 1971年36岁 夏,参与创办并编辑季刊《冲绳经验》;7月,出版与重藤文夫的对谈录《遭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人》。本年起,“启示录”“末世”、“末日”等词汇频频出现于大江的作品和谈话里。 1973年38岁 长篇小说《洪水涌上我的灵魂》(上、下)由新潮社出版,同年12月获野间文艺奖。 1974年39岁 2月,在日本作家要求释放索尔仁尼琴的声明上署名。11月,出版《文学笔记》(新潮社),其中详细记录了《洪水涌上我的灵魂》的推敲修改过程。 1975年40岁 5月,为抗议韩国当时的政府镇压诗人金芝河而参加有关活动。大学时代的恩师、东京大学教授渡边一夫去世;本年,山口昌男著《文化的两义性》由岩波书店出版。大江后来曾把这称为“两个重大事件”,并说,这两个事件在他的内心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他把渡边一夫视为终生之师,而他开始关注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则是受了山口昌男的影响。 1976年41岁 赴墨西哥首都,用英语讲授“战后日本思想史”。 1977年42岁 9月,新潮社出版《大江健三郎全作品》第二辑,全六卷,翌年2月出齐。10月,参加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研究所举办的“东西文化在文学里的相遇”研讨会,做了“关于边缘性文化”的报告。 1978年43 5月,《小说的方法》由岩波书店出版;在这部小说论著里,可以明显看到形式主义、新批评以及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1979年44岁 11月,长篇小说《同时代的游戏》由新潮社出版。 1980年45岁 1月,短篇小说《聪明的雨树》发表于《文学界》杂志。6月,《大江健三郎同时代论集》由岩波书店出版,全十卷,翌年8月出齐。 1981年46岁 先后参加陀斯妥耶夫斯基逝世百年祭、正冈子规纪念馆开馆等活动并发表讲演。 1982年47岁 7月,系列短篇小说集《倾听雨树的女人们》由新潮社出版,翌年获第34届读卖文学奖;系列短篇《新人呵,醒来吧》第一篇《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发表于《群像》杂志。 1983年48岁 系列短篇小说集《新人呵,醒来吧》由讲谈社出版。系列随笔《小说的图谋?理性的愉悦》开始在《波》杂志载(4月),翌年12月刊完。 1984年49岁 1月,与作家堀田善卫的通信,以《核时代的乌托邦》为题发表于《朝日新闻》;5月,参加国际笔会东京大会,做了题为《核状况下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的讲演。9月,辞去芥川文学奖评委职务。 1985年50岁 长篇小说《MBT》序章发表。 1986年51岁 《MBT与森林里奇异的故事》由岩波书店出版。 1988年53岁 理论著作《为了新的文学》由岩波书店出版;该书结尾部分,大江提到了自己“最后的小说”;他说,关于广岛,关于核笼罩的当今世界的问题,将构成这部作品的核心。 1989年54岁 获欧洲共同体设立的犹罗帕利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大江对欧洲文学也给予了相当的影响,他创造了能够表现个人体验与普遍性经验相结合的文体。同年,《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瑞典文版出版。 1992年57岁 4月,担任《朝日新闻》“文艺时评”栏专栏作家,持续至1994年3月;所撰评论,表示出对中国“文革”后文学的关注,认为从中国青年作家莫言等的小说日译本,可以看出潜藏着破坏旧文体的力量。 1993年58岁 创作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 1994年59岁 10月13日,瑞典科学院宣布大江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2月,赴斯德哥尔摩参加授奖仪式,本月7日发表受奖纪念讲演《我在暖昧的日本》。同年,表示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拟议颁发的文化勋章。《小说的经验》由朝日新闻社出版。
亚文化是一种既包含当今主流文化又有自己的独特性的文化。大学生通常会形成自己的亚文化,一部分是出于对学校管理的一种反应 ,另一部分是由于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共同的经历和问题如,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广告文化,情感文化等等
一、第一位:罗德宾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杰出诗人、作家、艺术家。 泰戈尔是一位多产且多才多艺的作家,一生共出版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20多个剧本以及不少游记、随笔、论文和专著,此外还创作了大量的音乐绘画作品。诗歌方面著名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小说作品有《沉船》、《戈拉》、《摩诃摩耶》。泰戈尔曾于1924年访问中国,其诗风对郭沫若、徐志摩、谢冰心等均有影响。 二、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说家。1968年10月17日以其三部名作《雪国》、《古都》、《千鹤》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施姆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以色列著名作家。196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阿格农创作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新娘的华盖》、《宿夜的客人》、《前天》,短篇小说《黛拉婆婆》、《千古事》等。他的作品流传很广,已被翻译成近20种文字。 四、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品有《死者的奢华》、《广岛札记》、《人的性世界》《同时代的游戏》、《青年的污名》、《日常生活的冒险》、《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