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7

zhangsy200085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关系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uwugao

已采纳
推荐你看一下俞孔坚的书,他写了几本关于风水的书。如《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俞孔坚 。关于环艺的传统文化,应该离不开风水这一中国传统的生存艺术!

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关系论文

132 评论(14)

Dongee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  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  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  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  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  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  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  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  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  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  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  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  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  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  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  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  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  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  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  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  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  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  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  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  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  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  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  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  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神要素(包括先秦哲人的“天人合一”的  道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儒家思想、中国  古代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表现形式  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  形、标志)等,共同作用并影响着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物质要素是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发展的基础。每个时期的社会经  济、生产技术条件制约着环境艺术设计建  造的规模、建造技术、新材料开发使用等。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皇家园林建筑充分利  用和发挥封建社会时代的物质条件和手工  业技术,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  木建筑结构形式和古典园林风格。环境艺  术设计风格中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  洛可可派、超现实派、解构主义派以及装  饰艺术派等流派的发展,在继承或反传统  基础上突出当代工业技术成就,崇尚“机  械美”,在环境中暴露梁板、网架等结构构  件以及风管、线缆等各种设备和管道,并  在建筑形体和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炫耀,  强调工艺技术与时代感。社会经济和生产  技术的发展总是在以往基础上积淀、批  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自然  受此发展过程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表现  形式反映这一过程浓缩的民族文化精神。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总是沉积文化的成  分,并反映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古  典园林堪称世界园林之巅,展现了深厚的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精神”和文人审美思  想。例如拙政园的园主是明嘉靖年间的御  史王献臣。由于朝中权贵倾轧,官场失意,  王献臣回乡后用原来大宏寺的一部分基地  建造了一座园林。晋代潘岳的《闲居赋》中  有一段话:“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  自得。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灌  园浇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  伏腊之费。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  者之为政也。”王献臣取其意,自我解嘲地  把园名称之为“拙政园”。显然拙政园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隐逸文化之载体。又如  同里的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园主是安  徽兵备道任兰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  任兰生遭人弹劾,罢职还乡,花了10万两  银子建造宅园,取《左传》“进则尽忠,退  思补故”之意,命名为退思园,由造园名  家袁龙设计。为了不露富,建筑格局突破  常规,改纵向为横向,自西到东,西为宅,  中为庭,东为园。任兰生只住了两年,后  又复官上任。园内建筑或题咏都表现出园  主人归隐与入世相杂的复杂心理,它也是  封建士大夫比较典型的一种心态。因此,  中国古典园林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对人  生、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情感归宿的  执著追求。根植东方文化土壤的我国园林  进一步阐释文化及文化精神是艺术设计风  格形成的根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完成  人的功能需求基础上,更加关注人的精神  需求和生成需求,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  一”演绎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生态  文化、绿色文化、自然观等设计理念,说  明了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和文化一样具  有很强的继承性,现代环境艺术风格发展  离不开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民族特色,  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  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  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求。艺术设计  的民族风格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从中西的建筑、文学、戏剧、音乐、绘画  等各类的比较中,可以得出不同艺术风格  源自不同的文化基础。总之,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就是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精神、性格  和气质,体现出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体现出民族的审美理想和美学传统。  不少现代设计师自觉地在自己的设计  中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英国设计师吉尔设  计的新英文字体就是基于传统字体的造  型。丹麦的雅科布森和芬兰的阿尔托在其  建筑设计和家具、灯具、餐具设计中,努  力做到在工业化中反映手工业,在现代化中反映民族传统和地域传统。  二、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环  境艺术设计风格  吸取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精髓融现代  观念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审美理  想。  我国是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集儒、道、佛  之大成,并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  影响极大。我国的文化注重人与人的关  系,崇尚“仁义” 和“礼乐”,注重家庭  伦理,提倡调和持中,即在人身上体现出  的和谐,注重人和环境的关系,崇尚“天  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  “天人合一”是人本哲学和美学的完  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  张人与自然要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共存关  系,讲究审美主体与客体的默契和形式内  容的和谐,重人情、重感受、重表现、重  意境,以美为最高准则,怡情于志,强调  美、善的结合,注重审美的认识和教化的  作用;求“气韵生动”即“象外之象、味  外之味、韵外之致”,深深地渗透到中国艺  术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具有独特中国文化  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在我国的传统  审美系统中,禅宗意识有其极重要的地  位。我国的禅宗,渗入了浓烈的审美成分,  具有深厚的审美追求的内涵,成为审美追  求的创构,培养了设计师独特的审美观,  因而,形成了“禅意”风格的当代众多设  计艺术流派。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除了考虑设  计师个人审美理想外,还必须要考虑到人  们的审美特点,有意识地从传统审美韵味  中吸取其精粹,合理应用在现代设计的思  维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浓郁民族精  神的、意境深邃的设计作品,才能形成独  特审美情趣的艺术风格。  培植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和谐  共生的文化土壤,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  设计风格形成的文化氛围。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处在文化国际  化时代,文化的国际性催生了新的审美理  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等,改变了现代  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环境,同时传统文化  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中自  然运用到传统的因素,这就需要培植现代  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土壤,才  能促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环境  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现代文化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  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  系,就能让二者融为一体,共同促进我国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  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丰富  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源泉。  传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传统是发展  的。包豪斯格罗庇乌斯说过:“真正的传统  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  吴彪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  与设计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  术设计方向研究  龙厚强重庆文理学院美术系讲师,主要从事油画艺术  方向研究  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  进。”日本设计理论家佐口七朗认为:“继  承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不是融于古物之  中,而在于继承保全作为传统精神的创作  者的理念,即创造。”设计师创造的设计文  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设计  文化不断接受、不断选择和不断优化的过  程。设计师个人的创造力在设计审美文化  中起着重要作用,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  同时也传播传统文化,使我国现代艺术设  计源泉长流不断。  传统文化永远是艺术设计不竭的源  泉,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等在设计  上的体现形成艺术设计风格,环境设计艺  术从功能内容到审美形式、从技术设计到  艺术设计都体现艺术设计的民族风格。我  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既要有民族风格又  要有时代风格,有助于传统环境艺术意境  运用于现代设计中,以达到古为今用、继  承与创新的目的,才能使中国创造在世界  立于不败之林。
194 评论(14)

