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议论文教学视频全集初中生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94

栋梁之才201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议论文教学视频全集初中生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eixieyu

已采纳
一、要积累作文材料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议论文教学视频全集初中生

124 评论(8)

苦并不特殊

技巧倒是很多,但最关键的还得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再有就是经常看看优秀作文,比如中考满分作文,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路,还有就是要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一切都出自于勤奋。
94 评论(9)

Raymanma

初中作文写作技巧一、要积累作文材料积累丰富的作文材料是写好作文的首要条件。许多文章高手文思敏捷,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脑子有一个丰富的材料库,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同学们要写好作文,也必须花大力气积累作文材料。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这段话中说的前两个仓库正是同学们写好作文应必备的。积累“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最好的方法是坚持写观察日记。同学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账,自己觉得没意思,也就懒得写了。建议你们照老舍先生教的方法写:“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能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积累“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方面靠课内阅读,把语文课堂中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外阅读,坚持写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如果每段摘录用一张纸片,就是读书卡片。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记忆力再强,时间长了,要记的内容多了,总会遗忘一些。如果一边读书,一边把认为很精彩的内容摘录下来,不仅能避免遗忘,而且翻阅起来也很方便。所谓值得摘录的“精彩内容”。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水平、需要等等因素有关,并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精彩警策的语句,生动形象的描写,新颖深刻的观点,活泼有趣的对话乃至优美的词语,都可以分类摘录。为了以后查阅方便,在摘录原文的后面注明材料的出处也是必要的。不少同学写过摘录或读书笔记,但坚持写的不多。一项有益的工作半途而废是很可惜的。有人统计:马克思写《资本论》,写过“摘要”的书籍多达1500多种;列宁写《哲学笔记》,直接引用的哲学著作多达数十种。像革命导师那样,坚持写摘录式读书笔记吧,它能使你成为聪明、充实、富有的人,能使你今后写作时文思敏捷笔下生花。二、要按循序渐进的规律训练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长期打算,因此,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怎样的序列是最合理的,从众多写作人才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异彩纷飞的“序列”,还很难谈那一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下面介绍“七先七后”的训练序列,也许是比较具有普通意义的一种,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使用。先练习写记叙、描写文章,后练习写说明、议论的文章。先练习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后练习写别人转述的事先侧重训练观察和积累,后侧重训练分析和表达。先练习写单纯的事,后练习写复杂的事。先不受写作“框框”的限制,放开胆子写;后按不同文章的基本要求及特点作规范训练。先“模仿”,写依样画葫芦的文章;后“创造”,写新颖别致的文章。先力求把文章写长,强调扩展与铺陈;后力求把文章写短,讲究简洁凝炼。以上“七先七后”,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和能力培养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拙到巧是一致的。至于以何时或达到何种程度作为先与后的界限,这又是个不能“一刀切”的问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有的同学将上述七先七后交替反复安排,如模仿创造再模仿再创造,也未尝不可。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学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新的历程,要特别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写作习第2页惯。从作文比赛获奖同学的写作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下面七条良好的写作习惯,供同学们参考。“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不少获奖同学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他们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即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习惯。写作文切忌写了上段还不知道下段写什么,一定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不过有的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默诵文章初稿”的习惯。古代写诗,有“吟”和“哼”的习惯,因为有很多毛病是“看”不出问题来的,念出声。如果是在考场上,就只能默读,才能发现句子是否顺通,语气是否连贯,文脉是否流畅,音韵是否和谐。“认真修改”的习惯。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也是所有文章高手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个习惯,要写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说假话”的习惯。凡是好文章,一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任何一点虚假都骗不过读者的眼睛。如果同学们初学写作就染上无病呻吟的绝症,作文的前途几乎就没有好起来的希望了。“不要硬写,强迫自己写”的习惯。鲁迅说写不下去不要硬写,当然是对的,因为硬写出来的东西免不了虚假。但是,同学们面队老师的作文命题,如果一时写不下去,切不可借“不要硬写”为由而不交卷。一时写不下去,放一会儿是可以的,但要强迫自己去思考,去彻底清查你的“材料库”,一定能找到符合命题的材料。经过多次“强迫自己写”,思路打开了,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现在的青年学生一般很注意自己的仪表,这是无可非议的。“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302 评论(15)

eote9845

提高初中作文水平技巧: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我自己用的是这个。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98 评论(13)

