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09

xiaoqd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闽台关系史论文范文大全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ziz526

已采纳
闽台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所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富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海洋文化。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又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传统建筑沿袭着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形式,又在移民入台相继定居后传入台湾,不论是民居、宗祠、会馆,还是文庙、关帝庙、妈祖庙、寺院等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建筑文化特征。同时,台湾传统建筑在吸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移植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中,也在寻求表现台湾地域建筑文化的特征。 福建在汉朝建立了闽越国,建都东冶(今福州冶山),揭开了福建文明史的第一页,三国时期,全闽第一座郡城——建安郡(今建瓯)的设置,标志着汉文化已大规模传入福建。自两晋开始,中原汉族人民先后有四次大规模的迁徙入闽,且分布于“八闽”大地,至南宋时福建已由移民社会转为定居社会,汉人成为福建居民的主体。其间,移民不但传承着中原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同时经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闽江流域等不同地域文化的撞击与交融中,逐渐形成了福建宋明时期的“闽学”,成为中国后封建社会时期的主流思想。 明朝初期,由于政府实行“禁海”与“迁界”的消极海防政策,致使福建沿海居民被迫出海谋生,寻求发展。清初施琅将军实行“严禁粤中惠、潮之民,不许渡台”的政策,使通过台湾海峡而移民的队伍中有80%属于福建闽南泉、漳人,成为台湾主体的居民,这种迁徙实际上也是汉人入闽的一种重复。清政府准许闽台两地口岸对渡,使两岸与海洋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台湾海峡间的海上贸易活动十分活跃,也因此有了海神“妈祖”的崇拜,这是闽台海洋文化造势的结果。 福建与台湾在历史上都是移民社会,祖根在中州,其迁徙的过程一般以血缘和地缘进行组合。当移民择地定居后,便建造民居以家族聚居为主,同时,更仰赖于宗教的作用以达到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是闽台民间信仰的基础,无论是宗教实体、信仰对象,还是祭祷仪式、日期等都基本相同,且一脉相承,这 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 种亲缘、地缘、文缘、物缘与神缘的认同感,亲和力和内聚力表明了闽台社会、 文化与历史的渊源关系。宗教建筑因信徒对神抵的崇拜而产生,不仅在宗教信 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成为闽台传统建筑的精华所在。 闽台两地传统建筑在继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福建传统建筑以方言为特征 的七大建筑支系:即闽南建筑,闽东建筑,莆仙建筑,闽北建筑,闽中建筑, 闽西建筑,闽西北建筑等。台湾汉族移民在与当地高山族同胞的融合中也呈现 出以方言为特征的四种建筑类型:即闽南建筑、有漳州与泉州建筑之分,客家 建筑,福州建筑,潮州建筑等。闽台传统建筑联系最为密切的属于福建闽南建 筑与台湾的闽南建筑类型。以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联系比较的方法对闽台传统 建筑类型的实证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台湾传统建筑的平面类型在福建闽南地 区都能找到相同或相近的例子,几乎是福建传统建筑的移植,这种历史渊源关 系取决于台湾汉族移民中绝大多数为闽南人,早期传统建筑的营建工作多仰赖 于闽南匠师和福建的建筑材料,现存的传统建筑中多是这一时期所建造的。所 以说,台湾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源自福建,而且在宗教传统建筑的形制、风格及 其营建方法上也承袭了闽南宗教建筑的传统,但表现在建筑细部处理上的不 同,反映了民族性与地域性是一种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现象。 历史上,台湾隶属于福建省管辖达五百五+余年,其中有二百余年处在合 治时期,而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闽台人民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 因此,闽台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研究,将丰富和发展中国建筑历史和闽台 地方建筑史,填补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空白,也有利于发掘传统建筑的历史、 科学、艺术价值,对于闽台传建统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史实资料收 藏与研究的学术价值,对现代建筑创作也有着借鉴作用。

闽台关系史论文范文大全

151 评论(12)

