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wenguo
职称评审新规出台,条件更加严格,职称评审要趁早!其实2021年的新规还没有出来,大家还得参考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的出台是国家第五类变化:教师工资收入改革,将向公务员看齐其实这一点国家早就有规定,教师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平均水平,但是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待遇问题。 
职称评审都需要论文查重的,一般评审机构都是用的知网期刊检测系统amlc或者smlc。知网查重可以到杂志社或者图书馆查重,也可以到一些知网自助查重网站:PaperEasy、蚂蚁查重网、学术不端网等。全程自助检测!
无论是什么论文,只要用于发表或者作为其他学术研究的表达途径都是需要查重的,因此即使是老师写的论文也是需要查重的,而且这种查重的要求肯定会比本科、硕士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作为老师也肯定是经历过学生时代的论文查重,所以在经验以及对查重规则的了解会更多一些,如果遇到问题应该虚心请教多问老师。
第二主编,是出书的作者位置,是仅次于第一主编的位置。众所周知,参评人出书评职称,想要拿到职称加分,作者位置要署名正确,否则评职称无用。那么,第二主编评职称有用吗?当然有用。出书是评职称常用的基本要求,参评人想要拿到出书的职称加分,就要在出版社、作者位置、编写字数、时间、专业方向等方面符合本单位对出书的职称要求。其中,第二主编评职称有没有用,依据的标准就是作者位置。即第二主编在职称单位认可范围之内就有用,反之就没有用。比如评正高,就要关注正高职称出书排第几位,而超出这一范围内的位置评职称没有用。出版出书中,主编和副主编是常见的作者位置,但不同的作者之间有先后排名之别,评职称获得的认可度也就有差异。而且出书参评的职称有等级上的高低之分,评的职称等级越高,对作者位置的要求就越靠前。一本出书中,主编排名在副主编的前面,而主编一般有3人,即出书的前三作者,就是第一主编、第二主编和第三主编。即第二主编,是排名第二位的作者,含金量非常高。依据常见的职称出书要求,主编可以评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作为出书的第二主编自然也可以。不过职称单位不同,对出书的具体要求可能有差异。在个别单位,可能会出现只认可出书第一主编的规定,此时对于本单位的参评人来说,评这一职称等级,第二主编是没有用的。总之,第二主编评职称有用,但可能会受职称等级的限制。参评人依据本单位职称出书要求选择署名位置。
文/葛昌明当前,随着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唯论文”现象有所改观,对论文逐渐有所淡化。但淡化论文不等于不要论文,相关文件中对论文这一规定要求其实一直并没有抹去。某些地方文件里对教师晋升职称评审条件论文的数量及其收录的网站(数据库)、论文查重等,反而更进一步做了详细要求。教师发论文要花钱,下载自己的论文要花钱,论文查重要花钱,查重不过手动降重要花钱,为了晋升职称,许多教师舍得掏钱。尽管众多期刊一再声明发表论文不收取版面费,但事实上“版面费”已是公开的秘密。放眼当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庞大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支撑起庞大教育期刊行业,一些论文中介组织(公司)代写代发业已形成了庞大的服务产业,中小学教师花钱买论文已是再普通不过创造所谓的“业绩条件”。我们不怀疑教师写论文的初衷,也不质疑多数期刊所发论文的质量。但教师为评职称而花钱买论文、下载、查重,这笔账还是得算一算。并且版面费与期刊所收录网站有关联,不同期刊不同收录网站(数据库)所交版面费价格也不一致。不能说有需求就有市场,论文暴利、查重暴利,这中间的利益链十分复杂,而到头来真正能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准提高服务的“论文”又有几成,确实值得拷问。就论文查重这一技术要求来看,表面上看似维护教师教育学术的严肃和公正,实际上由“论文查重”催生了更加不良的学术生态。试想,在一个人人都可以花钱买论文的市场里,所谓的“论文查重”有何意义?无形中造成的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教师花钱买论文、教育期刊收费发论文的乱象确需该整治一下。评价改革是教师职称改革的核心,有怎样的评价就有怎样的教育。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唯论文”现象的系统性危害,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10个“不得”,其实也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当前,改革完善教师职称制度,理当着力于教师队伍的职业特点,把握教书育人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淡化论文,不唯论文,应当破除相关利益链条上的关系,切切实实让教师不花冤枉钱,不做无用功,在这方面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来源:红网作者:葛昌明编辑:陈乘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