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94

手机用户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日本核污染议论文素材高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gw3970

已采纳
新华网杭州3月17日电(记者张乐)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1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同时,碘片对阻断除放射性碘之外的其他放射性物质也没有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欧美部分地区公众开始购买碘盐防止核辐射,我国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公众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 浙江省卫生厅介绍,核与辐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当发生较严重的核污染时,应该有计划地在一定时间内服用一定量的碘片。碘片的主要成分是碘化钾化合物,是一种稳定性碘,能阻断放射性碘被人体甲状腺吸收,使放射性碘快速地排出体外,达到保护机体组织的作用。但是,碘片也只能阻断放射性碘的吸收,对其他放射性物质是没有作用的。 针对一些公众为补碘盲目抢购碘盐的情况,卫生厅表示,碘盐和碘片不一样。碘盐中的碘含量相对较低,起不到预防放射性碘的作用。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的吃碘盐对身体有害无益。 据介绍,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受到天然辐射的影响。每个人每年平均接受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mSv,其中包括宇宙射线、地面γ射线以及来自空气和食物的辐射。一些人类活动也会导致辐射,如佩戴夜光表、乘坐飞机、抽烟、X光检查等都会使人吸收一定的辐射。经过长期观察和调查,这些日常剂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环保部门和国家核安全局的辐射监测值显示,我国辐射环境水平未受日本核电事故影响。同时,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也表示,日本核电放射性物质不会对我国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因此,目前仅凭个人主观臆断或因恐惧而擅自服用碘片没有必要。 卫生厅表示,在发生较大量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的事件时,采取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等隐蔽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是否需要服用碘片,应听从政府部门的统一安排,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日本核污染议论文素材高中

190 评论(11)

bonepole

检测网消息,据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23日发表的公报,芬兰部分地区的空气中现已检测到微量源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的放射性物质。 公报说,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和北部城市罗瓦涅米采集的空气样本中检测到微量的放射性碘,每立方米空气所含浓度低于1毫贝克勒尔。该中心表示,这一浓度仅为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浓度的百万分之一,因此当地居民无需为此采取防护措施。 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表示,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将会在晚些时候漂到整个北半球地区,预计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将会陆续发现微量放射性物质。☆国际反应 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在法国引发“核安全”争论 美国航母17名成员测出“微量”辐射 救援暂停 奥巴马称日本遭遇"复合型灾害" 愿提供长期援助 驻日美军正出动2台泵车前往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IAEA或就日核危机召集特别会议 美国派专家赴日 ☆专家评述 核电站氢气爆炸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飞散可能性较低 日本称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求救 已发放23万碘片 福岛核电站多起事故 专家称对人体并无伤害☆核辐射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核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 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 β射线是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 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日本主要核安全事故 1995年12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的日本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文殊”号的冷却材料液态钠严重外泄,导致反应堆被迫关机检修。此后,“文殊”号一直处于停运状态。 1997年3月设在茨城县东海村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爆炸,致使数十名员工受到辐射。 1997年4月14日设在日本福井县敦贺市的新型核燃料转换实验反应堆发生泄漏事故。 1999年7月12日日本原子能电力公司所属敦贺核电站2号机组的加压水型轻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发生冷却水泄漏事故。调查人员随后在检查中发现,冷却系统中一段用于连接两个热交换器的L型不锈钢管出现了一条长8厘米、宽0.2毫米的裂缝。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美滨核电站3号机组涡轮室内发生蒸汽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06年4月11日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的日本首个快中子增殖核反应堆的核废料再处理工厂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水泄漏事故。 2006年5月2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但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1月14日福井县大饭郡高滨核电站发生含微量放射物质的水泄漏事故,泄漏的水溅到现场的4名作业人员身上,但未对他们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007年9月3日福井县的大饭核电站1号反应堆发生漏水事故,核电站方面随即关闭了漏水的过滤器的阀门。 2009年10月8日位于福井县敦贺市已被废弃的“普贤”号核反应堆发生含放射性物质的重水泄漏事故,其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导致一名职工氚浓度检测指标超标。(据新华社)☆核辐射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辐射对人体的损伤取决于你在辐射环境下的暴露时间,以及所受到的辐射强度。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辐射引发的病症能治愈吗?人们已经研制出了可以增加血液中白细胞数量,以便抵消辐射可能对人体骨髓造成的影响,并降低可能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损害而导致的感染风险。现在同样有专门用来降低由于辐射粒子对人体内脏造成的损害的药物可以使用。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何种危害? 放射性物质在衰变时会释放离子辐射,这种辐射可以对人体内部化学环境造成严重伤害,它会打断人体组织的各种原子和分子间的化学键。 人体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尝试对这种损害进行修复。但有时候这种伤害将是非常广泛而严重的,修复几乎不可能。并且在自动修复过程中还存在发生错误的可能性。人体内对辐射损伤最敏感的部位是肠子和胃部的细胞组织,以及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组织。 辐射可能对人体造成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最严重的方面是它会引发癌症。一般而言,一个正常的细胞一旦到了其寿命,它会“自杀”,从而死亡,给新生的细胞让路。而当细胞丧失了这种“自杀”功能时,癌症便发生了。这种细胞变得“永生不老”,持续进行细胞分裂增殖,失去控制。 面对辐射污染,儿童是否面临更大的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这是因为儿童的生长更为迅速,细胞分裂也更加频繁,细胞在对损伤进行自动修复时也就有更大的几率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在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发生之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当地的儿童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出现显著上升。 吃碘药对预防核辐射管用吗? 一些常用的防辐射措施,比如喝绿茶、吃木耳、戴口罩、穿孕妇防辐射服,根本起不了作用。受到辐射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紧闭家里的门窗、勤洗手洗澡。”高慎永主任医师说道。 碘盐里所含的碘是极其微量的,吃碘药也必须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一天一次,每次一颗碘化钾。自行购买提前吃,反而会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
83 评论(15)

海乖乖飞

对核武器两面性的思考
20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