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unbg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交通越来越便捷。人们的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也更加频繁。交流,离不开语言和文字。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56个民族有80多种彼此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如果大家都用南腔北调的方言交谈,每个人都按自己喜好,写着龙飞凤舞,别具一格的字,能流畅地交流吗? 曾经有一位江西籍的女游客,在游玩时不小心把鞋子掉入水中。她用浓重的方言喊:“我的‘孩子’,‘孩子’掉水里了,‘孩子’‘孩子’。”几位好心的北方游客“扑咚”“扑咚”跳入水中,最后捞出来的是鞋子,大家哭笑不得。如果讲好普通话,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吗? 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学习中文成为世界热潮。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汉语会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交流语言。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会说一种发音标准统一的汉语——普通话。为此,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更有责任把普通话讲好。 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多种字体,产生了大量异体字。为了加深人际交流和情感沟通,写规范的汉字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文明的体现。我发现有同学为了快速完成作业便写字不规范,也许有人认为写字是自己的私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不然,一个人规范书写,写得一手漂亮大方的字。不仅有利于交流,而且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全世界的文字也仅有汉字的书写,可以升华为一种艺术——书法,汉字的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同学们,担负祖国未来的我们,有义务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周围的人树立一个榜样。下面,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第一,在我们的校园里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中,尽可能用普通话。二,认真学好汉字,不写不规范的字。在课余时间里,抽出时间来练字。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说标准的普通话,写规范的汉字。为我们的城市再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写好第一笔画、第一个字 后面的字跟着前面的,一以贯之写到底,就是书法------也是人生。土鳖从小习毛笔字,断断续续的,却没有真正花点时间买个字帖来临摹,或查查书法的理论。这不,小学启蒙裴老师在自己习字本上的红色毛笔圈,却一直印在心里;高中时爸爸那手好字,看得自己忍不住弄了些旧报纸又跟着比划了一阵;大学时读的师范专业,将来是当老师,有一阵是早晚抽闲,站在集体寝室窗前,对着对面的山头学吹口琴、笛子,对“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偶尔有所运用、练习;后来参加工作了,曾经写过单位的公告去张贴。尽管如此,土鳖一直对自己的毛笔字不满意,如何提高,似乎也束手无策。土鳖不知高中时从哪里读得这样的书法评价等级理论:上等书法“平和简静”;中等书法“险劲瘦硬”,三流书法“媚俗狂怪”。不知觉中,一直以这个标准来看自己和别人。那年到北京学习期间,适逢儿子暑假。那日上午,烈日当空,父子二人到琉璃厂大栅栏观光。土鳖见琳琅满目的文房四宝,于是又激发起毛笔字的热情,低价买回一套。胡乱练了几页纸,结果放在房间几周,懒得再动。上班学习的地方,大厦后门几条胡同是土鳖常去散步的点儿。一次,与老许正走着说着,转头发现胡同边一红铁门上,新近写着“书法工作室”培训字样,书有“以书会友,用心待客;信奉和善道,慧启有缘人”,顿时觉得有意思:何不看看人家咋研习书法的?几天后的周六下午,带着遮阳帽的土鳖,路过那里时正好门开着,就笑着进去,摘下帽子后,发现外面的阳光反射到屋里,一目了然,清爽,也凉快。入门处一位小男孩正坐在一张条桌上练习毛笔,他身后旁边是他父亲和老师正在说事。见有人进来,老师便笑迎请坐,土鳖就着男孩旁边那张三人沙发木椅坐下,正好侧对着进来那道门,看他和家长在屋中间一张桌子边坐着,说小孩练字时间安排的事。老师用小茶杯到了一杯递了过来。“请喝茶!”“啊哦!谢谢!谢谢!”土鳖见这位老师四十开外,身材清秀;环顾左右,房间就一个开间,四壁悬挂着不同风格和字体的书法;靠里墙壁浅的长条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卷尚未写完的千字文。右手后面有个大铁门,但关着的,不能进去,土鳖便猜测里面是房东的活动空间,没租出来。“您好!前两天过路,发现这个店,就像进来看看。今天看门开着,就想来学习学习哈!”“是啊,那天正好有个接待。欢迎欢迎!以书法会友嘛!看来是有缘人”!后来的交谈,土鳖感受很深。怕忘了,回房写下了主要意思:“一致统一,马首是瞻;前后左右照顾,变化在内统一在边。中庸,做人治国与书法同,前后一贯,左顾右盼,首尾相衬,收放自如。”第二天继续领悟,觉得意犹未尽,继续写下:“一统全篇,向首是瞻;先为后领,后为先继;收放大小,快慢均庸。平静统一,向一看齐;不偏不倚,中正平和;肥瘦一致,正斜统全。关键是要毛笔粗细稳定,始终把控稳中有变,重在内收外放。”简单说来,就是:第一笔画要想好,因为它决定后面全篇;第一个字也要设计好,因为后面的字跟着这个风格来-----第一个字的点横竖撇捺写了后,无论你原来什么风格,你得放弃------你得依着第一笔、第一字的粗细、摆设(结构),保持基本不变,一笔一划慢慢向下写,一以贯之,坚持到底,就是一副好作品-------它宛如风平浪静的大海。当然,书写中间的细微变化也是允许的,比如个别笔画的粗细调整不太离谱、字体结构不偏不倚,甚至可以于惊险处听风雷----平静大海下也有翻江倒海之气势,原则是不能离谱。第一次短谈,老师毫不保留地道出了他对书法的理解。土鳖觉得最对自己目前困惑的,巨大收获大意是,对于书法,就是写好第一笔、第一个字,后面的跟着他的笔画粗细、位置摆放,保持基本一致,“一以贯之”,不偏不倚,就是写字的关键--------自己以前就是找不到东倒西歪、粗细不均的原因,结果是自己书写是未能做到“一以贯之”。做人讲人品,诚信立言立行立德,不也是一以贯之大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