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3

toddler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现场急救的论文题目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堂詹奄46

已采纳
关于现场急救原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和稳定,进而减少患者出现伤残的概率。因此,在进行现场急救的过程中,施救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原则对被救人员进行急救,以此保证被救人员能够得到有效救治,那么现场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1 现场急救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 安全原则所谓安全原则,主要体现在五方面:(1)现场环境安全;(2)医疗物资安全;(3)刑事安全;(4)诊疗安全;(5)民事安全。2 科学原则该种现场急救原则主要是在公认的技术规范基础上,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进行个性化处理。3 人本原则该种现场急救原则主要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将患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导向进行医疗操作。2 现场急救程序1 确保安全;2 初步评估和处理;3 启动急救反应程序;4 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5 合理安全转运3 现场急救原则在现场急救程序中的具体表?1环境安全首先需要明确安全对象,具体有:(1)施救人员;(2)被救人员;(3)现场人员,包括工作人员和围观人员。最后需要根据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安全方式以及措施进行急救。比如,如果怀疑某现场发生煤气泄漏,切忌不可按电门铃或者使用电话等,因此在进入现场之前一定要将可能产生火花的装置关闭。又如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施救人员需要在距离发生事故位置的50米到100米处设置标志物,并且要对该段道路交通进行有效控制,当汽车引擎已经关闭,同时已经采取制动之后,才可以采取急救措施。再如,当处于触电现场时,首先应该采用正确方式断开电源,然后将触电人员与电线进行分离,确保触电人员已不带电之后方可进行急救。2 诊疗安全关于诊疗安全,主要体现在诊疗技术安全和沟通安全两方面。(1)诊疗技术安全:主要是需要选择国际医学界公认,且具有权威性的诊 疗技术对被救人员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急救过程中出现争议,耽误救治时间。(2)沟通安全:由于现场中的被救人员受到突发事故刺激,很可能产生应激性心理障碍,所以施救人员需要对其采取特别的急救方式,也就是需要与被救人员以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而避免被误解,促使诊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3)特别注意:施救人员需要从正面靠近被救人员;要向被救人员以及其家属大声说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对被救人员以及家属进行适当安慰,进行安慰时的语言要简单明了,说话态度要和蔼等,以此取得被救人员以及家属的配合;如果被救人员为婴幼儿或者是小孩,一定要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方可进行急救。3 民事安全该原则主要体现在施救人员应该履行各种告知义务,也就是尊重被救人员以及家属的告知权利。所以需要施救人员将进行急救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结果进行解释和说明;在对被救人员进行急救的过程中,所有的诊疗行为都应该在取得被救人员以及其家属同意之后进行,同时施救人员还要清晰记录和保存好各种诊疗凭据。4 刑事安全在现场急救过程中,要留心现场的刑事可能,保证施救人员自身以及被救人员的安全;另外,对于可能与刑事侦察或者刑事鉴定相关的证据以及证物要进行妥善保管。5 医疗物资安全(1)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有效使用,并且要对诊疗行为进行有效规范;(2)要严厉杜绝因为不正确使用医疗设备造成的医疗安全事故;(3)在进行医疗救治的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医疗垃圾都应该用专门的器皿进行收集和储存,切忌不可将其遗留在现场;(4)一定要对医疗设备进行妥善保管,避免造成医疗设备丢失或者损坏。4 初步评估和处理在进行现场急救的过程中,首先:现场环境安全是进行急救的前提条件,避免对急救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延误和对急救人员的伤害;而且在进行现场急救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严格遵守以上原则,还需要对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在进行现场急救的过程中,被救人员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病情以及伤害,所以要求施救人员能够对被救人员的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评估,进而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所以评估的内容主要有:(1)被救人员的意识;(2)气道情况;(3)呼吸情况;(4)循环。5 启动医疗急救反应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意外事件所创建的专门体系,也可能是机构。关于医疗急救反应系统的启动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利用集群通信系统,如800M的无线通信;也可以使用移动通信设备进行求救;(2)如果情况十分危急,可以直接拨打急救电话,或者拨打"120"。6 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在对被救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时,如果被救人员的基本生命体征已经得到稳定,就需要对被救人员进行更加详细的体格检查,也可以利用相应医疗仪器对 其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在对被救人员进行完详细检查之后,需要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以保证被救人员能够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7 合理安全转运1 施救人员一定要遵守就近、就伤、就能力的原则,将被救人员转送到最近的定点医院进行及时救治。2 如果现场事故是比较大型的灾难事故,就需要经由“120”调度中心进行统一安排和分流。特别要取得围观人员的协助,以此推动现场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下去,需要围观人员进行协助的事项主要有以下四点:1 关于现场安全这一方面,可以取得围观人员的协助,比如协助指挥交通,维持现场交通以及人员秩序。2 围观人员还可以协助施救人员对其他旁观者进行疏散,保证现场急救的 环境足够充裕,使空气能够正常流通,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被救人员的隐私,使被救人员感受到被保护和尊重。3 围观人员还可以协助施救人员对被救人员进行伤势处理,主要是需要围观人员能够采用直接压迫法对被救人员的伤口进行止血处理,并且能够协助施救人员简单固定以及搬运被救人员。4 围观人员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协助工作,比如帮忙拨打求助电话,传递急救或非急救所需的物品,协助搬运伤员,安慰被救人员,协助施救人员稳定被救人员的情绪,记录被救人员的基本资料,疏通交通秩序,方便救护车进入现场等。本文转载于天津急救培训网

