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huancool
改变自己 适应环境 有人说,伟人改变环境,能人利用环境,凡人适应环境,庸人不适应环境这话有一定道理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邓小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让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他们有驾驭历史发展规律的智慧,有指点江山的气魄,有凝聚亿万民众的魅力,都不愧为历史的伟人,他们改变整个中国大环境的丰功伟绩不是谁都可以做得到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许多长期蛰伏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立即闻风而动,发财致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崛起,成了国内第一批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有感知环境变化的敏锐触角,有利用环境变化的聪明才智,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他们的精明果敢也是多数人所望尘莫及的面对环境,我们既无改变环境的抱负与魄力,也没有利用环境的能耐,那就只有适应环境了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只能把自己定位在凡人的位置上,而绝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庸人作为一个凡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与自己生存的环境的融合程度如果环境是一杯水,我们就是一匙速溶的咖啡如果我们是一块永远不能溶化的石头,就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至少在活的时候很难获得自己预想的成功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和很不方便的生活条件;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拥挤,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适应就意味着对自己的改变,因为同一个环境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人,而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志趣、学识、能力却不尽相同,对环境的要求是千差万别的;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常常超出我们习惯的生活轨道世界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命运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常常必须不得不改变自己,让自己融于环境之中,与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谐共存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些缺点与不足如果无伤大雅,与环境不会形成尖锐的冲突,是可以忽略的;但有些缺点与不足由于与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那就要下决心予以克服我们许多人也许想着改变自己,也试着去改变过,但往往不是自己坚持不了,或者就是改变了但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而丧失了信心,选择了放弃缺点依然是缺点,不足依然是不足,而且与环境的矛盾更加尖锐了,一些本该即将到手的成功却永远离我们远去那些既无法改变环境、利用环境,也无法适应环境的人,就只好沦为庸人了这些庸人中除了想改变但无法改变自己而随波逐流的以外,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想改变自己的人这些人往往沉醉于自己优势的优越感里,自认为通晓一切,看透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往往有屈原的清高,却没有屈原的决绝;有陶渊明的愤世嫉俗,却没有陶渊明的随乡入俗;有鲁迅的狷介激进,却无鲁迅的通变达观所以在同样的环境里,别人能趋利避害,活得游刃有余,他却处处坎坷,到处碰壁,终日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必须承认,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非常尴尬的生存环境中,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则不得不使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在两难的选择中,大多数人是应该有所改变的,否则很难生存和发展这种改变是进退自如、动静由心的自信与实力的体现然而有些东西却是永远不能改变和放弃的,那就是人格和尊严、勇气和信念 
每个人的智商都一样,那么造成天才与笨蛋的差别就在与勤奋即使你天资没那么好,但每个人最开始的智相同,你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你再怎么抱怨,那也是枉然,不如勤奋起来,因为勤能补拙,历史上的曾国潘的记忆好,但最后他却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横向展开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