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教学管理论文怎么写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1

2509031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教学管理论文怎么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z]Y

已采纳
去找期刊社投稿发表,但是搜索的时候不见得很全面,投稿的信息也不会很完整,但是可以去壹品优刊网。

教学管理论文怎么写

220 评论(10)

zhouchunlei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撰写教育研究论文一直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其实不然,我们中小学教师身处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令人欣喜、令人为之感动地鲜活的人和事,如果我们对这些宝贵资源稍加留意,并能及时捕捉、整理、反思、充实、拔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认识写成文章,不但可以培养我们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能为我们的教育科研积累充裕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活跃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认识水平,积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是一件可以一举多得、受益终生的大好事。所以我们认为,应该珍惜这样绝好的从事教育实践的机会,做个有心人,观察教育、反思教育、发展教育、享受教育。 过去的一年中,陆续写了一点文字,有些是自己的教学管理偶得,从工作中来;有些是受朋友之托而作,从共同的兴趣点而来;一路走来,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增长了许多见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断收获着、成长着、快乐着。特别应该感谢北师大庄秀丽博士,为我们树立了勤于研究、善于读书学习反思的榜样,对于我个人的写作方面也倾注了一位师友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帮助。 如何写好论文呢? 一、要学会热爱生活。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写论文也是一样的道理。生活是一个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万花筒,是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认真阅读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生活并不总是春光明媚、艳阳高照,但我们所崇尚和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境界,无端的指责、挑剔、批评都无济于事。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学会用平和的心态、赏识的目光善待周围的人和事。用魏书生老师的话说就是要学会“享受生活”,学会观察、学会赞赏、学会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美的东西,并积累下来,这将是创作的源泉。 二、要加强学习,善于反思总结。我们经常讲“吃一堑,长一智”,工作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决不会全然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有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处理好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事情,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和社会生活素质,修德进业,争做一个高品位、有涵养的现代人。其次,要学会反思,不断总结、体味,从中发现其规律性,学会处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顾及到次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努力争做一个聪明人、有心人。 三、注意从理论角度分析、概括、提升。实践只有经过理论指导,才能取得成功。应此,凡事应该从理论的高度去分析和认识,从中抽取、概括出其理论依据,这样的实践才是有价值的实践,才是有发展前景的实践。同时,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由理论到实践,然后由实践回到理论,循环往复,人的认识才会不断上升、不断进步。这样的文章才有借鉴意义,才是高质量的论文。 四、还要讲究格式。北师大信息学院的陈丽教授在第二届中小学教育特色主体网站评选研讨会的总结报告中曾经做过这样面的表述,结合我个人的认识引用整理如下: 1、题目:切忌大而空。应该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阐释出深刻的道理。 2、摘要:重点说明研究的背景信息、研究的目的和范围、研究的方法、最重要的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一般在300字左右。 3、关键词:3-5个可用于检索的词。能体现文章重要思想的字词。以逗号隔开。 6、作者联系信息:姓名、单位、通讯方法、邮编、E-mail等等。 教学论文主要是指对教学原理、方法、心得等进行论述的文章。 不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志,平时工作可谓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学生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出类拔萃;谈起教学方面的体会,更是如鱼得水、如数家珍。可就是写起论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不知所云,俨然成了煮饺子的茶壶。 一、 观点要正确 既然是论文,就应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见解往往有对错之分,我们提唱创新,鼓励突破,反对人云亦云,更反对观点错误、立场反动的东西。 前一段时间,《扬子晚报》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师为了让学生认真学,公然在班上跟学生讲:"好好学将来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娶漂亮的老婆"云云。 由此可见,写文章的第一要素:观点要正确。
180 评论(8)

青荇小屋

高职医学教学在其专业特点层面更偏重于临床实践,而高职的教学定位使得其教学案例与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在解决教学要求与教学体系之间的矛盾时,基于案例库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是一种较为适宜的方式。本文基于这个背景对案例库教学法进行系统研究,并探讨该教学管理体系对具体教学过程的贡献以及相关的优化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教学管理体系开展与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一、引言 二、案例库构建模式及其主要功能 三、基于案例库的高职医学教学管理体系构建1 案例库对实践教学的强化影响2 案例库对学生反馈的评价影响3 案例库对教师技能的提高影响四、基于教学管理的案例库应用优化分析 第一,需要不断的增加案例库的开放性。第二,案例库的精确度需要提高。第三,基于案例库的评价体系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评价机制。总结本文基于对案例库的分析,讨论了高职医学专业引入此种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与优点,并从其对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与改变的角度探讨了对于学生教学、教师评价以及教师团队培训提高等三个方面的贡献。最后针对现阶段该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优化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今后的相关体系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变更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358 评论(8)

Punk_VV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WTO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①职业中专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③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内容。 2.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表明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1995年以后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职业中专生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员精干,组织结构扁平化,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小企业将为职业中专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目前,中职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挤压了技术员类人才的市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传统的由职业中专毕业生担任的职业岗位,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选择了普通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这些变化进一步说明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中专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②获得中等相关岗位群综合职业能力的;③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4.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21世纪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已成为任何一门专业的工具学科,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基础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它像一种必备的工具一样,没有它很难深入到现代社会中;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和计算机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写能力和使用各种新型计算机软件的能力。②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职业中专教育作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模拟操作、顶岗实习和强化实训、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基本内容。③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事实证明,世界上成绩卓越的公司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心智模式,这个企业就不可能取得惊人的业绩。西方著名管理学家迪尔认为:企业文化五要素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它决定着企业的兴衰。美国兰德公司对世界500强进行了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保持百年不衰的企业紧紧地抓住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三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
14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