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语义和语用相关论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4

jennifer@l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语义和语用相关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ZQ960120

已采纳
语义是当今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 这和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态度的不断变化有关。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 语义从无到有,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 从包罗万象到限制为逻辑式结构, 语义问题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语义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一步步显示出来。1957 年,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 的《句法结构》 一书出版, 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语言学流派——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以下简称 TG) 诞生。 乔姆斯基用不同于传统的眼光来审视语言, 认为人脑中有一种“普遍语法”, 它决定了 人类语言的共性, 语言不过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面镜子。 语言研究就是要揭示出深藏在人类内部的自足的普遍语法系统,借此认清人脑的本质。 TG 的理论目标也就决定了它只研究对人脑影响最大的语法, 而不顾语言的其他的方面, 如语义、 语用等。 但该流派诞生不久, 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普遍语法所依据的规则将生成大量虽合语法但违反逻辑的句子,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那么语言世界将出现混乱的局面, 语言研究不能不可虑语义,因为语义决定了语言在现实中的可行性。 乔姆斯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将语义纳入 TG 理论中, 从此进入了他的标准理论时期。 后来,他的理论又经过了几期发展, 在每一期中, 乔姆斯基都对语义的看法有较大调整,直到最后, 他无能为力地说, 语法研究只能解决三类与逻辑有关的语义, 即词项意义、 主体关系、 照应关系。 乔姆斯基对语义的态度反映了语言学界对语义问题的关注及语义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下面就从 TG 理论的发展阶段来看语义在其中的地位: 一、 语义在 TG 理论中的地位 1、 经典模式缺乏语义 《句法结构》 一书确立了 TG 理论的基本框架, 也奠定了 TG 的理论基础。模式主要有短语结构规则、 转换规则和形态音位规则构成。 短语结构规则生成句子的基础结构, 而转换规则把基础结构转化为表层结构, 再用语素音位规则进行语音处理, 从而变成正常的可以说的句子。 在这里, 乔姆斯基只注重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各个层次都遵循了语法的规则, 丝毫没有顾及到语义问题。 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成的都是符合语法的句子, 但忽视语义使得这一模式闹出了许多笑话, 出现了如无色的绿色的思想在疯狂的睡觉等类似的不合逻辑的句子。很快, 批评之声四起, 像这样不顾语义的语法规则生成的句子有什么意义, 如果不把语义考虑在内, 那么 TG 理论将最终失去其意义与价值。 乔姆斯基深刻反省了自己, 虚心接受了正确的批评意见, 提出了补救经典模式的修改方案——标准理论。 2、 标准理论将语义放在深层结构里1965 年, 乔姆斯基出版《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 一书, 回答了许多人们提出的有关经典理论的重大问题。 其中 J kats 和 postal 提出, 语义解释规则所需要的全部信息都由句法部分的深层结构提供, 转换不影响意义。 乔姆斯基将这些有益的意见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来, 重新修改了经典模式: 由范畴规则、 次范畴规则、 词库构成基础部分, 基础部分组成深层结构, 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转换成表层结构, 再输入语素音位规则生成可读的句子, 同时将语义部分和语义解释与深层结构相照应, 这里区分深层结构和语义解释两个层次, 深层结构经过语义规则变成语义解释。 表层结构只是改变了深层结构的形式, 不影响语义。 通过以上程序生成的句子既合语法又合语义。 然而, 标准理论模式仍然是以句法为基础的, 语义部分只是解释性的, 而有些深层结构语义部分无法解释。 又有语言学家提出, 许多语义现象必须放在表层结构层次上加以解释, 转换同样影响意义, 如否定问题就是一例, 否定词在表层结构的不同位置会影响否定的范围。如焦点和预设, 表层结构里, 焦点一换, 预设就变了。 再如副词在表层结构里的位置也会影响意义。 针对深层结构的语义解释, 乔姆斯基的学生菲尔墨创立了格语法。 格语法认为, 动词对一个句子的语义结构起决定作用, 同时需要另一些成分如名词短语相配合, 动词所要求的这些语义成分就叫做“格”, 动词与名词短语之间的各种格关系才是深层结构, 格关系体现了成分的现实关系, 因而更具有普遍性。 菲尔墨提出了一个比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更深的结构——格关系。 面对 以上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乔姆斯基又修改了标准理论, 进入了他的第三理论模式——扩充式标准理论模式时期。 3、 扩充式标准理论将语义放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里1972 年, 乔姆斯基发表《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 一文, 将语义表达的一部分移到了表层结构里。 语义由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共同决定。 