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5

  • 浏览数

    89

南山Helen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loryvane

已采纳
通俗的说,自动驾驶就是由汽车自助驾驶车辆行驶,无需人工操控汽车。汽车是如何实现自动驾驶的:自动驾驶是采用先进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和控制技术,对汽车实现实时、连续控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直接面对汽车,可实现车地间的双向数据通信,传输速率快,信息量大,后续追踪汽车和控制中心可以及时获知前行汽车的确切位置,使得运行管理更加灵活,控制更为有效,更加适应自动驾驶的需求。现在有哪些自动驾驶车企?集度,特斯拉,大众,福特等。

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论文

274 评论(12)

michelhj

( 二 ) 主动 O 入世界汽卑大市场从国际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都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积极寻求新市场,主动融人世界汽车大市场而潜在需求大经济发展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正成为他们新的目标市场,汽车强国向发展中国家的销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在融人世界汽车大市场的过程中,汽车发达国家也十分注重新技术手段的采用,如近年来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各大汽车生产厂商都有自己的电子商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我国加入 wm 以后,汽车市场将面向世界,且由于其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稳步发展的经济已成为汽车强国拓展国际市场的首选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汽车强国都在大陆有投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以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水平尚无力进行国际市场的扩张,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速度,积极进取,以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三 ) 在开放中课发展,坚持自主开发型的发展模式一国汽车的发展模式按照技术和资金的自有程度可以划分为共同经营型发展模式自主开发型发展模式和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三种从汽车强国的发展来看,他们最终都采取了自主开发型的发展模式以美国汽车工业为例,虽然在其发展早期,由于国际间交流合作的欠发达并不存在开放的因素,但是随着经济和其汽车工业的逐渐发展,美国汽车开始向外扩张,在加拿大及欧洲等地区输出资金和技术尔后,随着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美国开始从德国日本等国引进资金和技术,最终走上了自主开发型的发展道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汽车工业,也都是在坚持自主开发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情况下,各汽车强国在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探索合作模式当前跨国公司的兼并重组除了是企业间资金与物质的优化利用之外,也是技术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是新形势下自主开发型发展模式的新形式( 四 ) 政府引导下摄大的社会支螺体康首先,全球强大的汽车生产国都有自己完善的汽车产业法律法规体系,如美国早在 20 世纪70 年代就建立了自己的大气清洁法噪声控制法联邦公路安全法联邦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法等法律法规欧洲也在 1958 年成立了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ECE) 汽车法规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汽车法规日本也有自己相应的汽车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全球强大的汽车生产国还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才培训体系汽车金融协调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这些社会支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保证了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三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 ) 产品生产初县撮模,市场露求扩雍迅速截止到 20C 12 年底,我国汽车产业拥有注册汽车生产厂家 100 多家,其中位于生产量前 15 家的企业生产量达到了国内汽车总产量的 91 % 20 四年全行业累计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 7 坝. 6 亿元,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吩酗. 18 亿元,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6M 9 . 44 亿元删 2 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1544 . 54 亿元,同比增长28 . 82 %,增长额为 345 . 53 亿元,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 (12 . 6 % )16 . 22 个百分点同时, 20C 12 年我国汽车总销售量已经达到了 324 .以万辆,居世界第五位,其中轿车已经达到了 110 万辆阂专家预测,别 03 年我国汽车市场持续扩大,预计汽车产量有望达到 380 万辆,跃居世界第四位这其中虽然有部分因素是因为国内汽车竞争日渐激烈及降价等促销措施所带来的销售量增加,但是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品,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它进入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视野,进而推动我国汽车市场的急剧扩张却是勿庸置疑的( 二 ) 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姨免自主研度能力当前我国的汽车工业与建国初期相比,综合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适合国情的载货汽车大客车微型汽车及实用型中小排量摩托车的开发能力;汽车生产中采用的高新技术电子技术越来越多 3 在 ABS 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牵引力控制系统防侧滑系统等安全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N 同时,汽车产品质量监督方面的检测能力的增强及检测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汽车产品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依然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多集中在通用零部件生产和成车组装等制造环节,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以及整体研发技术基本上还是空白自主研发能力是汽车产业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向高端过渡的必要条件,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汽车产业就只能在附加值比较低的制造阶段徘徊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自身研发能力的培养,争取早日生产自主研发的品牌产品,从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谋取利润 ( 三 ) 零部件生产技术落后,阻碍汽丰产量整体水平的提蔫 零部件生产处于汽车工业金字塔结构的基层,一个运作良好的汽车产业体系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零部件生产体系而我国汽车零部件从研发到制造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的技术落后,在研发能力上表现为:电子化和集成化研发能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在零部件制造水平上表现为:产品精度不高,产品成本过高,这都使得我国汽车零部件难以跟上世界汽车工业模块化集成化生产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在阻碍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
159 评论(8)

