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关于养老问题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12

gaoshang1220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关于养老问题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bidna

已采纳
现在我们生活的城市大连已经早于全国13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截至2009年底,大连60岁以上老年人口6万,占总人口的4%,比全国老年人平均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面对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我在假期期间对于身边的老年人的养老情况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做了调查。被询问的老人包括我的长辈,朋友家中的老人,邻居,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调查方式包括向老人或老人的家人询问老人的养老情况,实地询问或上网查找各地养老设施的情况。  一、养老方式  目前我国存在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一)、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养老模式,也是比较普遍的一种选择。尽管现在的敬老院数量不断增多,软硬件设施也不断完善,居家养老仍然是目前最为普遍的养老模式。  让老人首先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有许多。首先就是因为传统的习惯。老人家大都希望能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对于儿女来言,老人居家养老,由儿女来照顾老人是儿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是对父母的孝顺。调查时,偶然得知我的同学的姥老爷生病卧病在床,行动十分不方便,现在在家中由儿女照顾。其实同学家的条件不错,完全可以将老人送到医院或者疗养院照顾。当我问到:“为什么不把你姥爷去疗养院呢?”同学的回答是:“送养老院那是人干的事么?”百善孝为先,照顾父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其次,老人在家里能住的更加舒适更加习惯,毕竟住了一辈子嘛。家里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想做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不受限制,而且隐私性较好。相比之下养老院就远远比不上自己的家里了。而且除了家人之外邻里生活也同样吸引着老人,大家邻里邻居的住了几十年,有的时候相熟多年的老邻居之间甚至要比许久不见的亲戚还要亲密呢!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如此。  第三,老人们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与花销密切相关。居家养老花销相对于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而言要少不少。据调查现在大连养老院的价格在每月800~2000元不等。钟点工多为每小时15块钱,每天4个小时,按照一个月30天计算,一个月就是1800。个价格尚对于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这可以接受,但对于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来说这每月的1000块钱无异于家庭的负担。有的有退休金的老人也表示不愿意把钱花在养老院里,倒不如留给儿女来的划算。  但居家养老也有缺点,随着现在人们越来越忙,老人自己在家的时间长,独居老人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老人一旦发生意外,邻居、家人又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耽误救治。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在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安度晚年。养老机构中老人们住在一起,吃在一起,活动在一起。养老院中有专门医务人员定期检查身体,有专门的人员护理,还有各种老年活动场所和活动项目。养老院中居住的老人都表示住在养老院中各方面都很方便,吃饭不用自己做,家务不用自己做,东西坏了有人修,有哪里不舒服还有医生给看病,行动不方便的还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过年过节还有些娱乐活动什么的。 虽然养老院里的生活很安逸很方便,但还是不难从谈话间感觉到老人们很怀念家的温暖。养老院中的老人多数都是因为儿女工作太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老人,而老人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的生活,才住进了养老院。住在甘井子区社会福利院里的韩奶奶退休前是一名小学老师,退休后有大概30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不错。但因为儿子工作太忙经常出差,没时间经常去奶奶家照顾奶奶,而奶奶近年又经常犯糊涂,没办法韩奶奶只好住进了养老院里。 (三)、社区养老 现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街道、社区逐渐开设了老年人服务网点。通过社区对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一定的帮助,来弥补居家养老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社区养老。 安全性一直是居家养老的一大难题。