在该模式的词汇部分包括了词汇入构项和多余规则。 词汇入构项包括了该词的一切特殊情况, 如语音、 形态、 语义、 语法等特点, 语义情况主要讲主题关系。 并提出了踪迹理论(trace theory) , 踪迹是表层结构中语音上是零位的心理表达, 常用 t来表示。还提出了与语义解释有密切关系的格确定原则。踪迹理论和格关系结合,表层结构里的成分承其踪迹所分派的格。 另外, 逻辑式也被附在表层结构的语义规则下面, 逻辑式是自然语言的语义解释, 语义信息要通过逻辑形式表达出来,包括词汇的指称意义, 语法意义, 主题意义, 共指意义, 照应意义。 在逻辑式的下面还有意义、 使用理论(语用学), 然后才出现语义解释。 从这里不难看到, TG 理论已经背上了太多的语义问题, 简直有点不堪重负, 乔姆斯基甚至有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对语义研究的倾向。 不过, 乔姆斯基还是坚持了最初了立场,认为句法具有生成性, 语义是解释性的, 句子成分之间的基本关系还是包括在深层结构中, 强调句法决定语义。 然而, 语义问题依然毫不妥协地“威胁” 着 TG理论, 促使它对语义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因为任何转换都将改变意义。 面对语义的强大压力, 乔姆斯基迅速过渡到了他的下一个理论模式——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4、 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将语义解释全部放在表层结构里 1977 年, 乔姆斯基出版论文集《关于形式和解释的论文集》, 对扩充式标准理论进行进一步的修正, 把句子的语义解释全部放在了表层结构里。 鉴于扩充式标准理论时期语义问题的过分沉重, 在这一时期, 乔姆斯基明确地提出, 对语义的全面理解涉及庞大的认知系统, 他要研究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 称为句子语法。在“语法” 前加上“句子”, 为了强调他不处理比句子更大的话语问题。他将语义分为逻辑式结构和语义子系统。 他认为语法研究只能解决三类与逻辑有关的语义问题: 一、 施事、 受事、 目标、 工具等语义关系; 二、 代词的所指等照应关系; 三、 量词的辖域。 这样深层结构、 含有踪迹的表层结构和逻辑式结构就 构成了 TG 理论的研究对象——句子语法系统, 至于同义、 反义、 歧义等语义特点和语义关系都属于其他认知系统的语义子系统, 不在 TG 理论的研究范围内。乔姆斯基对语义问题重视之极走向了反面, 选择了对语义放手, 能抓着多少是多少。二、 语义在 TG 理论中的地位变化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 乔姆斯基在 TG 理论中对语义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变化, 从经典模式的缺乏语义, 到标准理论的在深层结构中附上语义, 到扩充式标准理论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里兼有语义, 再到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中将语义全部放在表层结构里, 并把语义限制在逻辑结构范围内。 乔姆斯基对语义的态度反映 20 世纪后半期整个语言学界对语义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对 TG 理论的反思, 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语义的问题, 同时又创立了新的学派, 如格语法、 生成语义学、切夫语法等, 一步步推动着 TG 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虽然, 乔姆斯基最终坚持了他当初的“普遍语法” 立场, 依然想通过研究“普遍语法” 来揭示语言习得机制,进而揭示人类大脑的本质, 但他不得不把语义逻辑式纳入研究中来, 而且从他在语义问题的困扰下极力挣扎中, 似乎感到了语义对语言研究的巨大威力。 乔姆斯基最终的选择一方面表明他不愿意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 TG 理论总框架而另起炉灶, 另一方面更表明语义问题是语法研究包括整个语言研究不能忽略的问题, 而语义本身又非常复杂, 需要专门进行研究, 同时更需要多角度地寻求更有效的手段去研究。 对 TG 理论中语义问题的热烈讨论, 是语言学界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如今的语言学界在将语法与语义结合起来研究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几乎没有人单纯地研究语法而完全不顾语义。 语法与语义研究的结合, 不但使语言研究具有了理论价值, 而且使语言研究具有了更大的实践意义。 尤其在中文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 语法和语义是须臾不可离的, 任何将两者割裂开来的做法都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任何轻视其中之一的工作人员都将很难胜任其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语法结构和语法形式相对简单, 掌握它们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掌握了语法并不代表就懂了汉语, 那隐含在语法形式背后的扑朔迷离的语义才是打开汉语世界的真正钥匙。在汉语的研究中, 早在 80 年代初, 胡裕树就提出了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 将语法、 语义、 语用三者结合起来来研究汉语, 事实证明, 三者的结合给汉 语研究带来了新局面。 如今中文信息处理不断取得进展, 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内外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在一定程度上得归公于汉语研究的深入。 综上所述, 乔姆斯基对语义态度的变化, 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最终在自己的 TG 理论中吸收了一部分语义问题, 更在于他把整个语言学界的目光引到了语义问题上, 促使更多的语言学家去思考语义问题, 并进而带动了语义研究的发展和突破。 对语义的研究如今已成了语言研究的热点。 语义和语法的结合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研究方向。 语义研究由当初的星星之火终成今日的燎原之势。

