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ngbox
自清乾隆以后,社会上不少人热衷于研究“经学”,埋头钻研《易》、《诗》、《书》、《礼》、《春秋》等几部经书。当时有个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学者。但他却对经学不感兴趣,而喜欢看小说,特别是《红楼梦》,他更是爱不释手,无比精熟。有一次,他的朋友问他:“你怎么不研究‘经学’?"他说:“我也在研究‘经学’,少‘一画三曲’而已。”友人不解,问他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是怎么回事。他笑着说:“我研究的‘经学’少‘一画三曲’就是‘红学‘呀!”原来,“经”字在当时写作“经”,他研究的“经学”少了“一画三曲”,自然便是“红学”了凡是有关《红楼梦》的学问,都可纳入红学的范畴。对《红楼梦》主题的研究、人物的研究;对《红楼梦》作者生平的研究;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名著的相互影响等等,都可称为红学。 脂批的作者脂砚斋等人可以说是最早的红学家。所以,自《红楼梦》诞生的那一天起,红学的研究就开始了。由于爱好者、研究者众多,红学日益成为“显学”,其“热闹”程度大有超过甲骨学、敦煌学之势。 红学一词,开始出现的时候,带有半开玩笑的性质。据李放《八旗画录》注记载:“光绪初,京师士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民国初年,有个叫朱昌鼎的人,对《红楼梦》十分入迷。有人问他“治何经”,他对人家说,他所治的“经”,比起一般的经,少“一横三曲”。原来繁体字的“经”字去掉“一横三曲”,就是个“红”字。 红学的出现几乎与《红楼梦》的出现是同步的。也就是说,《红楼梦》尚未完成,红学就出现了。脂砚斋所作的评语,就是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所作的。脂评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是标准的、而且十分可贵的红学资料。 红学又分为旧红学与新红学。所谓旧红学,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有关《红楼梦》的评点、评论、题咏、索隐、考证。旧红学比较重要的流派是评点派和索隐派。评点派的代表人物是清代的王雪香、张新之和姚燮等人,他们主要采用圈点、加评语等形式,对经过了程伟元、高鹗续补的120回本《红楼梦》进行评点。索隐派盛行于清末民初,主要是用历史上或传闻中的人和事,去比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故事,其代表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等,至今仍不断有这一类的著作问世。考证派则注重搜集有关《红楼梦》作者家世、生平的史料和对版本的考订,重要著作繁多,除了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之外,还有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等等。此外,还有不少红学家从《红楼梦》本身出发,研究它的写作方法、文学特色、思想意义等。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理论对《红楼梦》进行全面评论,这是在红学研究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部著作。新红学则指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胡适考证出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是曹寅之孙,《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所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胡适虽然遭受批判,但这些观点却普遍被人接受。近几年来,随着红学的深入发展,新红学的基本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而屡遭批判的索隐派中的某些合理成分,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红学的概念本来是很清楚的。然而周汝昌先生却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认为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的研究,不能算到红学的范围里。只有对《红楼梦》的作者、版本、脂砚斋评以及“佚稿”的研究,才算是真正的红学。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归结到《红楼梦》的"本事"问题上,即《红楼梦》写的是谁家事。 
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在书里面可能写出当时的一些现状,是必须要读的一本好书
红学”走过了百年,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研究了百年在许多问题上已经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红学却刚好相反。“百年红学”才算刚刚起步……人们颇不理解一部小说何以研究百年。从现代学科分类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算一级学科,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算二级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大概只能算三级学科,按照这种排法,研究《红楼梦》的红学顶多算“四级”学科。因为严格地说,研究《红楼梦》只是明清小说研究的一部分。那么红学研究的意义何在?我记得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大资本、大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的泥土。”她还认为:“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所以研究红学的意义在于:第一,《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生长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树。我们研究的红学已经远远超过了研究《红楼梦》本身的范围。在华夏文明中很难找到像《红楼梦》这样集聚众多知识、思想、哲学于一体的煌煌巨著。研究红学其实就是把《红楼梦》作为引子来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艺、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等等,换言之也就是研究整个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这是红学研究的第一大意义之所在。第二,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人们能从中找到终极追问的自我答案。当人们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时候,当人们探讨传统思想的艰难历程的时候,人们就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也许这一答案只适合于一位追问者,但是每一位追问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文化是永远不能从根本改变的,虽然社会形态决定文化形式,但是构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灵魂却永远扎根于这个民族的最根部。第三,红学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它能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演变史。中国是学术大国,传统学术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等。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学研究为开端的,从此把学术史分为传统学术史和现代学术史。中国的传统学术是不重知识论的,也可以说有道德传统,少知识性传统,而现代学术史追求学术独立的自觉性,并试图用新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反思固有学术,追求新解。