卓诗

初中生语文作文怎么写写文章的几点技巧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 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306 评论(14)

20071586

The driver of
289 评论(8)

ft3303692

中考作文技巧   写文章,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事实材料。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要想写好作文,重要的在于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不能急躁,不能马虎,经过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此,笔者只想谈谈拿到作文考题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应考,取得理想的成绩。一、周密审题审题是作文的起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考时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揣摩命题意图,分辨表达体裁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投命题者“所好”。而近年来,作文命题多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命题。面对此类文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联系当前的社会背景去审视题目。如命题已对文体有明确要求,就务必要按要求作文,如无明确要求,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辨明表达体裁:(1)注意文题中表明文体的标志性词语。如题目中含“记”、“忆”、“访”、“见闻”、“赞”、“颂”、“抒怀”、“畅想”等词语,即写记叙文或抒情散文;题目中含“议”、“说”、“谈”、“辩”、“驳”、“评”、“析”、“看法”、“启示”等词语,即写议论文;题中含“用途”、“功能”、“介绍”、“说明”、“解说”、“制作”、“方法”等词语,即写说明文。(2)遇到没有标志词的文题,可通过试加标志词的方法辨明,也可从文题的含义辨明,一般说来,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题,应写记叙文,要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道理的题目,应写议论文,要求介绍、解说宏观事物、事理等知识的,应写说明文。(3)近年来,中考命题改革,降低了审题难度,有的采用“一题多体,一材多用”的形式,放宽了文体限制,增加了学生作文的自由度。面对此类文题,要尽量充分分析可以运用的体裁,然后根据自己的长处,选用一种合适的文体,绝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文章。2、明确选材范围,把握题意重点命题对选材的范围都有一定限制,审题时要分析文题的各个限制条件,避免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文题一般从时间、处所、数量、关系、对象等方面限制选材的范围。明确的选材范围后,还要把握题意的重点。这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捕捉、推敲题眼。题眼,即文题的关键词,如《我终于学会了___》的“终于”,表明文章内容应写“经过了不止一次或经过曲折后才达到某种目的。”(2)把握内在关系。如《我的班集体》,要求写“我”和“班集体”的关系,“我”怎样为班集体争光,班集体怎样关心和帮助“我”。(3)吃透文题的隐含义。隐含义即题目的深层含义,如《我的脚印》,决不是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二、妥善立意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即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立意的要求可概括为“四要”:1、要正确。即立意必须有积极意义,即思想感情健康,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2、要集中。文章是用来交流思想、观点主张的,因此必须有一个中心意思,若多个中心,文章必然紊乱,令读者摸不着头脑。3、要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4、要深刻。这就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最有体会的角度立意,挖掘生活的底蕴,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三、编写提纲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这个思考过程可以物化为编写提纲。有如盖房子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求。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则随时调整。编写提纲没有固定格式,但文体不同,提纲的写法也有所不同。记叙文可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架子。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四、沉着行文1、注意语言表达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要取决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了。通顺、没有病句,这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予以重视。3、书写工整规范考试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也就影响着作文成绩。