879175953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一、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二、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性灵智慧和才情气概的结晶,她独特的人文历史因素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先民生命意识开启以来的一种生命意义上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历史变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传统文化体系,这一体系体现了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它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要继承运用、开拓创新的坚实基础和独特法宝,本文旨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寻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整合,从而使现代平面设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转载]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即是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运用指物会意、谐音寓意、感景悟意、宗教禅意、吉祥文字用语的直接应用及一系列数字化的吉样涵义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样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  吉祥图案起源于图腾文化,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都受当时的艺术风格、技术手段、载体、政治经济等影响,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和不同的特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如此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将中国人吉祥的观念传承下去。  中国吉祥图案的样式和名称是在不断发展着的,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都是以吉祥为主题的,吉祥观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心理联想的积淀产物,它反映了一定时期人们祈吉求祥的愿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累的结果造成了中国传统图案所表达的吉祥观念多种多样,其中,“福、禄、寿、喜、财、吉”是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彼此关联而又各具特色的吉瑞主题。福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祈福纳吉的意思;禄的本意是劳动报酬,但它作为“俸禄”来理解,却有了更深的含义,有功名利禄的意思;寿表示延年增寿的含义;喜除了表面的喜事的含义外,还有交合化育的意思;财表示招财纳福的意思,也有祈福、祈财的意思;吉指驱邪禳灾的意思。  传统图案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纯化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主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它是传统审美文化的灵魂,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人生的各种需要和方方面面。在传统吉祥图案中,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中两大因素。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有动物性的自然反应作为直接基础,线条则不然,对它的感受、领会、掌握要间接和困难得多,它需要更多的观念、想象和理解的成分和能力。  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受了很大传统审美文化的影响,儒家哲学提出阴阳协调、天人合一之美,讲究真、善、美的统一和天、地、人的三极结构;道家哲学提出以自然为美,境界之美的美学理论,这些构成了我国传统审美的文化特征,所形成的观念也影响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统一的思想造就了今天“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结果。由于在传统思想中,“善”即为“美”,这里的“善”指的就是吉祥之意。这些意识的根源就是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所以,传统的吉祥图案中形式特点即是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体现,包括对称与均衡的构成方法、对自然形态的借助、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颜色选取、直接运用汉字或数字这几方面。  无论设计多么入流,由于地域、思维、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设计风格,本土的文化对其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设计师在本土所处环境通过思考而逐渐形成的设计思想决定了他对设计的认知观。设计师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完成平面设计作品,其创作的图像就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  在借鉴传统吉祥图案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造型的思维联想和内涵的思维联想。造型的联想是指由一些事物由于相似的形态或某种类似的外在特征而产生的联想。内涵的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内涵意义有密切的邻近关系和必然的组合关系而引发的想象延伸和连接。内涵的联想是从设计主体出发,先寻找设计所要表达的内涵,再从内涵联想与之相关的各种形式,完成设计的创意。与从形做联想不同,从内涵做联想是从主体出发开始进行联想的,不是从形的层面上进行组合衍生的,而是内涵成为形式与意识的链接纽带。想要创造具有独创性的设计,就需要选择一个最具新意并能代表主题的视觉表现形式为设计元素,我们的传统吉祥图案数量众多,图形资源及其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如果能够将其利用起来,不是完整的形式沿袭,而是着眼于创造,将传统吉祥图案的深厚内涵和完美形式与现代设计的理念结合起来,将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这是我们设计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27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