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血细胞的论文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48

lgt1992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血细胞的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薄荷味的笑

已采纳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RDW)联合筛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YSMEX KX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测定缺铁性贫血组(n=120)和对照组(n=100)外周血中的MCV/MCH/MCHC/RDW四项值,同时,对缺铁性贫血组做骨髓涂片铁染色。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外周血中的MCV/MCH/MCHC/RDW四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而与缺铁性贫血组相应的骨髓涂片铁染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红细胞四项参数联合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筛选实验指标。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 我们用SYSMEX KX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120例已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RDW)测定,并对缺铁性贫血组作骨髓涂片铁染色。旨在探讨血红细胞四项参数能否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

关于血细胞的论文

324 评论(14)

刻苦学习

体液中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主要是组织细胞在物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其中产生最多的是酸性物质,仅小部分为碱性物质。(一)、酸性物质的来源 1 .挥发酸( volatile acid ) 碳酸( H2CO3 )是体内唯一的挥发酸,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其分解产生的 CO2 可由肺呼出而被称之挥发酸。通过肺进行的 CO2 呼出量调节也称之酸碱的呼吸性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 CO2 ,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每天产生的 CO2 约 300-400L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 CO2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一种方式是: CO2 与组织间液和血浆中的水直接结合生成 H2CO3 ,即 CO2 溶解于水生成 H2CO3 。该反应过程不需要碳酸酐酶( carbonic anhydrase, CA )参与: CO2 +H2O H2CO3 H+ + HCO3- 另一种方式是: CO2 在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内经碳酸酐酶( CA )的催化与水结合生成 H2CO3 。其反应过程如下: CO2 +H2O H2CO3 H+ +HCO3- 2 .固定酸( fixed acid ) 固定酸是体内除碳酸外所有酸性物质的总称,因不能由肺呼出,而只能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故又称非挥发酸( unvolatile acid ),也称之酸碱的肾性调节。机体产生的固定酸有:含硫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硫酸;含磷有机物(磷蛋白、核苷酸、磷脂等)分解代谢产生的磷酸;糖酵解产生的乳酸;脂肪分解产生的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等。但是,人体每天生成的固定酸所离解产生的 H+ 与挥发酸相比要少得多。(二)、碱性物质的来源体内通过三大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产生的碱性物质并不多。但人们摄入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有机酸盐(如柠檬酸盐、苹果酸盐等),在体内经过生物氧化可生成碱性物质。二、酸碱平衡调节机制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由三大调节体系共同作用来完成的,即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血液缓冲系统包括血浆缓冲系统和红细胞缓冲系统,都是由弱酸和其相对应的弱酸盐所组成。其中弱酸为酸性物质,对进入血液的碱起缓冲作用;弱酸盐为碱性物质,对进入血液的酸起缓冲作用。血浆缓冲系统由碳酸氢盐缓冲对( NaHCO3/H2CO3)、磷酸氢盐缓冲对(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缓冲对(NaPr/HPr)组成。红细胞缓冲对则由还原血红蛋白缓冲对(KHb/HHb)、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KHbO2/HHbO2)、碳酸氢盐缓冲对(KHCO3/H2CO3)和磷酸氢盐缓冲对(K2HPO4/KH2PO4 )等组成。碳酸氢盐缓冲对占血浆缓冲对含量的50%以上,血浆中50%以上的缓冲作用由它完成;当血浆中的酸性物质(如盐酸)过多时,由碳酸氢盐缓冲对中的碳酸氢钠对其缓冲。经过缓冲系统缓冲后,强酸(盐酸)变成了弱酸(碳酸),固定酸变成了挥发酸,挥发酸分解成H2O和CO2,CO2由肺呼出体外。因此,也有人称碳酸氢盐缓冲对为开放性缓冲对。其缓冲目的是使血液酸碱度维持稳定,减小pH变动。血液 pH 是表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由于 pH 是 H+ 浓度的负对数,所以血液 pH 的高低反映的是血液中 H+ 浓度的状况。正常人动脉血 pH 在 35~45 之间,其平均值是 40 。 血液 pH 的高低取决于血浆中 [NaHCO3 ]/[H2CO3 ] 的比值,这可用 Henderson-Hasselbach 方程式表示: pH= pKa + 1g [HCO3- ]/[H2CO3 ] [H2CO3 ] = 40×03=2mmo1/L (代入上式) pH=1+1og[24/2] =1+1og20 =1+3 =4 从式中可知,当 [HCO3- ]/[H2CO3 ] 的比值为 20:1 时, pH 为 40 。当 [HCO3- ]/[H2CO3 ] 的比值大于 20:1 时, pH 升高。 pH 大于 45 为碱中毒( alkalosis ),但不能区分是代谢性碱中毒还是呼吸性碱中毒。当 [HCO3-]/[H2CO3 ] 的比值小于 20:1 时, pH 下降。 pH 低于 35 为酸中毒( acidosis ),但不能区分是代谢性酸中毒还是呼吸性酸中毒。 pH 正常并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紊乱。因为 pH 正常的情况有三种:一是机体没有酸碱平衡紊乱;二是机体有酸碱平衡紊乱但代偿良好,为完全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三是机体可能存在相抵消型的酸碱平衡紊乱,正好相抵消时 pH 正常。 细胞外液中固定酸增加后,血浆缓冲体系中的各种缓冲碱立即对其进行缓冲,造成 HCO3- 和其它缓冲碱被不断消耗而减少。在缓冲过程中 H+ 与 HCO3- 作用所形成的 H2CO3 ,可分解为 H2O 和 CO2 ,CO2可由肺呼出体外。缓冲体系的缓冲调节作用不但非常迅速,而且十分有效。但是,如果因为缓冲调节而被消耗的缓冲碱不能迅速地得到补充,就可能使持续增加的 H+ 不能被充分中和而引起血液 pH 降低,反映酸碱平衡的代谢性指标: AB 、 SB 、 BB 均降低, BE 负值增大。
190 评论(12)

