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选题背景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5

工科生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选题背景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1096263120

已采纳
南无阿弥陀佛!佛陀只是教人断恶修善而已。让人人都做好人。学佛是为了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本性本善,这与儒家、道家说的一样。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完成扎根教育。儒家的根是《弟子规》,道家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根是《十善业道经》。都是教我们断恶修善的。人只有断恶修善,才能修福修慧。世间人追求的功名利禄,要有福有慧才能得到。你命里有的,抢都抢不去;命里没有的,无论用什么手段得到的,最后还是会失去的。所以,做人就老老实实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为好人吧。世间恶的东西不听、不看、不说、不思考,内心纯净纯善。人人都孝顺父母、尊老爱幼,对老师恭敬,好事都抢着做,每天都欢欢喜喜的,这样的世界,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选题背景

154 评论(14)

VeraShan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佛教起源: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公历纪元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一直被佛门弟子同尊为“释源”,即中国佛教的发源地,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中国佛教的特色就是大、小乘并存,显(宗)密(宗)同在。严格地说,佛教起始于尼泊尔,发展在中国,又远传于日本、韩国。而佛教在印度本土由于受到印度教及后来传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的排挤,约在公元八、九百年左右,在印度本土消失。而能保留佛教并发展佛教的中国就成了当今世界佛教的真正故乡。中国佛教的特色就是以“大众部佛教”为主,中国西南与“上座部佛教”盛行国家相邻的云南则是传承着与泰国一样的“上座部佛教”。中国内地汉族居住地则祝主要信奉“大众部佛教”。中国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信奉密传佛教。中国佛教又分为十大宗派,这也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中国佛教界的一些高僧根据一些佛经内容,创立了各自的宗派。其中包括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和密宗。
20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