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4

布拉德皮卡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论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7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s易水

已采纳
因为现在疫情还不是很稳定,时不时会有封区的消息,所以这也限制了人们出门购物消费,对于我国的经济是有影响的。

论文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273 评论(11)

wujincui

招致我经济不稳定,也导致房地产不活跃,特别是旅行业这些娱乐业全部都不景气,很多小撑不住都倒闭了但是有很多新型的行业也变得繁荣起来,或许说是晦气有弊。
179 评论(11)

9978vua

疫情确实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打击,且主要发生在前期封城与居家期间。对于制造业、工农业等大量依赖线下生产的行业,以及餐厅、商场等线下服务业而言,全社会进行居家隔离的行动使这些实体经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这种影响并不是长期的。首先,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隔离、封锁的措施放宽,生产与消费逐渐恢复正常,实体经济也开始重新转动。从我国的经济数字看来,自第二季度以来,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并出现增长。就连最初受到广泛担忧的消费,也呈现良好的复苏。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其次,在线下实体受居家抗疫影响时,数字化成为了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武器。当消费者不能出门消费时,他们转向线上消费,工厂、餐饮等实体依然需要转动起来以满足线上需求。加上我国迅速出台的对实体经济的扶持举措,此次疫情虽然对实体经济有所打击,但仍在可控范围内。进入2022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出现反弹,且病毒传播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三大特征。截至3月29日,全中国新增确诊病例1629例,覆盖全国27省市,创下自2020年3月以来新高。其中,吉林,福建,上海,广东,山东及浙江确诊病例均超过500例。考虑到上海和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持续受到不同程度的疫情困扰,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将阶段性放大。模型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冲击将对一季度实际经济增速造成8-1个百分点的冲击,但考虑到中国经济韧性强大且政策效果将渐次显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依旧有望稳住底线、实现今年预期发展目标。在疫情造成意外干扰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搭配将更加有所作为,就此我们建议:政策“发力靠前”适度延长、政策重心进一步从宏观向微观倾斜、加强政策预期指引和信心维护。本轮疫情反弹将对经济产生三重影响。一是供给侧冲击。今年2-3月以来,疫情影响促使深圳和上海两大全国经济中心先后采取区域封锁等隔离措施。尽管这一举措对限制疫情的传播发展已经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从经济影响来看,这将直接导致制造业及服务业劳动力供给出现阶段性短缺。同时,交通物流的封锁和限制将影响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正常流通,并进一步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形成冲击。二是需求侧影响。动态清零政策要求对局部聚集性疫情进行快速严格防控。这意味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将受到影响,人员的流动和聚集下降将直接影响餐饮,零售,旅游及房地产销售等服务行业。尽管疫情也将一定程度提振医疗服务、医用设备、线上零售以及线上教育等行业需求,但线上零售需求的上涨很难对总需求的下滑起到明显缓冲作用,这是因为线上零售需求增速的提高更多的是对线下消费需求的局部替代而非整体拉动。三是预期影响。对病毒的过渡恐慌和高度敏感可能会影响民众对经济增速的信心,从而进一步抑制短期内消费和投资的反弹。同时,叠加美国加息和乌俄地缘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私营企业扩张的能动性或因预期衰退或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服务业将受到广泛性冲击。从行业角度来看,除了上游工业制造业因价格因素同比增速显著上升外。中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均已受到疫情反弹的广泛冲击影响。首先,供应链上直接影响较严重的行业包括了交通运输和物流业。
284 评论(15)

1837792397

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经济发展缓慢,影响了许多实体经济,许多大型企业都遭受到了打击,许多企业都面临倒闭。
203 评论(9)

