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ride
这里先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古典主义概念。古典主义通常指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继承方面:①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肯定爱情自由)、反对教会的特质(人文主义思想)。②在创作方法上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③在艺术形式上,戏剧一脉相承,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反拨与矫正方面: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古典主义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理性和君主专制。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要求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二是古典时期的文学特点。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古典主义邀请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天职。(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克己复理”(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主张“三一律”)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缺点:人物类型化。 
西方的古典文学,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以及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
西方学术界通常将古代希腊、罗马称之为古典时代或古典世界,并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界定为古典文化。“古典”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意思是“第一流的”、“最上乘的”。实际上,当罗马人在全面吸收古希腊文化时就曾赋予它以典范的含义。因此,所谓的西方古典文化便是由希腊人开创在罗马人那里得到发扬光大的一种文化传统或文化体系,它以其典范楷模和启迪之功而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西方的古典文学,主要是指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作品以及17世纪在欧洲盛行的古典主义文学。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的史诗古希腊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两部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之一。它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对后世欧洲文学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特洛伊战争。以希腊人向特洛亚城进军开始,以夺取和毁灭这座城市而告终。这个故事一代一代口头相传,经过人们的不断补充、加工,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形成了文学作品。盲诗人荷马以此为基础,经过整理、润色,最后形成了这两部情完整、风格统一的史诗。作品出色地描绘了古代英雄的日常生活和战时生活的图画,鲜明地反映了氏族社会最繁荣时期的情况。这两部史诗各分24卷,虽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但都没有写战争的全过程,而各自只截取了战争最后一年中的一段来表现全体。它们反映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前者重在写氏族之间的战争,后者则着重写希腊英雄与自然的斗争,但作者都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足以令人崇敬的英雄形象,因而被称作“英雄史诗”。 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古希腊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有名的寓言集,它就是《伊索寓言》。相传其作者为伊索,原是奴隶,由于才华出众、善讲寓言故事,受到主人的赏识,被解放为自由民。《伊索寓言》共有三四百个小故事,文笔简洁、内涵丰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奴隶、平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有的揭露和批判了统治者和富有者的专横霸道,对贫弱者的苦难寄予同情。不少故事被后人长期引用,著名寓言家拉封丹、克雷洛夫等人也从其中受到过启发。古希腊的神话古希腊神话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中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神话。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的神话传说不仅为古希腊各种体裁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且对于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文学和艺术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反映了阶级社会前人类生活的状况,以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自尊、刚强、勇敢、乐观的精神,洋溢着活泼热情、朝气蓬勃的生活气息,具有“永久的魅力”。古希腊的戏剧古希腊戏剧也有很大的成就。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繁荣时期,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悲剧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是希腊的“悲剧之父”,他拥护民主政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但他又有因果报应思想。据说他共写过90个剧本,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七部完整的悲剧,大都取材于神话。其中的代表作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通过普罗米修斯受苦刑,但终不屈服的情景,歌颂了献身精神。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的阶段,他的作品据说有120部,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七部。代表作为《俄狄浦斯王》,表现了俄狄浦斯王被“命运”捉弄的过程。它以倒叙的手法,揭开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步步把戏剧冲突推向高潮。他的戏剧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学史家们誉为“戏剧史上的荷马”。欧里庇得斯一生写了92部剧作,现存的有18部,他很关心妇女问题,代表作是《美狄亚》。他的作品强化了悲剧的批判倾向,体现了比前人更进一步的民主思想。他在剧作中主张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把悲剧由重在写神转到重在写人,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并且真实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一种内在的感染力。古希腊喜剧出现于悲剧之后,以雅典城邦出现危机时最为繁荣,代表人物是阿里斯托芬,他对战争与和平的问题非常关心,代表作有《阿卡奈人》、《鸟》等。他的喜剧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善于采用夸张的手法,以漫画式的形象构成强烈的讽刺。他的作品有纵横驰骋的想象力,有虚构的离奇荒诞的情节,塑了有种种特殊性格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来自民间,深受观众欢迎,对后世喜剧影响巨大。古罗马继承古希腊文化,在文学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诗人维吉尔等。十七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文学西方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高乃伊,英国的弥尔顿等。莫里哀是一位古典主义喜剧大师,他的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悭吝人》等,具有批判教会的虚伪和贵族与新兴资产者的贪婪、吝啬。高乃伊的《熙·德》,是古典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弥尔顿是“第一个为弑君者辩护的人”,他的代表作有两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与诗剧《力士参孙》等,都取材于《圣经》。它们反映了作者不与复辟势力妥协的精神。
自己删减吧: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是: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这一点似乎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一样,实际上存在不同之处。就法国而言,人文主义者所做的工作是将淹没一千多年的古籍发掘出来;人文主义作家仅在诗歌和散文方面从古代作家那里学到东西,至于戏剧形式则可以说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寓言就更不用说了。古典主义的悲剧和喜剧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悲剧和喜剧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们已具备现代戏剧的基本形式,有一定的幕数,适宜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演出。戏剧冲突十分尖锐,心理刻画非常细腻,达到了悲剧和喜剧的新高峰。从世界范围来看,也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例如戏剧创作要遵守“三一律”,即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整一”。这个主张在16世纪已有人提出。古典主义的理论家发展得更为明确:须围绕单一的剧情进行,排除一切次要的插曲;在一天中进行;在一个地点进行。“三一律”的提出者断言,亚里斯多德的《诗艺》中谈到这些规则,其实,《诗艺》中根本没有提地点一致。然而,古典主义者“正是依照他们自己艺术的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因而在达西埃和其他人向他们正确解释了亚理斯多德以后,他们还是长时期地坚持这种所谓‘古典’戏剧”。“三一律”虽有使剧情集中,冲突尖锐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束缚。此外,古典主义对文学体裁作出高低之分,推崇悲剧,贬低喜剧、寓言和民间文学,反映了一种贵族观念。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高乃依和拉辛的悲剧最有代表性,它们都具有庄重、典雅的风格,高乃依的悲剧多一点雄健,拉辛的悲剧多一点柔情,但同样都有雅致的特点。诗体同典雅有密切关系,因为诗歌语言精练,而且出于押韵的需要,表达较之散文要委婉曲折;诗体悲剧比起散文悲剧,情调自然高雅一些。古典主义诗剧往往是完美的艺术品,它们不仅达到两千行左右这一精练的标准,而且诗句优美。《熙德》获得了“像《熙德》一样美”的赞誉,这句颂词不仅指剧本的内容而言,而且还指它的语言美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他的诗句达到了前人所没有达到的遒劲有力的气势。拉辛的语言则具有柔情缱绻、细腻动人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优雅风韵。他开创了一种独到的描写心理的诗歌语言。古典主义文学对民族语言的规范化起到良好的作用。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布瓦洛要求“凡是英雄都应该保持其本性”。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他们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抽象的属性,而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人物的性格塑造成凝固不变的嗜癖,忽略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局限性古典主义文学发展到后期,暴露出明显的局限性,引发了一场“古今之争”,这是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起的一次挑战。沙尔•贝洛(1628—1703)等人认为今人应该胜过古人,他们从文学需要发展的观点出发,要求变革和摆脱桎梏。布瓦洛充当了维护古典主义原则的角色。这场争论到19世纪才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