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lstc
党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认错 小朋友们,抗大刚刚成立的时候,因为有文化的干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担任着教员的工作。象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经常走上讲台,认认真真的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我党我军青年骨干讲课。主席爷爷最爱说的是哲学,尤其爱讲辩证唯物论,那深奥的道理啊,到了主席爷爷他老人家的嘴里,那可真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广大学员都激动地说:“原来唯物主义、辩证法也这么简单啊。我还以为有多难呢。都是主席讲得好啊。”一次,敬爱的总司令朱爷爷给大家来讲《党的建设》这一课。课堂上有同学给朱爷爷递条子,想听听国际形势以及我党和国民党的最新关系。朱爷爷一打开这国际形势的话匣子,就停不下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下课时间快到了,可党的建设还没有开讲呢。朱爷爷为了节约时间,就念起了讲稿。这时康克清奶奶站起来向朱爷爷开了一炮。康克清奶奶是谁啊?她就是朱爷爷的革命伴侣,就是爱人,又叫老伴。不过那个时候,康克清奶奶可不老,她才二十七岁,年轻漂亮着呐。只见康奶奶气呼呼地向朱爷爷嚷了起来:“讲课不能念讲稿。念讲稿,谁不会?我也会念。”当时同学们就制止了康奶奶:“让朱总司令讲下去。”过了几天,党支部会上,同学们都严厉的批评了康克清奶奶 —— 你和朱老总是夫妻,关起门来咋吵、咋讲、咋整都没事,可是你不能把情绪带到课堂上来,你不能在课堂上这么说。这样就是不尊重老师、不尊重领导、不尊重上级、不尊重组织,还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康克清奶奶虚心诚恳地接受了大家批评,表示以后一定注意。我们都要学习康奶奶这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怀若谷的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操和伟大的无产阶级品德。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机上让伞 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们伟大的周总理却可以为了祖国的下一代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一种什么品质?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来从延安飞往重庆。同机的有其随行人员,还有叶挺将军的小女儿叶扬眉。她是去重庆接爸爸出狱的,所以特别高兴。 飞机经过秦岭上空时,突然遇到一股强冷气团,飞机被迫下坠,情况万分危急。机长命令:全体乘客背上降落伞,准备跳伞。大家都在背降落伞,突然听到小扬眉的哭声。原来她的座位上没有伞包。周恩来在摇摆的机舱中,几步走到小扬眉身边,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伞给小扬眉背上,并鼓励她,要像爸爸那样坚强。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周恩来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 由于机组人员的努力,飞机终于冲出了冷气团,脱险了。机舱里一片欢腾。 补充: 夏明翰 的故事 夏明翰是 湖南衡阳 人。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汉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狱中。敌人用了种种手段,想让夏明翰说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但是毫无所得。又一次审讯开始了。夏明翰镇静自若地走进来, 昂首 对着那个恶煞般的主审官怒目而视。 主审官问:“你姓什么?”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 明姓 夏,为什么说姓冬!简直是胡说!” “我是按国民党的 逻辑 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 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的,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 主审官又问了几个问题,可是什么都问不出来。反动派在夏明翰身上连半根 稻草 都没捞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后的一招儿,宣布“就地处决”。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动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场。夏明翰 泰然自若 ,连声高呼革命口号,接着又高唱起 《国际歌》 。周围的群众都感动得流下眼泪;反动派在这凛然正气的震慑下胆颤 心惊 。 行刑的时刻马上就到了。反动派问夏明翰:“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夏明翰说:“我要把我的话写出来,给我拿纸和笔来!” 反动派还希望夏明翰最后能供出点有用的材料来,立即给他了一枝笔和一张纸。 夏明翰接了过来,奋笔写了一首正气凛然的 就义诗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自有后来人 。 写完后,大声念了一遍,把笔往地上用力一抛。 夏明翰慷慨就义了。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革命之歌。希望采纳
1、一台水力轧花机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当时,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2、一张折痕照片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珍藏着一张带有深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随一封陈毅写给父母的信一起送达的。在抗战时期,这是殊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体现了陈毅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崇高地位。1943年底,陈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即赶赴延安。到达延安后,陈毅参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中央委员会委员。是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整风运动”,陈毅积极投身其中,时常与毛泽东促膝谈心,书信往来,向毛泽东介绍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的收获。毛泽东复信称赞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无挂无碍,从此到处是坦途了。其间,陈毅因思念远在四川的父母,将自己开展劳动的照片附信寄往。