4、掌握时间,限制字数一般地说,整个作文过程中应注意三次时间,一次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时间有多少,以决定行文的速度,一次是提纲编写完成时,看可用于正式笁文的时间有多少,第三次是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按计划进行,还是需要压缩调整。对作文的字数,考题一般都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上限:“不得超过××字”、“在××字以内”或规定下限:“不少于××字”。这两种情况都必须严格执行限制字数,也有的考题上下限都有规定,如“左右”、“之间”。一般地说,600至800字的,为不宜大于30字(含标点符号)。五、检查、修改文章写完后,一定要检查修改,主要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着手。考试作文因时间限制,不可能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赞美,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修改的简单可行的方法这一就是默读,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作文临场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的,但答卷的质量取决于考前的努力,反映考生平时的语文功底。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成绩,功在平时,多看、多想、多读、多写,这就是作文的“秘诀”。满分作文8招  (一)选材鲜活。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放眼纷繁多变的当代生活,从眼前的重大时事、热点话题和社会新风中选取材料,写出时代性强的鲜活文章。对于2008年——这个多事之年来说,更是有太多的事件值得同学们去描述,去歌颂,去思考。我们不妨来看看重庆市今年中考满分作文《明天会更好》中的一段话:  2008年,我们热切期待着阳光与欢笑,却一路被风暴阻隔——  2月肆虐的冰雪,冻裂了南方的城市。3月的拉萨暴力事件,烧伤了美丽的圣地。4月的奥运火炬传递受阻,刺痛了中国人向世界张开双臂的心。5月胶济铁路火车相撞,撞碎了多少旅人的梦;突然传遍全国的儿童手足口病,令所有父母心头纠结;震感传及东南亚的汶川大地震,撼动着整个中国的灵魂……  (小编发话:这段话中有些事件的时间表述有误。胶济铁路事故发生在4月28日,手足口病的蔓延也不是5月才开始。中考阅卷时间紧张,老师可能对此要求不很严格。但在引例时,我们要尽量注意时间的准确性。)  山重水复,路在何方?人们在颤抖,在发问。罕见的灾难,罕见的变故,罕见的伤亡,令所有人焦急万分,令所有人牵肠挂肚,令所有人寝食难安。  由于作者选择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将一件件富于时代气息的材料引进文章,文章因此显得鲜活。  (二)虚实善换。有一些以实物、实景为话题(或内容)的“实题”,如果题目有些偏,有点难,你得将题目设定的要求转化到便于我们把握的范畴之内——也就是说,找到与题目含义有着关联意义(如比喻义、象征义等)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化解试题带来的审题难度。面对运用抽象概念、表意含蓄的词语作为标题的“虚题”,你得把抽象的话题或题目落到“实处”来理解,化抽象为具体。首先要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出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你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比如,面对“幸福的颜色”这道题目,深圳市有篇满分作文是这样写的:  生活中,爱听雪的人,认为幸福是白色的,静静地看着雪花一朵一朵飘落,你会向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那份意境;偏爱荷的人,认为幸福是粉红色的,你会认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那份洁身自好;喜欢独处的我,认为幸福是黑色的,黎明前最黑暗,你会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那份执著。  作者将“颜色”跟实物联系起来,进而跟相关的人物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使得可写的内容顿时就多了起来,文章也就有了优美的意境。  (三)见解独到。人云亦云是写作之大忌。只有锁定认知事物,并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多维角度深入开掘,用心思考,才会获得新颖、独到的见解。不妨来看看湖北随州市一考生面对话题“发现”写下的一段话(文章题为《我们也可以成为洪战辉》):  从洪战辉的事迹中,我们发现——他的精神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平凡的,平凡得像一缕星光,一片树叶,一滴水珠;他的身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道德品质,“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坚守责任”“永不放弃”“笑对逆境”等等,这都是人们常说的平凡品质,但是,为什么我们面对这些平凡的品质被感动得涕泪横流?原因就在于——洪战辉付出的是行动!  作者鲜明地指出:  “天下事,不在难知,而在难行;不在难行,而在难于知行合一。”感动只是行动的源泉,没有积极的行动,感动又有何意义?  这样看待国人的感动,进而鼓励人们去行动、去践行美德,跳出了表象,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可谓新颖独到,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四)构思独特。