庸人自扰fx

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第二届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于6月21在武夷山如期举行。  由于从6月13日以来,连绵不断的强降雨,闽北各地普遍遭受了严重的洪涝和地质灾害,城区进水,民房倒塌,境内铁路、公路两侧山体多处滑坡,交通时断时续,从各地飞往武夷山的航班也屡被延误,给赴会的各地来宾造成很大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应邀前来的海峡两岸的各界知名人士、社会贤达、专家学者和朱氏宗亲于20日陆续安全抵达武夷山。  在20日晚欢迎仪式上,南平市委副书记石建华在主持词中道出了作为东道主的心声。他说:"连日来,南平市境内连续不断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这次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溪河水位猛涨,造成地质灾害历史罕见,给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市10个县(市、区)普遍受灾,严重受灾有89个乡镇(街道)、3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72亿元(编者按,此为20日的统计,此后的实际统计数远大于此)。雷春美书记、裴金佳代市长正率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一线抗洪抢险救灾,无法出席本届朱子文化节活动,他们特别嘱咐我们向大家表示歉意,并委托我和南平市人大张淑云副主任,市政府何三保副市长,市政协郭翠莲副主席前来参加,热情接待大家,与两岸各主办单位共同努力,以确保本届朱子文化节开幕式活动举办成功。"他说:"因天气原因造成出行受阻,有的嘉宾还在路上,有的嘉宾无法前来,比较遗憾。今天,各位嘉宾克服了重重困难,远道而来,让我们深受感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闽北的严重灾情,也深深牵动着前来参加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的台湾嘉宾的心。在欢迎仪式上,台湾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代表亲民党代表团一行捐款2万元人民币,台湾新竹县县长邱镜淳代表新竹县代表团一行捐款10万元新台币,向受灾的朱子故里的同胞乡亲表达真切的关爱之情。他们衷心祝愿,在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南平人民一定会战胜困难,重建美好家园!秦金生秘书长还把一幅书写着"时和岁丰"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南平市人民政府(图见封二),以此表达他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人民生活富庶的良好愿望。  21日上午,武夷学院体育馆内,来自两岸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和武夷学院的师生共约600多人汇聚一堂。八点三十分,以"传承朱子文化、推动两岸交流"为主题,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学院、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对外交流文化协会、福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厦门大学国学院、南平市人民政府、世界朱氏联合会、台湾朱氏联合会、世界朱氏联合会、台湾朱氏宗亲文教基金会、台湾朱子学研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仪式正式开始。  南平市市委副书记石建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文彬、中共福建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清、台湾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台湾新竹县县长邱镜淳、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何三保、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等分别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  石建华在致词中指出:"朱子理学塑造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文化高峰,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闽北是朱熹'琴书五十载'的教化故里,朱子后裔从武夷山走出,如今已经遍及五洲四海。尽管沧海桑田,亲情的源是相同的;尽管时空阻隔,文化的根是不变的。无论是海峡东岸的台湾,还是海峡西岸的闽北,两岸朱氏永远是一家。今年适逢朱熹诞辰880周年,我们在此举办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旨在传承朱子文化、推动两岸交流,以朱子文化为媒介,搭建旅游合作的平台、经贸协作的桥梁,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长朱清和台湾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在讲话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存异求同,共同发展",体现了朱子的"理一分殊"的价值观在海峡两岸已深入人心,得到不同党派,不同社会群体的认同。新竹县县长邱镜淳对在朱茂男会长的大力促成下,此次得以亲赴朱子故里参加海峡论坛表示感谢。他说,这次来武夷山,几乎将新竹县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带来了,目的就是学习、交流,并希望通过这次活动,今后双方有更多合作的机会。他希望朱子故里的领导、专家学者和朱氏宗亲能在7月份前往新竹,参加在新竹举行的包括朱熹故里论坛、"理一分殊"论坛、朱子学堂揭牌仪式和两岸经贸洽谈及招商引资洽谈会等在内的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图3)  南平市副市长何三保代表大会组委会对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安排向与会者作了简要介绍。他指出,今年适逢朱熹诞辰880周年,我市隆重举行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是海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传承朱子文化、推动两岸交流",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打造南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两岸同胞大交流、两岸经贸大合作、两岸关系大发展。  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朱茂男先生在会上发布了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系列活动情况和安排。他把海峡论坛·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以及此后,世界朱氏联合会、台湾朱氏文教基金会和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等还将要在北京、南平、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举办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向与会者作了介绍和说明。他说,这一系列活动就像奥运圣火一样,从朱子故里点燃,向世界各地传播,10份,又回到武夷山来,回来第三届朱子文化节闭幕式来。  开幕式上还进行了"朱子之路"文化旅游线路推介。南平市旅游局局长温秀美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这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形成与意义。台湾清华大学杨儒宾教授以《朱子之路与朱子之道》为题向两岸人士阐述了"朱子之路"文化旅游线路与朱子理学的关系,以及组织两岸青年学子"在朱子之路上体悟朱子之道"的重要意义(图4)。最后台湾清华大学博士史甄陶向与会者报告了她在2009年8月参加"朱子之路"文化旅游的感想与收获。  开幕式后,按照不同的主题,分场地举行了举行3场座谈会。一是建阳市、武夷山市与台湾新竹县举行县际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座谈会(图5)。他们分别对当地的资源作了推介,通过座谈,发现南台经贸交流各自的优势,从而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合作,双方还达成了多项经贸、旅游、文化合作的意向。 刘菲
344 评论(12)