《红楼梦》中对植物的描写,在古今中外小说史上堪称典范之作。其中描写或涉及的现实中的植物、引用古典中的植物和虚拟的植物共有244种之多,是文学史上描写植物较多的文学作品,其研究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名物是记录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名物词的研究在传统语言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使很多名物词发生了变化。所以,名物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之所以选择《红楼梦》中的植物类名物词作为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社会的进步,语言的发展,书中出现的许多植物词都变得陌生或不可考释,因此植物词的研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因为《红楼梦》成书于近代汉语后期,这一时期的汉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有对宋元一些词语的继承,又有向现代汉语发展的痕迹。新旧语言的交替产生了许多的语言现象,因此《红楼梦》具有宝贵的语料价值。
《红楼梦》通过讲述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了封建王朝逐步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其中夹杂着的道理对当今之治国、处事,树立人生观均有重要意义。它的深沉宏远不是简简单单就可品析的。《红楼梦》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形象塑造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总结,塑造出一大批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典型,从而完成了具有中国古代民族特色的现实主义人物艺术的发展历程。《红楼梦》完全改变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红楼梦》写出了人物形象的独特性格,人各一面,毫不雷同。书中所写多为年轻女性,年龄、身份、教养、生活环境相近,作者以其精湛的技巧塑造了一批同中有异的艺术典型。之所以能达到如此效果,与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有关。第一,打破以往小说的传奇性特征,通过日常琐屑的生活细节,对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第二,借助于对比与映衬手法,使人物既立体、丰富,又鲜明、独特。作者不仅使那些性格不同的人物在对比中显得异常分明,而且能使那些性格相似的人物显出各自的独特性。第三,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衬托人物个性。在《红楼梦》之前,中国古代小说的心理描写相当薄弱,《红楼梦》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上却最见功力。作者运用多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形神毕现,入木三分,成功地揭示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深处种种隐微曲折的情感。有时是直接以内心独白的形式将人物的所思所想剖析得细致入微;有时是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外化为具体可感的、确定性的动作、语言和景物,以之来间接地传达人物的心理;有时还将笔触深入到梦境和潜意识的层面,使心理写实和主观表意相结合。《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最高成就。
没有,闲得蛋疼,现在社会最缺哲学体系和信仰。老祖宗除了留下很多的人,没留下对现代社会有意义的东西。铸就了2000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极贫极弱的国家,这就是祖宗的文化传统。我们都该去反思、创新、进取和改变。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别等到整个社会变得一团糟的时候,让别人来修理你,到时候受苦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百家讲坛》周汝昌谈《红楼梦》中情:红楼梦讲情有何特殊意义
一《红楼梦》研究的背景:大致可以从政治背景、思想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来考虑。1,政治背景:《红楼梦》从面世以来,很多人都想从中研究出反朝廷、反皇帝、吊亡明、复汉统的政治主张。毛泽东定性《红楼梦》政治历史小说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再到新中国建国以后,再到当前,《红楼梦》的研究都与当时的政治密切相关。《红楼梦》中的一个庶出的“姑娘探春却不怕得罪权贵而大胆兴利除宿弊,其勇气可嘉。”中国八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当时也是一步三回头,畏首畏尾,后来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才敢“迈开大步朝前走”,不然怎么会有今天的经济成果。而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同样需要“勇”这就是我们研究《红楼梦》的政治背景2,思想背景:《红楼梦》中通过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以及迎春‘'嫁死中山狼‘’“动不动拉出去配小子”等等悲剧的描写,控诉封建包办婚姻的危害,带有明显的婚姻自主和自由的思想,书中对女孩的赞美、对弱者的同情和尊重,对后来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妇女解放、婚姻自主“和当今的女权运动都有明显的启蒙作用。书中对现实中人物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具体而又详尽的剖析,这种剖析的深度和广度,是至今为止其他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永远无法达到的,而且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将永远有现实意义。3,历史背景;《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其研究者不计其数,研究人数之多,遍及地理范围广,研究领域深,研究侧重点之全,都是古今以来任何其他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具有的。4,文化背景: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告诉读者,其花费十年功夫五次修改“十年辛苦不寻常”才写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红楼梦》,当时正处于康熙、乾隆朝的文字狱时代,其隐晦的创作手法世人是否看的懂书中隐藏的历史,政治,道德等。二、目的:1,恢复《红楼梦》的原稿版本,还原这部巨著中的完整性,完美性。2,全面理解《红楼梦》中的政治性、历史性、思想性。3,学习、借鉴《红楼梦》的创作方法,使文学作品保持思想性、艺术性、生命性的完美统一三、研究《红楼梦》的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1,社会意义《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其作者带有明显的自由,民主,改革,补天,匡扶汉唐,藐视君主,蔑视科举,蔑视功名利禄,蔑视忠君,同情弱者关爱生命,体贴女性,解刨人性解刨社会等等的进步性思想和要求,这对当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2,历史意义;研究《红楼梦》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美术价值等等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因而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3《红楼梦》中对于尊重女性、尊重生命、人性的多面性、对有才必用等等的研究,与当今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用人理念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没有复制 纯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