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达人
摘要:工业污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回用于生产、达到地面水标准是完全可行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是减少环境污染缓解供水紧张的有效措施,它还具有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完美统一,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污水处理 高纯度 净化利用 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目前,全国七大水系的重点河段中,82%江河湖泊受到污染,1%的河段水质为Ⅳ类、Ⅴ类或劣Ⅴ类,92%的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据统计全国2002年废水、污水排放量达620×108m3/a,使河流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不足,属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600余座城市有400余座缺水,约150座城市实行定时、定量供水。而占全国城镇人口41%和城市工业总产值35%的北方地区,缺水形势更加严峻。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缺水形势显得更为严峻。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家对于生活污水的净化、回用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点出发,高深度地污水净化是较佳的一种污水回用方式。如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经济发展-水体污染-水质下降”的恶性循环;太湖流域3000多万人守着2300平方公里的太湖出现了“水多用难”的尴尬局面。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正常年份缺水达60×108m3,预计2030年缺水量将达到(400~500)×108m3。根据“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到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到45%。如污水深度净化后回用率平均达到20%,则“十五”末期污水回用量可达到40×108m3/a,这可解决全国城市缺水量的一半以上。因而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污水深度净化回用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转自- 麻烦采纳,谢谢! 
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低于3000立方米/人的平衡线,属于轻度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人口众多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剧了缺水问题;严重的水污染又使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统计的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八五”末期削减了15%左右,部分地区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是,总体形势仍相当严重,我国污水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的310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620亿吨,占全国年用水总量的10%以上,自净能力已是杯水车薪;受污染河段已超过总河长的1/3;水生态系统蜕变严重。这不仅见于统计数字,甚至于每个居民都能接触感觉到。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使得供需平衡雪上加霜;我国南方严重的水污染已经使相当多的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使守着滚滚长江的太湖流域缺水喝;我国西部大开发,随着资金的投入,工矿业的发展,水污染加剧已见端倪,如此下去,将使那里十分缺乏的水资源难以为继;西南地区水资源量较为丰沛,但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成隐患。因此,在21世纪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要高度的重视、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