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085940
人生价值 价值体系是由众多价值观念构成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最大。任何价值体系都有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一个是劳动观念,另一个是地位观念。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否则对整个价值体系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体系最大的弊端是劳动观念的缺失,当前价值观念建设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树立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关 键 词】价值观念/劳动观念/地位观念 【 正 文 】 一个完善的价值体系由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多种价值观念所构成,体系内部的价值观念在价值方向和价值精神上是一致的,可以相互说明、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但是,各个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一样,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边缘,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价值体系的核心;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只给价值体系带来一些微小的震动,而有些价值观念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价值体系的崩溃。在价值体系中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特别重要,它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为价值体系的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依据。在众多的价值观念中,只有两个价值观念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这两个价值观念就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 一 价值体系不是由价值物构成的,而是由价值观念构成的。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既有观念层次上的,也有心理层次上的;既可以表现在文化典籍中,也可以表现在日常行为中。人们通常认为价值观念都是观念层次上的,都是人能明确意识到的,其实不然,除了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之外,还有许多潜藏于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它们也像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一样可以作为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标准,而且在许多时候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发挥的作用更为强大和持久。例如,民族精神通常就是由观念层次价值观念积淀而成的心理层次价值观念,它比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流传得更为久远,渗透到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中,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追求。我们在考察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时,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观念层次的价值观念上,还应更深入一些,去考察心理层次的价值观念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影响。 在一个价值体系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主导的地位,有些价值观念处于从属的地位。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倾向,统帅着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对一个价值体系而言,最重要的是主导价值观念,只要主导价值观念没有变化,整个价值体系仍然是稳固的,而当主导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时,整个价值体系也就随之倾斜了。把握一个价值体系最关键的是把握价值体系的主导价值观念,从主导价值观念的沉浮中可以掌握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动向。 在结构上价值体系与科学体系有一些类似的地方。根据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说法,科学体系是由“硬核”和“保护带”两部分构成的,硬核是一个科学体系得以确立的核心理论,如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保护带是建立在核心理论基础上的其他理论。价值体系也是由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念和处于保护地带的价值观念所构成。每一时代或每一民族的价值观念都是一个整体,内在的价值精神和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这样的整体构成一个相对封闭、价值自足的价值体系。其中总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念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代表着整个价值体系的总方向和总特征。核心价值观念约束着外围价值观念,为外围的价值观念提供方向和根据,从而维护价值体系保持稳定和统一。 价值体系的核心之外是“保护带”,保护带由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所构成。保护带中的价值观念越靠近内核,受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越大,越靠近外围则灵活性越大。社会生活中总是不断有新情况出现,这些新情况都会冲击外围的价值观念,外围价值观念遭受冲击之后,尽量在价值体系的基本倾向上调整自己,使生活的变化不至于影响核心价值观念,起到保护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当现实生活不断冲击价值体系时,外围保护带会一层一层地剥落,直至核心价值观念裸露在外,此时核心价值观念没有外围价值观念的保护,经不起时代变化的撞击,整个价值体系的坍塌只是时间问题了。 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才有资格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呢?