lmh151

1市场经济的拉胯就不用多说了。疫情一到,社会整体流动性就彻底被打没了,除开带有那些保障性质的行业,社会上百业停滞,市场经济的供需两端受到了最大冲击。而大多数实体经济的固定成本是很高的。不说别的,你最起码得有个经营场所或是雇点人吧,这瞬间就产生了成本。1疫情来了,大多数人被迫待在家里,业务基本无法开展,这是没有收入,但支出还是要的,虽然现在有部分拿着“都发工资等于不发工资”将员工工资给砍掉了,但就算是疫情那么严重的2020年,政府最多能做的也不过就是扭扭捏捏地让银行不将逾期算入征信,钱还是要还的。至于房东,在实质掌握到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情况下,那更是现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根本就不可能让受一点影响的。在地主和印子钱的双重压力下,不掌握生产资料的实体经济运行会背上非常沉重的枷锁,一刻都不能停。于是你发现那些于疫情中屹立不倒的商家大都有两个特点。要不就是店铺做的久,生意稳定有保障,要不就是店铺是自个的,开支较低。但比起这些,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经济的特点。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面临的都是个人,要在个人需求得到释放,但在疫情状况下,在市场经济让位于防疫后,社会上的民间需求整体是收缩的。在个人流动性受阻的情况,民营情况肯定不容乐观。可能这里一些人会想拿外贸的例子来对我进行反驳那我要说了,外贸是面对国外的,国内流动性差不代表国外流动差,当然在港口可能关闭的情况下,外贸订单也是有隐患的。总得来说,流动性是市场化的基石,在流动性起不来的情况下,除了食品这类最基本的消费外,与国内个人消费者相关诸如餐饮、旅游、服饰行业都不会好过。换句话讲,疫情,房东,债主,共同铸成了市场经济的三座大山。2但计划经济就不是这样。在现有经济产业机构里,计划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并没有受到疫情太大的影响,甚至在疫情影响下,这些产业还有了逆势增长。一个原因在于牌照。出于国家经济安全考虑,一些领域必须国字打头,国营企业天然就在对应的行业占据了优势,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它们的收益是相对高的。举一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就像前段时间对山东地炼的清理一般,同样是石油加工,国营加油站里的油可能要卖到9块,但地炼厂卖到4块依旧存在利润,这实际就是牌照带来的影响。当然,相较民营资本,国营企业也承担了较高的赋税任务,地位高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再直接的一点就是银行。在处于去年疫情恢复阶段下,为保金融安全,金融机构集中对互联网理财这类理财产品进行了清理,而借此契机,传统银行业绩大涨,动则两位数的利润增长不仅没有收到疫情影响,反而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了巨大空间。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银行之善,莫过于此。当然,有介于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里的重要作用,银行的准入门款并不算低,而其它非银金融领域也更是“一照难求”,当然,银行也不能算是实体经济。剩下的就是诸如隔离酒店这样的场所了。对于境外归国需要隔离的人员来讲,隔离酒店需要自费还不能指定,我去年回国的时候在厦门隔离了14天,可选最低房费550元/天,餐费180元/天,入住率也相对较高,相较于民营酒店和民宿行业的落魄,这种隔离酒店的境况是会好很多的。当然,隔离酒店干系重大,所以门槛高一些大家也是能理解的。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服务对象的差异。对于市场经济来讲,服务更多的是个人,而在疫情的冲击下,个人业务极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市场化相关的经济自然讨不到好处。但计划经济的模式并不是如此。就外媒披露的消息来讲,有介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国有望出台高达14万亿基建项目,这些投资本身就意味着重大的项目需求,而对于这些给到的需求来讲,不消多问,它必然是会涉及到众多的水利、铁路等基建项目。3投资拉动模式的路径大家也是清楚的。民间资本相较国营企业实力较弱,相关资质和环保水平很难达标,理论上讲很难达到这些项目招标方的门槛,所以他们自然也享受不到多少来自这些投资产生的收益。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在眼下看来,疫情下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问题,虽然民营消费数据并不亮眼,但不管是从外贸还是固投的增长数据来说,中国经济都交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绩。43就像国外经济走出了“K型复苏”一般疫情的封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经济产业都会同样遭受到灭顶之灾。民营企业落幕了,国营企业自然就会顶上来。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只是暂时的,我们要始终相信中国经济的战略定力。困难毕竟只是暂时的,机会总归是有的。虽然疫情受限我们不能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出去接活,但我们至少还有闲置的房子可以出租。希望总是在路上。
140 评论(15)

hywstudent

疫情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进出口的生意可能会因此中断,还有一些实体店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不得不选择停业关门,受到疫情隔离的居民他们没有办法外出购买生活物资,所以一些超市的营业状况也越来越差。
343 评论(8)

liu12123as

这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长远。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说,在疫情结束后,人们会更加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而货币流回实体经济,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努力的方向。实体经济是经济的基础,所有能摸得着、看得见,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相关的都是实体经济。无疑在疫情之中,人们其他的需求都受到影响,衣食住行凸显了出来。       疫情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大规模暂停,其总体影响主要在八个方面。短期影响主要在四大需求方面:消费支出受到直接冲击,部分行业甚至冻结;短期内企业投资势必会直线下降;由于国内、国际原因企业出口将面临困难;由于支出及收入压力,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债务违约将增加。       值得特别关注的长期影响主要在于产业链与外资流入两大供给方面:经济活动停滞可能导致产业链重组及完整性受损,更长远地影响中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国际、国内的各种限制措施导致今年外资流入受阻。民生影响主要在于就业及部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保障方面。而2020年尤其相关的国际经贸关系影响则在于中国扩大进口政策与中美贸易协定的执行方面。       对于中国这么个巨大的经济体,在我看来已经有了足够的韧性和抗打击能力,不是一两次灾害能够伤到筋骨的,任何一个行业的收缩,实际上都会另外的行业提供扩张的机会,如果损失已经造成,再去想别的都没太大作用,尽快调整自己的方向,为需求被压抑后接下来的释放做准备,才是大家应该去做的。       那些杀不死我们的,必将使我们更强大。
10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