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fangfeng
写写中国近代史,什么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之类的,说说当时清政府的无能,说我们要牢记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什么随着社会主义的确立、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国富了,军强了;(就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方面的问题谈谈,说中国在国际的地位提高了,日本仔不敢欺负我们了) 
富国与强军,首先就统一在全面小康的目标上,统一在总体布局中。 我们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因此,通过党的意志体现为国家意志,人民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为国家利益,全面小康目标成为国家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也顺理成章地构成国家总体战略的基本内容。任何利益关系都有“趋利”“避害”两方面。国家总体战略的主导面是发展战略,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战略;国家总体战略的背面则是安全战略,也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安全战略。“强军”直接归属国家安全战略,对此毋庸置疑。但何谓安全?既是指国家利益得到保护的状态,更是指能够使这种状态稳定存在的军事能力。军事能力从哪里来?靠建设。能力建设的源头何在?在于国家总体发展。所以“强军”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与“富国”统一在全面小康的实践进程中。 接下来,为什么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因为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实践中,要使富国强军真正统一,就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这种科学战略思维运用的要义,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国防建设视为“一体”,在总体布局和国家战略的大框架内通盘规划、整体推进。为什么十七大报告又强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呢?道理是,这两者是富国与强军的根基所在,前者是后者的基本依托,后者是前者“可持续”的重要保障。所以,统筹它们的协调发展,构成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关键环节。经济建设是中心,富国与强军仍有主从之分,但并无先后之别。也不能各搞一套、发展失衡。更不能“黄油与大炮”此长彼消、相互矛盾。所以,科学“统筹”旨在使富国呼唤强军、推动强军,强军依托富国、拉动富国,在同一条“全面小康”的建设之路上,实现军民融合、相得益彰。 国富军强,是当今世界强国的存在状态,也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追求。那么,如何理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是一个崭新的科学命题?第一,从“全面小康”的动因到“总体布局”和国家战略,贯穿了一种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以及各国人民共同利益高度相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中国的强军不是为称霸,而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第二,“全面小康”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都各自包含安全能力的建设,而国防与军队建设自身也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内容。因此,“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这样,人民和军队就同为“全面小康”进程中富国与强军的主体。以上两点,可谓富国强军的“中国特色”之所在。第三,与“富国”相统一的“强军”标志,是要建成“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这支强大军队所谋求的“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军队从未具备的。
写作思路及要点:首先写对军事理论课本里内容的阐述,再谈自己的感悟。正文: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从建国到现在中国军事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军事更是飞速发展,军事力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中国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今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坚挺的脊梁足以让革命先辈欣慰安然!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保持警惕。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感恩的心,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让我感谢那些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人民军队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但是,这远远不够。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概念与国防意识。同时,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人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外部,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有密切的联系;在内部,包括了组织指挥、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人口疏散基地建设、防空专业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许多子系统。因此,人防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理顺重大关系,以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理顺人防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人防部门要清醒认识自身的战备职能和机构属性,自觉坚持军政双重领导体制,按照准军事化的要求抓好自身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建设的方针、原则和要求。同时,把人防建设纳入党管武装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托党委和军事机关解决人防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理顺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平战结合方针,大力发展人防产业,利用人防设备设施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积极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人防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人防建设的速度和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理顺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要坚持服从城市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城市建设服务,增强城市的总体防护功能。同时,城市建设应兼顾人防建设的需要,符合防空和防灾的要求,促使人防建设与城市协调发展。 理顺人防建设各要素的关系。人防建设不仅仅是“挖洞”建工程,还包括通信警报、宣传教育、人口疏散、专业队伍、设计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人防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各项工作,使其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