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ren
我眼中的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 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 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 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 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 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 
我最敬佩的英雄——刘胡兰翻开历史沉寂的一页,一个个光荣牺牲的共产党员,如一枚枚雨花石静静地、深深地躺在泥土之中,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迎接欢乐。而在其中的一位小英雄让我震撼、让我感动,她就是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10岁时就参加了儿童团,1945年5月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六月,她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来回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在英勇就义之前,她说道:“怕死不当共产党员”。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杀害。她在被处死前眉宇间透露毅力、眼睛怒睁、嘴角微翘,面对凶狠的阎军,昂首挺胸,从容不迫。毛泽东还亲自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个只比我大几岁的小姐姐,竟有临敌不惧的胆识和如此之大的勇气,使我由衷的敬佩,在这敬佩之中带着深深的感动。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斗争,怎能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都不禁想高声的大喊:“共产党万岁!革命烈士万岁!”……刘胡兰、黄继光、江姐、王二小……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我耳边久久回荡着。小英雄们,我不会忘记你们的!我们今天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你们这些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而舍生忘死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小英雄们呀!
葬花吟 ——感于林黛玉 曾经,羡慕这种诗意;曾经,喜欢一种风格;曾经,追求一种境界;曾经,为她,神伤 … 有人说她,是西子;有人说她,是仙草;有人说她;是情痴… 她,是西子曹雪芹这样说她:“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是仙草,是绛珠仙草,绛珠仙子她从天界下凡来到人间报恩,来还一生的眼泪 她,是情痴她把一生的情都给了一个人,她不仅仅用一生的泪来报恩,她还用一生来还情他们的爱,是千古绝唱,古今无人可及,无人可比… 是的,她是西子,她是仙草,她是情痴 然而,我说,她是魂是一抹诗魂,一缕花魂…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她的葬花,是作为艺术来精心处理每一个细节的,是近乎完美的行为艺术花瓣,花锄,花囊,花帚,流水,香丘,葬花词…她听鹦鹉念诗,便命丫头把鹦鹉另挂在月洞窗外,自己坐在月洞窗内,隔着霞影纱,银红的窗外,是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翠绿润泽鹦鹉架上,有色彩斑斓的鹦鹉,她隔着窗教它素日里自己喜欢的词这哪样不是美,哪样不是诗?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这不正是写的她?花的命运即是她的命运,她有着令人悲痛的命运,她也渴望一个美丽的结局可这个脆弱的女子却总是被现实蹂躏,碾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在花团锦簇,世外桃源的“大观园”里,她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恰似被蹂躏的花瓣,被碾碎的幽魂…“ 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她愿曾放弃生命(不再吃药),试图寻找一个更干净的归宿,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知道,贾母死后她失去了唯一的依靠,最终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沉湖时(我同意刘心武的观点,她是沉湖而死的),是她在人间的最后一次行为,她是从容不迫,问心无愧,那样地结束她人间的生命,升华到天上,回到仙界,回到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 … 冷月葬花魂” ,她是一缕花魂当她在枝头盛开时,毫不掩饰,纯真透明,肆意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当眼泪已尽,回归天界时却也是一瓣花,魂消魄散她的一生冰心玉壶,晶莹剔透,纯如赤子 她诗意地活着,死去时,也整个是在写一首诗,一首凄婉的诗,一首凄美哀婉的长歌她是一个把生死都作为行为艺术来处理的诗性女子她的生,如诗,如画,如凄,如惨,长歌当哭,动人心魄;她的死,如诗,如歌,如梦,如幻,异常美丽,异常动人… 世间,有美每种美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人却只有她的美,她的气质,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她的诗,唯美,凄婉这种脱俗的气质和惊世的才气,却找不到一个更好的词来形容,或者是“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是“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不,我找不到,只有她的名字可以作为一种形容词而单独存在… “魂”总是随时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这股清香,不仅是她的才华,更是她追求个性解放的宣读,争取婚姻自由的行动她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充满了诗意… 是的,她是落花魂,花落人亡,葬花词是她用生命写就的心曲葬花词,是她生命的艺术,是她命运的结局,是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 这朵芙蓉,虽消香玉陨,却成就一首葬花词,谱出一曲葬花吟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但英雄这两个字不是谁都被称呼的,他在我们心中是高尚的、是伟大的、是我们的好榜样!我心目中的英雄他有着能让我产生前进的动力、能让我时刻记得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每时每刻都忘不了他那高尚的品质、让人仰慕的胸怀,自己宁愿被别人称做个傻子,也不阻碍他为人民服务的一颗温暖而又朴素的心。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就是-----雷锋雷锋,原名(雷正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可却在世上只活了22岁,多么令人感到悲痛啊!雷锋的一生虽只经历了21个花开的季节,可是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却在军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之题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先后发出向雷锋学习的号召。1963年3月5日,毛泽东曾为雷锋题词及发表号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为官方指定的“学雷锋日”,政府引领全中国掀起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雷锋的名字响遍全国,并在60至80年代间被塑造成为中国大陆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即共产主义人生观或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就是政治上紧跟共产党,工作中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动帮助别人、勤俭节约。 雷锋,我心目中的英雄、雷锋,全世界心中的楷模!
走进苏东坡结识苏东坡并非偶然,从小就听老师说过他的故事,总是在他的故事里沉醉,如沐浴初夏的风里。 一个长衫飘飘的士人,有着飘逸的神情和胡须,那么慷慨激昂地唱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情满怀,激起片片雪白的浪花。浪涛滚滚间,时光无情湮灭了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容颜,把鲜活的身影淘洗得没了形迹。他叹惜古人的消逝,自己的身影也在自己的叹惜中渐渐成为人们的记忆,大浪淘尽的人物中,他成了一个代表。 我曾深思,像他那样的一个人,该是完美的风流才子形象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文章,可供后人玩赏的也是举不胜举。纵观历史之河,虽浪花层起,又有哪朵如他一样洁白灵动?当他把豪放与俊逸洒脱结合得那样自然倾注笔端,天地之间,豪放词从此成为词中精品,与婉约词并立成了两大流派。 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但他并不拒斥婉约。事实上,他的词中不乏婉约之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他也有情意悠长的时候呀!婉约缠绵,与豪放无关,展示了男人柔弱的一面。 他是爱竹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他脱了俗。住所旁,少不了竿竿翠竹,披风拂云。他的画卷中,秀竹姿容俊美,与诗文增辉。 他亦如竹。他有了竹的虚心宽阔的胸襟,有了竹的坚韧无惧的意志。他任人世的狂风吹过,任命运的打击降临,从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有时真想为之庆幸,他从深爱的竹中学会了处世的哲学。如果没有竹一样的胸怀和品质,他该如何应对一生遭贬的处境和失去爱妻的遭遇啊?在黄州、惠州、儋州的人生轨迹中,他离京城越来越远,心也越来越闲适。也许曾在逆境中有过一声叹惜,但那叹惜却化作了奇迹。他无论被贬到哪里,都能造福一方,惠泽他乡百姓。于是,在自身的不幸中,他方百姓感激的泪水成就了他的伟大。他是官员中的智者,强者,仁者! 他最后葬身海南了,不必嗟叹。那是一个无尘的世界,碧波荡漾,椰风海韵中,他已长眠。凭吊者请放轻匆匆的脚步,千万莫惊醒了他的酣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