关于现场急救的论文题目

135 评论(9)

liukaibk

对创伤中的群伤事故现场急救程序的探讨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多,公路交通事进行现场急救,一般按照脱险、检伤分类、医疗处理、故频发,创伤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转送四步进行川。一大杀手。据统计,在现代创伤病人中交通伤、坠落1成立现场指挥部在接到呼救电话时应大致伤、刀刺伤和意外事故是城市创伤的主要因素。尤了解现场情况,并派出医护人员赶赴现场,按有关规其是交通事故和意外事故,这种产生大量伤员的群定向领导汇报及通知其余人员到位,成立现场医疗伤事故的死亡率、伤残率居高不下。为此,我们对群救援指挥部,同时做好前往现场支援及院内抢救的伤事故的现场急救进行初步的总结和探讨,以期能准备。到达现场后,医疗救援指挥部应立即把了解降低其伤残率、死亡率,进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到的现场情况向医院及相关部门汇报。在抢救工作1资料来派进行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抢救工作的正常进本组病例均来自我院120急救中心2《X旧年l月行,控制住现场局面,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紧张有序,至2002年12月经我中心现场急救的有5个以上伤忙而不乱,这样能给伤员和现场人员一种安全感,有员的创伤事故,共47批500例。其中男性281例,女利于现场情况的稳定性219例;6岁以下27例,7一14岁35例,15一39岁2脱险、检伤分类及现场救治最先到达事故现280例,40一59岁105例,60岁以上53例;年龄最小2场的急救人员首先是使伤员脱离受伤环境。这就需岁,最大70岁。要组织现场抢救人员,在医务人员的带领下,按常规2群伤事故的特点的医疗急救方法将伤员送离受伤现场,以免造成二1病人多由于是群伤,故伤员少则5一6人,多次损伤。在搬运过程中,凡不明伤情者,均按重伤搬则数十人(本组病例中最少5人,最多者达31人)。运方法进行[2i。在使伤员脱离现场的同时,根据情2病种多,重病人多,伤情不一由于伤员的受伤况按就近、安全及方便的原则成立高级医疗抢救区原因不一样,还有个体差异等原因造成了病种的多(AdvancedMedicalPo以,AMP)。在AMP人口处设置样性,致使伤员所受伤的伤情轻重不一致。在本组“伤员分类区”负责对伤员按“死亡、重、中、轻”进行病例中头部损伤62例,胸部损伤54例,腹部外伤48检伤分类。若伤员数量少,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医例,骨折75例,内脏、神经损伤39例,严重多发伤46务人员对病人进行分检,其余人员按重、中、轻的顺例,四肢损伤74例,软组织损伤102例。由于事故突序来处理伤员;若伤员较多,则根据情况派数名医务然发生,伤员对此均无预防措施,在遭受各种打击时人员对其进行分检。其次,是在分检完毕后,现场总易造成严重损伤。指挥应向医院领导汇报现场情况以便及时派人增3现场情况复杂创伤事故的发生不分时间、地援,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在抢救过程中对病点。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均可发生,尤其是交通事人的病情及处置均应详细记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故,意外事故发生的现场,由于事故发生突然,伤员化,以便及时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若医疗资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导致现场的混乱。源充足,伤员少,可立即对其进行处理。若医疗资源3现场急救少,伤员多则优先抢救生命垂危但有生存可能者。对于群伤事故中伤员的救治,其救治目的是尽3转诊在经现场急救处理后,按重、中、轻的顺可能抢救更多的伤员。因此,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序迅速将伤员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转送途中,应有医务人员在旁监护,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抢救准备。4讨论时间对于处理群伤事故显得非常重要,在创伤发生的1小时为“黄金1小时”,而黄金1小时的前10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被称为“白金10分钟”「2」。这就要求急救中心对创伤急救的反应时间必须尽量短,所谓反应时间是指从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事故现场所需时间。在本组病例中,我中心对创伤事故的反应时间为10一60分钟,这是由于急救网络不健全及交通状况、路程远近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不断健全急救网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伤者以救治。在到达事故现场后最紧要的任务是对现场救治进行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若组织协调不当,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伤员伤情的加重,甚至死亡。本组病例中有5次事故是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现场混乱抢救人员未能协调统一,最后虽所有伤员均安全送至医院,但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耽搁了时间。因此,我们呼吁广大医务人员应有协作精神,树立以病人为重的观念,把伤者放在首位。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常规组织模拟演习,让广大医务工作者熟悉创伤事故的现场组织、救护,达到实战要求L,}。在事故现场对伤员的处理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对创伤病人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积极抗休克川3],按现在的观念,对创伤病人的院前急救,在现场就要达到高级生命支持的水平,这就对急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医务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相互间的配合要默契,各项急救技术要娴熟、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要熟悉,对病人诊断处理要正确及时。不仅要熟悉各种创伤疾病的特点,以迅速、及时、正确地对伤员进行处置,还必须熟练掌握初级生命支持的各项技术,尤其是创伤急救的四大技术,不仅是医务人员要掌握,凡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均应掌握,同时还应对之进行普及和推广,以利于现场急救工作的进行,以利于降低创伤事故的伤残率、死亡率。总之,群伤事故现场急救只有组织协调得力,医疗措施得当,才能降低死亡率及伤残率。提高对创伤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是群伤事故院前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参考文献【l]李宗浩主编现代救援医学第l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88一293【2]王一检急诊外科学第1版北京:学范出版社,21】】)976一984〔3〕张荣,王伯良,仲月霞,等328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救治分析中国急救医学,一望月,19(12):732
33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