溪西鸡齐啼

2017年12月2日,一声令下,深圳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正式上路了……这是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的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今天开始,当你在深圳搭乘公交时,看到驾驶位是空的,方向盘还会自己动,千万不要再惊讶……”本月初,一篇名为《别了司机!刚刚深圳打响第一枪!》的自媒体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虽然紧接着深圳巴士集团就用三个关键词——有人驾驶、试验线路、只针对特定人群开放,对该文章内容做了澄清,同时表示“无人驾驶的实现,仍停留在功能和技术层面”。这场博人眼球的闹剧背后所反映的自动驾驶“乱象”,还是引起了业界的深思。“可以看到,当前社会对于自动驾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盲目的乐观,就像深圳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上路,部分媒体描述的那样;另一种则是过分的悲观,觉得要实现汽车自动驾驶完全不可能。”日前,沃尔沃汽车亚太区研发总监顾剑民博士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但我的态度是‘谨慎的乐观’。什么意思?就是说业界如果想在未来3~5年之内,实现全场景的无人驾驶,或许不太可能,但这并不等于未来5年或者10年仍做不到。”顾剑民认为,研发自动驾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行业可以先从某些特定场景的自动驾驶或者特定功能的自动驾驶做起,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全场景的自动驾驶。如果一开始就瞄准完全的自动驾驶,不仅法律不允许,技术方面也难以达到要求。传感器总会有局限性 自动驾驶一定需要V2X如果从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雏形2009年被曝光开始算起,业界大规模研发这项“黑科技”已经有了八年的时间。期间,经过无数次的思想碰撞和技术创新,业界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应该怎样去架构、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主要包括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层面,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难以实现汽车自动化和智能化。正是有了这样的方向指引,目前业界对于自动驾驶的技术研发重点,也主要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譬如感知方是怎么去预测人的行为。就像我们现在开车,总会遇到行人、骑自行车的人、骑电瓶车的人等各种不同的公共道路使用者,我们需要预测他们的行为一样,即使现在已经推出了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只要路上还有其他的弱势道路使用者,必然会存在自动驾驶汽车与其他道路使用者的互动,这就需要去预测人的行为。比如前面过马路的老人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停下来,抑或往回走。然而事实却是,即使经验比较充足的人类驾驶员,尚且不能准确判断,更别说机器或自动驾驶车辆。
349 评论(15)

Jily1989

到现在真正能量产销售的自动驾驶汽车能达到L3级别目前只发现奥迪A8,且只是在拥堵路段满足相当都条件才能激活“拥堵自动驾驶”,这种模式激活后出事故是汽车厂商负责。目前看主流厂商都目标都是2020或2021年实现大面积量产商用(当然只是从技术角度,政策法律法规方面还不明朗),因此如果近期要买车可以先买一个过渡车先用,等到那时自动驾驶技术真正成熟时才换用。假设下一个七年自动驾驶汽车普遍使用解决相当一部分拥堵问题,假期回家开始也会轻松很多哈。自动驾驶技术分级自动驾驶技术分为多个等级,目前国内外产业界采用较多的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推出的分类标准。按照SAE的标准,自动驾驶汽车视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水平分为6个等级:无自动化(L0)、驾驶支援(L1)、部分自动化(L2)、有条件自动化(L3)、高度自动化(L4)和完全自动化(L5)。两种不同分类标准的主要区别在于完全自动驾驶场景下,SAE更加细分了自动驾驶系统作用范围。详细标准见下图:所以,我认为自动驾驶未来必定是大趋势
157 评论(9)

ZasZasZus

什么是L1~L5级自动驾驶?秘密都在这里了
8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