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木澜
《文化苦旅》中有独到的见解~ 
基本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具备,论文题目基本变化不会太大,范围都局限在那一些。
敦煌,位于甘肃省。有莫高窟壁画和鸣沙山等,其中敦煌壁画、雕塑和经卷多被外国掠走,其中有海文凯勒和斯坦因。中国敦煌文学研究因丧失资料,不得不像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说的那样,研究者叹一口气走到放有买的外国压缩胶片的幻灯机前。至于文学价值,在外国。敦煌更多是体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文学资料都在其它关于敦煌的文献中
其实写过的人都知道,没啥区别。本科论文就看导师抓的严还是不严,如果遇到一个严格的导师,做研究估计都要半个学期。大部分本科还是以学习专业课位置,自行研究的少。研究生的论文时间更长,而且研究生论文基本是做出一个成绩就要写一篇的,频率比本科的高。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本科的论文是为研究生时期论文打下基础的,论文要么是综述,将前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新的论点。要么就是自主研发,通过实验、考察等方式得出与前人不同或者相同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改进方法等。一般论文结构基本是总分总式的,字体和格式有一定要求,内容要看你研究方向了~
内容肯定要比本科生深的多,结构没什么不同。内容深度问题,你考虑一下本科生做论文只半年或几个月,研究生做论文要2年,就应该有些理解了。
(1978年~ ) 70年代以后,敦煌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时期。研究队伍扩大,组建新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1984)、高等院校设立研究机构的有北京大学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室、兰州大学的敦煌学研究室、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学研究所等。还有季羡林为会长的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以及甘肃、浙江等省级敦煌学会。自1982年起,基本上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或国际性的敦煌学学术研讨会。研究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在许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进一步完善敦煌文物文献的考订、整理的同时,努力建构起完整的学科体系。在资料的整理和刊布方面,《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5辑)、《敦煌大藏经》(63册)、《敦煌宝藏》(140册)等都是工程浩大的资料汇编,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著作出版,如《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敦煌遗书论文集》、《敦煌文学论集》、《敦煌石窟艺术论集》。另有如《1983年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等多种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定期刊物《敦煌研究》(1983年创刊)、台湾文化大学主办的《敦煌学》等刊物刊发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著和论文,对莫高窟艺术、于阗文、回鹘蒙文、社会经济文书、社邑文书、书仪卷子、中古寺户、归义军历史、敦煌曲谱舞谱、讲唱文学、敦煌曲子词、敦煌建筑科技等专题都有总结性或突破性的研究。
到主考的学校网站上去看有公布的参考。自考办也有文本。报名的时候他会给你看选一个。我也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