比如采用回环反复法,以重点句子的反复出现来构架文章,或采用片段组合、板块对接(或碰撞)的方式,或采用一问多答、多问多答的方式,或采用叙写两三件事来表达同一主题的方法等等,这些新颖独到的创新设计,能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例如,面对题目“,最美的数字”,湖北仙桃市有位考生填题为“仔,最美的数字”,文章主体部分由三封邮件组成:第一封邮件是圆周率之父祖冲之所发,表达的思想是数字是为科学服务的;第二封邮件是“世界仔迷会”所发,表达的思想是数字的吸引力;第三封邮件是挑战仔纪录者所发,表达出来的思想是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和勇气。难能可贵的是,考生熟悉网络知识,将之移用到作文中,时代气息浓厚,个性思想凸显。形式的新颖对作文的出彩功不可没。  (五)反面切入。世界是多元的,个性丰富的同学在事物的认知上也是多元的。特别是对于话题作文而言,正面反面都是在话题范围之内的。因此,围绕同样的话题,别人都写其正面,我不妨写其反面;别人都写其反面,我不妨写其正面。  比如,以“滴水之恩”为话题(福建福州市中考题)写作,我们都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名言,可是,一位同学别出心裁,笔下的主人公不仅不知回报父母之恩,而且无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情——也就是说,从反面的角度呼吁要知恩报恩,文章的反向选材令阅卷老师印象深刻。  (六)融注真情。一个优秀的作者,要善于以浓浓的真情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读者的万千思绪,激发读者丰赡的情感体验。个性化的情感,是作者独特的心灵之声,是拨动读者心弦的必胜武器。请看浙江温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下雨天,真好》中的一段话:  当雨水不期而至的时候,那朵蓝色的伞花就会盛开在学校的门口。我知道,那明澈如蓝天的伞花下,是撑伞来接我回家的妈妈。于是我喊着“妈妈”飞奔到伞下。妈妈伸出手,把我揽在怀里,母亲的温暖一下子就驱走了刚才的寒冷。我的头顶上一片蔚蓝,肩膀也笼罩在一片蓝色之中。温暖和快乐,就和这蓝色连在了一起,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了。  雨啊雨啊你下吧,在妈妈的怀里,我可什么也不怕。抬头仰望,只见妈妈的眼里含着笑,仿佛揽着孩子就是她最快乐的事情。  这段话出现在“依然记得,儿时那些下雨天”之后,浸透了亲情和童心。在景物的渲染、烘托之下,文中着力展示的真情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真切感人,文章也就收到了别样的感人效果。  (七)展现储备。如果你拥有超出同龄人的知识积累和特长技能,不妨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文章中“露一手”,以此给予阅卷老师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享受。下面是江苏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聆听音乐》中的一段话:  轻轻地打开一扇窗,静静地啜饮一口茶。旋动电钮,我与窗外清风、茶中馥郁一道,静静聆听这精彩音乐。  聆听音乐——  看高山巍巍,听流水潺潺,七弦古琴的韵律使伯牙与子期成为人生的知音。寻寻觅觅,惆惆怅怅的琴弦拨出一曲曲佳音妙曲,道出一段段故事旧情。  聆听音乐——  阿炳的一生因有了《二泉映月》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蕴,也因有了阿炳的执著追求不再平凡。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正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让阿炳没有光彩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聆听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精彩音乐增添光彩。聆听着,叫人不禁神往那段凄美的爱情,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迷恋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你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那些用心血谱就的音乐,在考生娴熟的笔端下缓缓流淌,展示了丰厚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的风格、意境,表达了独特的人生感受,让人赞叹。  (八)首尾出彩。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之说,优秀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应该是令读者一见钟情与回味再三的。引人入胜的开头有开门见山法、引用材料法、阐释题目法、形象刻画法、设置悬念法、情景渲染法、起兴拓展法、排比壮势法等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结尾有点题法、归纳法、描写抒情法、呼应开头法、哲理升华法、诗意盎然法、余韵袅袅法等等。  下面是满分作文《我发现谎言也可以是美的》的结尾:  突然间,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谎言可以分为两类——那些因自私自利而说出的谎言,因伤害他人而丑陋无比;那些出于关爱他人而暂时不愿说出真相,由此编造出来的谎言,就好像是盛开在泥塘里的荷花,分外香艳,分外美丽。  《我发现谎言也可以是美的》一文,以“我”对谎言的感悟和发现为线索,写了从小时候到现在“我”说过的谎言和听过的若干谎言,据此得出独到的感悟和发现:“不说谎话可以得到表扬”“撒谎让自己躲过批评”“听到谎言深感痛苦和伤害”“听到妈妈的谎言后感到爱的温暖”。在此基础上,发表了文末的见解,可谓既统揽全文,又凸显出新的发现感悟,值得读者回味。 求赞,最佳
15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