在价值体系中获取核心地位至少要具备如下三个条件:第一,价值观念必须稳定,否则无法保持价值体系的稳定;第二,价值观念必须隐蔽,否则很容易在外来冲击中丧失自己的地位;第三,价值观念必须深刻,否则无法给外围价值观念提供标准和尺度。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的价值观念才能成为核心价值观念。在一个价值体系中这样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很多,否则价值体系定然会因价值多元化而瓦解。 人们通常以为人生观是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但是人生观不能符合核心价值观念的条件和要求。人生观并不稳定,有时一件小事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观;人生观也不隐蔽,轻而易举就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人生观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也不能给其他价值观念提供合理性的根据,其本身的合理性还要依赖于其他价值观念的支持。除了人生观之外,政治观念、经济观念、道德观念、宗教观念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核心的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要比这些价值观念更稳定、更隐蔽、更深刻,是深藏于人们内心深处并表现于外在行动的价值观念。 二 每一个价值体系的基础都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念都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念应该与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相结合,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社会生活的根本状况和根本要求。社会生活最广泛、最深刻的方面当属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劳动,社会生活的最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由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可以断定,关于生产劳动的价值观念和关于社会关系的价值观念在价值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在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对地位的看法中包含着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它们有些时候表现在观念层次上,但更多的时候存在于心理层次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制约整个价值体系。 沉淀在心理层次上的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少发生变化;这两个价值观念非常隐蔽,以致于人们经常忽略它们的存在;这两个价值观念也非常深刻,其他价值观念如人生观念、政治观念等都以这两个核心价值观念为根据。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统帅着其他各种价值观念,这些被统帅的价值观念是劳动观念和地位观念的保护层。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也比喻对某事物臻于最完善境界的观念。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既追求眼前的生产生活目标,渴望满足眼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来的生产生活目标,期盼满足未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行程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的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一厢情愿地去等一个不属于你的人,直到身边一直在等你的人终于离你而去。可惜,蓦然回首才懂。独自走路,独自等待,生活不是童话。 又到了周末,老沈从北京过来谈新戏,而我总是在这时停留下来静静地喘息着,回味着属于自己的梦。人少了许多,所以愈加荒凉了起来。谈完之后空荡荡的坐在那里,素日里不喜那样的人影嘈杂、众生皆碌碌相,面对着眼前如意的空荡荡,却突然伤感起来,开始有些怀念那些拍摄现场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忍不住心痛地发问:你们都去了哪里? 其实摄制组句是一次小部队的集结,拍摄一完我们这些人便要统统从声色光影里消失。我却常常在结束拍摄后另有心思,想着自己不成熟的准备,我始终无法打消08年《至》的拍摄留下的遗憾。如果从零开始,我该有怎样的惶恐?又是一个离开先期闭关,每天都是面对着沉默坚冷的四壁,思考到麻木然后把身体扔在床上呼呼睡去,最后什么都不去想。这样寂寞阴冷的暗夜,我不知是否有一天会窒息而亡,就这样悄悄地死掉,匆匆离别我如此眷恋的人世,却丝毫不为人知。 四年前的一个冬天的午后——同样是周六,我一个人在武夷山里开始准备第一次的进云南的拍摄计划,没有他人的在场,一时间我丧失了静下来思考的意义。我不知道我在为了什么,要一个人隔绝人世。这时的绝望、不安,便犹如雄鹰困在鸟笼。合上台本,赶紧收拾行李,离开这可怕的前所未有的安静。坐在回家的长途客车上,回首余晖中的那座这座老城,忍不住有些怀伤,甚至不可遏止地想冲下车,投入这样的都市人海车流中忘掉自己。远离了喧嚣,我的心却开始孤独起来。 去年筹备结束回家很晚,经常会伏在阳台的栏杆上,静静听着冬日黄昏下沉重的喧嚣。有时候,夜晚独自骑车走在路上,感受着“街灯向后穿梭,夜色人流沉默。”我知道,在这样喧嚣的世界,其实,我是在品味着自己的孤独。 人们因为害怕孤独、害怕渺小,才走到一起,过群居的生活。可是,大家聚在一起后,便又开始讨厌起这一同用心经营构筑起来的所谓的文明生活,因为这样都市的喧嚣与冷漠的表情,只能封锁起我们内心不断恣肆蔓延的孤独与空虚;置身于茫茫人海,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便愈觉得自己的渺小。看来,这人生的孤独是无以逃遁的。简现在在日本独自求学,走着我的老路,写信诉说他内心的孤独。人生的路上,大部分时间,我们每个人注定是一个人在走,我们只有坚强面对,耐得寂寞。我只有以这样的话与她共勉。 一个人走在这样肃杀的冬夜,独自品味着莫明来由的难以释怀的忧伤,没有一丝的慰藉。以前我总爱用两个理由来鄙夷那些沉迷恋爱爱的死去活来的男女:谈恋爱,要么是生理饥渴,要么是心里空虚,这些原本很平常,无所谓俗与不俗之说。男女之结合原为本能,也是自然之事,在恋人们的举止让我下意识马上联想到动物的亲昵时,我会不再总是厌离这红尘中事,而心存一份美好的人生图景,就像多少年后捧着一张弥足珍贵的发黄的老照片。两个人走到一起原本就是需要,我们都很脆弱,我们都需要相互依偎,相互温暖,需要找个志趣相投性情相合的人相知相伴到老,从而驱走人生漫途上的严寒与无尽的孤独。两年前的秋冬之交,我在文字里感叹着“生命中相逢的太多,能相知相依的其实很少。” 这些人世间的缘份,其实都很珍贵,理应爱重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