udonknow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and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124 评论(14)

536sky

不太明白什么是血红细胞分析,但是在 创新医学网上 找到一篇 血红细胞四项参数诊断缺铁性贫的临床价值 的论文 也是免费的 里面有个辅助检查和 临床研究的栏目 都是论文的汇总 你看是否有帮助了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  【摘要】 目的 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RDW)联合筛选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YSMEX KX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分别测定缺铁性贫血组(n=120)和对照组(n=100)外周血中的MCV/MCH/MCHC/RDW四项值,同时,对缺铁性贫血组做骨髓涂片铁染色。结果 缺铁性贫血组外周血中的MCV/MCH/MCHC/RDW四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1),而与缺铁性贫血组相应的骨髓涂片铁染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 红细胞四项参数联合可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一项筛选实验指标。  【关键词】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缺铁性贫血  我们用SYSMEX KX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120例已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四项参数(MCV/MCH/MCHC/RDW)测定,并对缺铁性贫血组作骨髓涂片铁染色。旨在探讨血红细胞四项参数能否作为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筛选指标。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120例,男80例,女40例,年龄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65岁。对照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10~60岁,系本院门诊体检合格者。  仪器及原理 SYSMEX KX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以电阻抗原理测定计算,为日本Sysmex公司提供;OLYMPUS显微镜,为济南希森美康医用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质量控制 每日用日本Sysmex公司提供的全血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检测,且高、中、低值均在控。  实验方法 ①MCV/MCH/MCHC/RDW四项参数:取静脉血5 ml,EDTAK2抗凝,进口配套试剂,在2 h内严格按操作规程测定完毕,读取MCV、MCH、MCHC、RDW四项值。②红细胞形态分析:抗凝血涂片后,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瑞氏染色[1],显微镜下油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统计异常红细胞之百分比(数1,000个RBC)。③骨髓涂片铁染色:行骨髓穿刺术制备骨髓涂片后,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铁染色[1],观察细胞外铁情况(结果判断也参照此文献)。④红细胞指数正常范围:MCV 80~98 fl,MCHC 27~32 pg,MCHC 320~360 g/L,RDW<7%。
26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