语义和语用相关论文

217 评论(14)

550395439

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摘要: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根基。大学英语学习已经进入高级阶段,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很多时候已经无法解决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本文结合语义学原理和教学实践,重点探究了语义学中并置理论、结构语义学、框架语义学、语义成分分析、格语法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义学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运用语义学词汇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新的突破,教学重点开始转向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词汇问题成为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传统的英语词汇教法仅仅要求学生识记单词的发音、拼写、汉语意思,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单词是孤立的,从而出现学生无法辨别近义词、词语搭配不当、英语“汉化”等现象。如何让学生正确快速地学会词汇,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关注的话题。本文针对学生在词汇学习中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和语义学理论,归纳出以下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二、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运用 (一)并置理论 并置理论是研究英语中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的一种相关的关系。如mother(母亲)这个词在语言的应用中经常与nail varnish(指甲油),son(儿子),father(爸爸)等词一起使用,而很少和shave(刮胡子)连用。由此可见,并置理论不是指词汇的含义,而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关系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的习惯用法。 然而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普遍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学生只记住了英语词汇的汉语意思,而不了解词语的习惯用法和潜在含义。例如:grow children(应为rear children)。此外学生由于受汉语思维干扰,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来进行词语搭配。如:I very like to play (应为I like to play football very ) 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并置理论指导学生学习词语的合理搭配。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词语的结伴关系具有可能性和限制性,词语的合理搭配会受很多因素制约。比如有时受语法决定,有时受词的语义特征制约,有时约定俗成,等等。这些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特别指出词语的破格搭配。一些词语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结伴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搭配。例如:lash the waves(白费力气)。除此之外,在习语中、文学作品中及新词语中常出现破格搭配,因此,学生需要注意平时积累。 (二)结构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主要研究“含蓄的”语义关系(Implicational Relations),这种理论更关注某些词或词组与另一些词或词组之间的“语义关系”,而不是像传统语义学那样只是孤立地研究词汇的语义现象,而忽略词汇之间的语义关系。含蓄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下义关系(Hyponymy)、反义关系(Antonym)和相对关系(Relativeness)。 下义关系又叫语意内包,指个别概念的词内包。如上义词flower(花),下义词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rose(玫瑰)等。上义词是指同类概括词,下义词是相对具体的词。tulip,violet,rose在语义关系上是同类关系词。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同类关系词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同类单词,扩大词汇量;帮助学生利用同类概括词,使行文简练。通过对词汇下义关系的分析也可以避免学生词义混乱,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反义关系主要指:①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例如male—female;dead—alive。②词义相反的词,例如:young—old;cold—hot。前者在语义上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并存,后者在语义上并不矛盾,它们表示性质相同、但程度不同的词。比如young—middle-young—old。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反义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单词涵义。平时在讲解单词时,教师普遍使用近义词进行解释,其实有些单词用近义词解释并不容易解释清楚,利用反义词进行解释,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例如,rude的反义词是polite(rude是新单词,学生不知道涵义,引导学生polite是rude的反义词,学生就很快明白新单词的基本意思了)。通过引导学生分清词义矛盾或对立的词、词义相反的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另外,也可以利用反义词进行修饰文章,避免文章呆板。 相对关系又叫converses,存在于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一对对词之间。