为了避免信件被日伪军拦截,陈毅将信中“延安”二字改为“西安”,并落款为“儿仲弘敬书”。信件几经周折,顺利送达父母手中。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父母将这张照片赠予陈毅的侄女陈德珍。3、一支睡在马路上的部队在众多档案资料中,比手掌还小的《入城守则》十分引人注目,这是1949年5月由华东军区司令部印发的小册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战役持续15天,终获全面解放,歼敌3万余人,整座城市完好无损。就在枪声停息后的第一个清晨,市民们依然惶惶不安,可当他们打开家门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动了,湿漉漉的马路两侧睡满了身着黄布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原来,早在4月1日,上海战役发起前,身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就颁布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十项守则的第二条,白纸黑字写着进城后一律“不住民房店铺”。5月,陈毅在苏南丹阳县发表讲话,明确指出:入城纪律是执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们解放军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这条纪律在制定之初,却不被很多指战员理解。陈毅始终坚持认为上海情况复杂,不能将过往经验完全照搬。他将自己意见和看法电报上海战役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等前委委员一致赞同他的意见,并电报中共中央军委。很快就收到了毛泽东的电报批示,只有八个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4、坐筐过绳桥会师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5、坐筐过绳桥会师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一部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达维镇会师。红三军团担负中央交予的维护交通、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任务。彭德怀亲自率领十一团来到维古村。这是个依傍高山、面临大河的村庄。河上的桥已被敌人破坏,隔河而望,红四方面军的队伍正向这边走来。双方虽是面貌可辨,可使尽力气喊话,对方仍是听不清楚。急中生智,他们互掷石头,在石头上缠上字条,相约在这里架设悬桥。听说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桥,彭德怀又来到以念。这里的绳桥也受到破坏,上下两条绳,只剩一条,河的对面就是红四方面军,双方仍然沿用维古的方法,向对岸掷石头。十余分钟以后,接到这样的一个字条:“我是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之一部到达了”,“我们是三军团之一部,在此迎接你们。”虽然取得了联络,但双方依然不能讲话,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着。就在为难之际,红军战士在河岸的树林中找到了。于是四方面军的一个战士坐在筐子里将筐子拴在绳子上,从河对岸慢慢地荡过来了。接下来便是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个又一个地渡过来。双方终于会师成功。两天后,维古的悬桥经红军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共同努力,终于架设成功了。
回答
您好,我是小向老师,教育学专家、教育问答专家,1v1咨询服务1000+人次,已经看见您的问题,马上为您解答《关于写党的征文题目有哪些》,请给我三分钟时间作答,谢谢您的耐心等待。
您好,我是小向老师,教育学专家、教育问答专家,1v1咨询服务1000+人次,已经看见您的问题,马上为您解答《关于写党的征文题目有哪些》,请给我三分钟时间作答,谢谢您的耐心等待。
关于写党的征文题目有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社区自治共治新模式
"聚力党建"擦亮服务型社区品牌
打造基层"红色堡垒”推进城市协同治理
坚持"四轮驱动”探索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深入开展"四联四进"活动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合体
推行"融合党建"模式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水平
”"四抓四促"凝聚共建力里助推基层党组织融合发展
以"五联"模式为抓手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路子
探索"互联网+"智慧党建服务新模式
以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实施"党建+文化"引攀工程
党建领航促和谐志愿服务惠民心
构建党员民意代表制发动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基层治理
"123"工作法夯实城市发展之基
开发"党建地图”构建新时代开放式组织生活体系
以特色为"笔”支部为"纸"画出党群同心员
"四联四化"画出党建同心圆
筑牢"指尖"党建阵地助推党建"智慧升级”
1、 永远跟着党2、 那永远都是一面旗帜3、 寻找心中的亮点4、 党在我心中5、 永远的时尚6、 成长中的党7、 党在我心中8、 我的入党情结9、 我心中的党10、以实际行动向党交上一份完满的答卷11、我身边的共产党员12、党在我心中13、红色的信念14、党旗飘飘
恰风华正茂奋斗正当时》千秋伟业恰风华正茂,久久为功书时代华章。题目二、《寻味七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年风雨。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文中,将党的诞生纪念日定为7月1日,其后沿革至今。党的征程历历在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寻味七一,忆苦思甜,在细微处体会温暖,创新守初心。题目三、《“初心”不改“党味”愈浓》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走过10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旷世瞩目的成绩。“党员”不只是一种身份,更是一份信念。“党味”也不仅是一个象征,而是一群拥有同样坚定信念的人散发出的魅力。题目四、《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初心“永动能”》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艰苦奋斗和光辉历程,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接续奋斗,就要以史铸魂,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汲取初心“永动能”。
更多20条
读党史,炼初心,党政一风华正茂,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突出奉献做出,让我们为之敬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