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yunzhu
嗯嗯 现在还需要吗 
我的择业观 对于职业的选择,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初涉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选择。因为职业关系到一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关系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将自己定位得太高,非所谓“崇高”的职业不做,认为最基层的工作没有发展前景,只能庸碌的过活这一生。但我认为不然,一个人如果起初就拥有一份不错的职业,就容易产生膨胀的心理,对自己的能力估量得太高,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摔得越重,也越容易一蹶不振。而起初选择一份比较基层的工作,心理上就会感觉更淡然些,凭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向高层靠拢,一点点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过后得到的高席位就更有苦尽甘来的美感,而且自然就会用更平和更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对待下属,因为自己有过干基层的经历,也就更体谅员工的不易,而理解往往对于员工来说就是最有效果的“拉拢”,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就自然不言而喻。 有些人或许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不想与一些背地里蝇营狗苟的“伪君子”争名夺利,对于他们来说,高官不意味着权力与至尊,而意味着囚牢与束缚。想想也是这样,位置越高或许心里就会越不安,天天担心是不是有人想顶替自己,那些善意的笑脸或许有时也会被曲解为“笑里藏刀”,生活在这样的压力下,这样的猜忌中,人心善良的本性或许会被扭曲吧。 其实无论是做领导集团的“首脑”也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也罢,只要能对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份热忱心态,对自己的同事多一分理解和忍让,对自己多一点尊敬和期许,任何职业都是光荣而伟大的。老话说得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或许你不适合做舞蹈演员,但你适合设计舞台;或许你不适合做销售总监,但你适合做人事主管;或许你不适合领导制人,但你适合在别人的领导下同样傲然做出成绩…… 有人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我想说:心有多大,工作就有多崇高。
大学生创业观:“向上”与“向下”看2010-09-26 08:13:0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提要] 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优秀带兵人,沈阳军区某装甲师三连指导员王金明通过5年的基层部队工作,向人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基层是积蓄发展动力的沃土。创业的道路上,既要会“向上看”,确立展翅翱翔的远大抱负;也要能“向下看”,通过在基层耐心的学习积累,积蓄展翅翱翔的能量。 新华网消息: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优秀带兵人,沈阳军区某装甲师三连指导员王金明通过5年的基层部队工作,向人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基层是积蓄发展动力的沃土。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在许多人眼中,常常意味着艰苦和无人注目、平凡而难成大业……因而,就业回避基层,到了基层不安心基层的现象,在当今大学生创业中有一定普遍性。 王金明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入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而是一步迈入相对滞后的山沟部队,当了一名“最小”的干部――排长;在任指导员后,他又放弃了既能提高学历又可绕开基层带兵穷苦的读研,依旧坚守在基层带兵人的岗位上,并在后来又一次放弃了到师机关工作的机会……他的每一步选择,似乎都是弃“乐”选“苦”。相关新闻: “苦”是一种历练,“苦”是一种财富。基层全面的考验和锻炼,让王金明这位大学生,很快具备了一名优秀士兵的军事素质,一名优秀军官的指挥素质,一名基层主官的管理素质,一名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在连队这个小小舞台上,如饥似渴补充知识,脚踏实地用心工作,激情满怀探索未知,成就了连队的出类拔萃,也成就了自己的卓越,更为自己未来的军旅征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基层,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基础,是一个人锤炼意志、事业起步的最好平台,是一个人认知社会和生活的捷径。纵观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多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多在基层经过千锤百炼。当今,每年各级机关选派大批干部到基层代职,就是为了给他们补齐基层工作经历短板,补充发展动力。 再远大的理想,都需要用脚一步一步地丈量。比切实际地好高骛远和灰心丧气地原地踏步,都是对人生的不负责。王金明的成功经验,就在于他既有坚定地做一名优秀军人的理想,又有从基层起步,安心基层工作,在基层建设中全面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执著。 创业的道路上,既要会“向上看”,确立展翅翱翔的远大抱负;也要能“向下看”,通过在基层耐心的学习积累,积蓄展翅翱翔的能量。(秦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