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efel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科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那么如何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略加探讨。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对各种生物知之甚少,因此,在课堂上很难让学生对一些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录像等影视技术可以生动地向学生展现美妙的海洋世界、森林风貌、人体结构。使学生既能够看到天空中飞翔的杜鹃,海水中遨游的鲨鱼,又能看到非洲的狮子,南极的企鹅、澳大利亚的袋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使微观现象宏观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模拟各种运动过程的性能,可把一个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因而可以很容易突破在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点。例如: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的讲解,由于这是微观知识,如只靠讲解,学生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感受到学习效率很低。而使用多媒体后,在程序中模拟了细胞分裂过程,随时可放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将本来微观的内容通过录像、动画等方式宏观化,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表现力,使学生由直观印象再上升到理论,受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可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驱使学生积极思维,自始至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对出现的画面进行详尽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进行双边活动。例:在讲“减数分裂的过程”时,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减数分裂过程的录像,教师对录像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减数分裂的实质,体现其主导作用。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问题就容易得多了。然后,逐步显示出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形,让学生自己总结各期特点,分析掌握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比较,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进而区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既避免了教师的“单口相声”,又避免教师“形同虚设”。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大容量,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能够快速地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传输,省去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使教师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发挥讲解艺术,去注意学生动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师能将“复习旧知——讲解新课——习题巩固”这一教学体系在一节课内完成,从而使学生在一节课内有效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方法多元化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实践表明,一堂生物课的教学,常常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花的结构和花序”,如果只进行抽象的讲解,而不与直观显示相结合,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就会手足无措。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扩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注重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扩大学生视野,了解社会。如在教“生物工程”这部分内容时,可从网上下载有关生物工程近几年在医药、农业生产、能源开发等方面发展的成果,了解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还有,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的实验要做。做好这些实验对学好生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模拟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在实验前,使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前的辅导,让学生熟悉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实验变化情况,这将有利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另外,利用模拟实验还可以补充因实验时间和实验条件限制而造成的不足,也可模拟改变实验条件,观察实验变化的规律,同时对一些不适于实际操作或观察的实验也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总之,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情况变化,随时修改教案,改进教学;学生则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再学习。由于多媒体的交互性强,对某一节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可以由教师指导学习,也可以用于课后复习。这样,学生的学习由以往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制转变为形式多样、灵活方便、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促使学生积极生动地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期刊编辑新变革 【内容提要】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学术科技期刊实现 全程电脑化的时机已逐渐趋向成熟。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 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目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种手段运 用于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不久将会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关 键 词】学术性期刊/编辑出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 正 文 】 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中,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都会得到飞速 发展和应用,使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势头 对传统学术科技期刊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 目前,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纸介学术科技期刊,以传统的方式办刊,不仅难以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站稳脚跟,而且也 正受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挑战。学术科技期刊必须面 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模式,迅速实施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 ,并逐步实现向多媒体、网络化编辑的转变和过渡。使学术科技期刊所承载的信息更加 高速、全面、方便、准确地传至读者手中。 按照常规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经编辑加工后,由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校 样,经过数次校对,然后制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盘文件,在电脑上编辑加工,则 可省去排版输入程序,编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改稿把关,减少了校对次数,却又同时减 少出错的概率,并且大大减轻由重复输入造成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出版周期。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已不满足 于稿件软盘的寄递,而是希望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稿件发送到编辑部的电子信箱中,出 版部门只要运行电脑中设置的E —mail程序,就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看到作者的来稿。 在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又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器速度不断得到提高 ,硬盘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长,但是价格却在持续下降。1994年1兆字节 的价格为1美元,到1998年1 兆字节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说, 以前阻滞我国学术科技 期刊电脑化进程的多为财经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经不成为太大的障碍。 问题主要在于,由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配套运作已相对成熟,整个流通 程序比较固定和规范,而采用一种新的编辑形态,就意味要有相应的人员管理及工作运 作方式的变更。有些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因此宁愿稳妥地在其固有领域及方式上保持观望 ,而不愿在这方面进行人员、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应该看到,学术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已逐渐趋向成熟。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 异的发展趋势还表明: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单的 键盘输入和排版。多媒体和网络的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运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的前景 必将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予我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 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类传 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环境。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刚刚从 改变我们的行知模式开始,正以坚定的步伐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改造行业社会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改造着人们认识生活,思考世界的观点、方法。 二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 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 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 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 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 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 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 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 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 来,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形式,给受众以全方位的、多维的 信息,光纤通道将电视网、电话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使三大传统媒介开始走向高度 的综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像的优势,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效率和 刊物质量,促进电脑多媒体编辑技术的有的放矢地发展,并为今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繁荣打下良好基础。 多媒体编辑要处理大量的3D图形、 数字音频和视频信息, 还有从Web网络传来的 高带宽信息。加速图形端口(AGP)即将大量投入应用,这是一种用来连接CPU和图形加 速器、比PCI更快的总线,AGP 同时还提供图形适配器与系统内存之间的连接,有了这 种连接,在3D应用程序中就可以将大量的纹理贴图保存在系统内存中。到2000年,所有 的图形都将是3维, 使用字处理或者电子表格软件的人将不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同。 近期出版的一些专业电子排版系统,已集文字处理与图形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不 仅大大降低了此前许多排版软件在文稿中植入特定图像时的繁琐操作和不便,而且可以 利用软件提供的多种绘图、制图功能,使非美工专业人员也能方便地制作出具有专业水 准的图形图像,并通过手写板或扫描仪顺利实现图文混排。使数学、化学、物理等科学 公式的排版简便规范,同时提供各种流程图、电子电路以及各类图库。 近日,IBM公司分别推出中、英文语音识别系统的语音录入软件,它们以声音接收 装置为媒介,将阅读文稿的语音直接转化成计算机上文本的版面,尽管目前此类软件在 配置、环境、程序设计等方面有不少尚待完善之处,但随着新的优化软件的不断问世, 它必将极大地提高文字输入的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变期刊计算机排版采用键盘输入 的格局。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谈,正如一些科幻电影 中描述的一样,计算机可以听懂我们话语,并按我们所说的去做。 多媒体技术的发明,终于使人和机器从原来的对立中摆脱出来,人性化的局面、虚 拟现实的出现,直到人工智能的进步,语音的输入使我们刹时感到PC已不再冰冷,芯片 上已能出现人的情感,而且是高智能的集成。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电子邮件中可视图像和活动声像传输的成为现实,将进一步产 生期刊在稿件传递、审稿阅稿、修改校对、联系沟通、装帧质量、出刊速度全方位的突 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