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jia
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一般情况下,导师们很难在回复中给予学生过于肯定的回答和确切的信息——那么学生究竟该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导师呢?在此,我希望利用我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和多年来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生的导师经历,谈谈研究生如何选择导师这样一个严肃的话题。一、学生在了解和选择导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知人难,知己亦难!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当人顺风顺水、意气风发之时,信心十足,却容易骄傲自满,罔顾困难和险阻,觉得什么都不在话下;当人遭逢挫折、时运不济之时,则会心灰意懒、妄自菲薄甚至极度自卑而至自暴自弃,这是在临事之时的感受和想法。在平时,自己究竟有多大本事,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成绩单和各种证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很大的自信,但也没法帮助他们回答面试时老师提出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有何感想?我觉得学生首先需要的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是哪种类型的学生,然后再去考虑什么样的老师更适合自己。按照我的了解和分析,学生大体有这样几种类型:(1)独立自主型自己有能力,也有主见,能够很好地理解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找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这类学生是最理想的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所有的老师都非常喜欢这样的学生,是“高徒出名师”的希望所在,可惜几乎可遇而不可求。这类学生有个性,可能会心高气傲,往往不太听话,有些会不好管束,如果其导师个性太强就不妙了。(2)“学习型人才”有上进心,擅长学习和考试,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博得好名次,在课程学习阶段能够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为人也非常乖,很听话;但不擅长灵活运用知识,且缺少主见。这类学生是考试的高手,是研究的平手甚至庸手,遇上有思想、有精力、肯用心带学生的导师是最大的福份,如果遇上“科研老板”型的导师,可能就不容易有成果。(3)被动依赖型从小也算是听话的好孩子,但对自己的一切都没有主见,似乎时刻准备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和管束,做事缺少积极性,容易被环境所影响。这类学生需要一个时时对其进行呵护和管教的导师,研究题目的选择、方案的制订、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数据的分析可能都需要导师或同学帮忙。对导师而言,这样的学生是比较弱的帮手,带起来比较辛苦,收效可能不大。(4)兼职研究生型这类学生或许对社会上的为人处事之道已经融会贯通,却几乎不知道该在实验室里做什么。对研究没有兴趣,心思全然不在学业和工作上,喜欢找一切机会做兼职或者天天捧着外语苦读,而读研究生反倒成了兼职工作。(5)吃喝玩乐型不但对研究工作没有兴趣,而且对其他一切工作都没有兴趣,只对各类娱乐活动感兴趣且可能精于此道。这样的学生能在休息时调动研究集体活泼的一面,但在日常工作中会带来负面影响,太多这样的学生会带坏一个研究小组甚至一个班的学习和研究风气。以上所列举的五种类型中,第一种和第五种较为极端,可能比较少见,其他三种则比较常见。需要说明的是,这几种类型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还用说?明摆着不会给你。。。你还是忍着点,恼怒了他,他算计你就不好了。。
如何,询问导师是否收自己,这就要有礼貌的请教一下,诚恳的说说,向她学的理由及自己的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