johnlees

台湾不是省,台湾自古属福建。自古从战国“岛夷”,隋朝“流求” 到明朝台湾,都是属福建化外之地。明朝以前,台湾是自治区属福建,这是现代的说法。古代叫台湾化外之地属福建。什么是化外之地?化外之地就是天生天养的自治区。中国内陆也有化外之地,按他们习俗生活,不交税,不需要执行政令,不按中国礼节。但同样受到中国的保护,他们也是中国人。台湾肯定也是福建中国人。从宋朝到明朝,台湾澎湖一直都有巡捡司〔警察总署〕,从宋朝无人之岛开始发展〔当时澎湖是无人之岛〕,仅作为福建台湾澎湖巡检司的用途。就近看管台湾内陆,但属于不干扰的管辖,主要是侦察通报海盗和外界人进入福建台湾属地。明朝时,因当时海盗和日寇侵扰,福州逼于无奈直接管治台湾内陆,至今五百多年了。1883年法国海军攻占越南首都顺化,迫使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规定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可是遭到越南国民的反抗,他们想信宗主中国。因此1884年法国军舰抵达福州,威胁福州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关系,几轮谈判后,法国无法迫使福州就范,法国一怒要开战了。当时闽浙总督何璟。广东省中山市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河北丰润人。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广东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人。这些大臣下死命令,不得先行开炮,必待敌船开火,始准还击,违者虽胜也斩。后来闽浙总督何璟接到法国战书开战,没有通知福州水师,但通知高官张佩纶、何如璋等。可是这些高官无一人通知福州水师,置水师生命于完全不顾。开战之前这些高官全部逃逸,至令福州水师全军覆没。坑害憋死几乎全部福州水师精英〔这批水师大部分都是高学历留洋的精英〕,此役福州水师精英全军覆没。福州马尾造船广和沿岸炮台被摧毁。福州损失惨重。这就是为什么福建台湾军务要自筹,福州没钱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福建台湾行省。行省是军务经费独立,内务仍属福建管辖。1885年10月12日,台湾府改为福建台湾行省,刘铭传为台湾巡抚。原福建巡抚改为台湾巡抚,台湾晋升为行省,福建巡抚改为闽浙总督兼任〔兼任福建巡抚一职〕,福建恢复总督省〔福建总督省巡抚级别高于台湾巡抚〕。因福建巡抚是闽浙总督,所以福州府仍然管治浙江和台湾。历史上,福建有过多次短暂局部行省,有泉州行省,有漳州行省和台湾行省,这些局部地区因备战或打战原因,当地税收不交回省会,直接用作军费,威胁一解除马上恢复地区行政。台湾当时面对法国,日本等的威胁时间拖延比较久。但台湾不是真正的省,仅作为临时的行省。
32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