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星星的眼睛
八达岭长城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 ,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5米,墙的下宽约5米,顶上宽约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 ,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 、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 ,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 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同学们,你们有时间就去八达岭长城看一看吗? 
位于崇山峻岭或悬崖绝壁的长城,只有观赏价值,没有防御意义。在草原和中原之间有无数的坦途供游牧骑兵来回出入。 长[4]秦始皇未睹长城的完工而暴亡。蒙恬临死之际深切悔悟:“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html/wenhuayanjiu/20080317/html
长城---中华的象征,民族的脊梁,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着名的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它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嘉峪关。它纵横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公里,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长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达2000多年。自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高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象,没有大量的人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长城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鲜血和汗水。 长城越群山,经绝壁,穿荒原,横瀚海,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雄伟气势、宏伟规模。长城犹如巍峨丰碑,屹立在地球上,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 万里长城,气势磅礴,雄伟壮丽,是中华民族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