例如:husband—wife;above—below,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语义学称此为“强相对关系”。还有一种相对关系存在于三个词之间,称之为“弱相对关系”。学生学习相对关系可以扩大词汇量,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 因此,结构语义学的理论应用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含蓄词汇,从而提高英语的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框架语义学 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独特的语义学理念,它属于认知语言学的一支。它能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词汇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只拦路虎,尽管教师和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学习词汇上,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框架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简言之,框架语义学立足于人的认知,从不同的视角,将英语动词分类并放入相对应的框架中,然后针对每一个相对应的框架,将相近的名词根据其熟悉程度进行分类,进行分层次教学。至于其他词性也可参照名词和动词的做法进行学习。例如学习money这一单词,可以设置买卖交易框架,根据不同视角(sell,spend,buy等)归纳成买家和卖家两类,每个框架设有不同元素,可以将要学的单词纳入框架,根据熟悉程度进行系统性的有条理的学习。 (四)语义成分分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辨别不清近义词词义而出现错误搭配。如何帮助学生识别近义词从而进行正确搭配?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语义成分分析理论进行解决。利用语义成分分析理论研究语言学已经有很长一段历史了,它主要研究Conceptual-lexical Relations(概念上的词汇—语义关系),观点是任何词的“意义”都可以分解为某些不同的“语义成分”,这些“语义成分”又可以加以系统地分类。我们可以利用此理论来解释词语,例如:bachelor——[Human]+[Male]+[Unmarried]。这一理论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及搭配,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语境中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词汇。另外,语义成分分析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进行英汉对译的时候,“选词”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受语义成分限制的。准确得当的翻译应建立在认识词汇的正确涵义上。在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上,如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词汇是每一个英语教师所苦恼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单词,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的难题。 (五)格语法格语法是一种比较严谨、别出心裁的语义学理论。这种理论是1968年著名美国语言学家菲尔莫尔首先提出的,他概括出一个新的结论: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深层结构的“语义格”(Semantic Case),每个语义格都与某个介词相联系。如Agent格与介词by相联系;Objec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Instrument格与介词with相联系。菲尔莫尔还认为,从深层结构的角度来看,所有的noun phrases都是介词短语,不但可以在句子中移换位置,甚至可以省略。动词是英语句子中一个重要成分,菲尔莫尔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动词总是和某些语义格连用的,因此他主张对动词采取深层格框的方式来处理。这对语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把不同的动词加以分类。此外他还提出了三条检验规则来确定各个语义格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探讨语义格在句子中的地位。在菲尔莫尔理论提出后,一些语义学家对此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完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引入关于语义格与深层格框的理论,有助于学生从语义的角度去分析英语句法,正确应用某些动词。例如:hit——[+—AO(I)];enjoy——[+—EO],从中可以看出某一类动词与某些语义格的关系在深层格框中被明确地表示出来。如果学生掌握了动词的深层格框,就能学会动词的正确用法和句型。 三、结语有效的大学词汇教学离不开正确的语言学理论去指导,利用语义学相关理念进行词汇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词汇。以上笔者探讨了五种当代语义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实语义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不止这些,这仍需要英语教师在实际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地探究,以提高我国英语教学水平。 [2]杜宇,李晶,结构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6) [3]刘英莲谈英语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 6,(3) [4]钱德明,周庆芳框架语义学对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VOL 22,(2) [5]山东省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论文集[M]石油大学出版社,
96 评论(10)

yongqiang2006

主要看你擅长语言学的哪个领域哦,这样吧,你去看下现代语言学这本期刊上的相关文献,看看这本期刊的文献有什么领域是你想研究的,你学习学习
30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