老年人若没有子女相伴左右,最怕的就是突如其来的疾病或意外风险。“老人独自在家,突然倒下该如何求助”这样的问题困一直扰着很多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一些街道、社区开始为独居老人派发“爱心铃”。 爱心铃的一头安在老人家中,老人只要摁下按钮,另一头的邻居家中便会响起铃声,以便老人在紧急情况下向邻居求助。这样老人就降低了老人独自在家时的危险。还有的社区会向老人们提供订餐送餐服务和家政服务。只要打个电话,社区的工作人员就会上门为老人解决难题。 这样社区的加入大大增加了居家养老的便利性,随着上门服务项目的增多,老年人可以得到更多人性化的照顾。社区不仅仅具有居家养老的舒适还有机构养老的安全和专业,使老人在享受家的温暖的同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四)、其他养老方式 高级养老社区。这类高级养老社区或是采用买断养老专用产权房的形式,或是缴纳数额不菲的“会员费”,为老人搭建的生活环境和设备当然也是一流的。 “候鸟式”养老。 候鸟式养老是近来悄悄盛行的养老方式,老年朋友可根据季节转换、心情变化等来回就住于不同的城市和地区。最近几年,从“候鸟式”养老衍生出来的异地置业养老成了不少经济条件较好的退休族的选择。 当然, 少数喜爱旅行、经济条件较好的退休族还可以考虑环球旅游式养老模式,不过,经济成本会比较高,对老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较高。 姥爷的战友陈爷爷的养老方式就属于“候鸟式”养老。陈爷爷在厦门与大连两地都有房子,儿子又在北京工作并结了婚。于是陈爷爷便过着冬天在厦门过冬,夏天在大连避暑,偶尔去北京看看儿子的候鸟式的生活。 二、养老方式的比较 居家养老 舒适度: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 便利性:视住房周围硬件、软件配套设施而定。 安全性: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花费:衣、食、行等开销全部自理,但无护理费,花费整体不高。 机构养老 舒适度:高级养老院生活条件较好,普通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且很难保障隐私。 便利性:养老院中基本设施完备,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品齐全。 安全性:老年人安全系数较高。 花费:成本视养老院级别、床位级别而定,高级养老院成本较高。大连约为800~2000。 社区养老 舒适度:自由性较高、隐私受到保护、吃、住、行等方面可由社区提供帮助,生活较方便。 便利性:上门服务、就近网点服务对老年人有利,便利性较强。 安全性:独居老人在家安全性较低,但考虑到社区中有定点医疗机构,一般疾病可及时治疗。 花费:高低由于政府资助,个人承担的服务开支较低,花费不高。 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社区养老急需普及 从几种养老方式的比较不难看出每一种养老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的方面。居家养老虽然舒适便宜但是安全性较低,而养老院虽然安全却比较贵。现在新兴的社区养老综合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很方便很安全,是很好的养老选择。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养老的普及还仅仅出现在几个大城市中。社区养老在甘井子的社区中并不常见,即使存在的社区也未形成比较大的规模,服务专业化程度也不高,很难体现社区特点和多样化的需求。所以这种养老的方式还没有进入我生活范围内老人们的考虑范围。 (二)、困难老人养老 其实在我们除了调查中能够很好享受养老生活的老人,社会中还有许多老人的晚年生活并不舒适。有许多过着困难生活的老人需要社会的帮助,比如:低保老人,孤寡老人,或者是一些因为儿女不孝儿生活困难的老人。政府应该多开展爱心活动,出资帮助困难的老人,加大社会对老年的帮助。除此之外更应该呼吁人们尊老爱老,多多开展如学校组织的学生到养老院探望老人之类的公益活动。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会有老去的一天,每个人也都希望在老去之后能有着舒适安逸的老年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养老环境,让每个老人都能享受舒适的夕阳生活。

关于养老问题的论文2000字怎么写

221 评论(12)

小yjj

张先生的父母亲都过了60岁了,身体不好,辛苦攒的养老钱差不多都花在了看病住院上。张先生虽然在天津的一家外企上班,太太也有固定工作,但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成本也高,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真是不敢想象。张先生希望通过自身有意识的规划,及早给自己老年生活一份稳妥的保障。   数字报刊案例:张先生:我老家在江西一个小镇上,前两天重阳节给家里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聊到身体健康的问题,心情有些沉重。父母亲都过了60岁了,身体不好,辛苦攒的养老钱差不多都花在了看病住院上。我自己虽然在天津的一家外企上班,太太也有固定工作,但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成本也高,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真是不敢想象。  理财困惑:对照父母的老年生活,想到自己将来的养老,心里也开始没底。相关新闻: 曹景行:养老券不能真正缓解养老问题 “以房养老”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养老问题? 中国养老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民营养老院需重新定位 今年海晏农牧区养老保险力争实现全覆盖 民政部试推行“以房养老” 专家:需解决观念问题   理财目标:希望通过自身有意识的规划,及早给自己老年生活一份稳妥的保障。  专家把脉:  央视《新闻1+1》在重阳节播放的节目中指出,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三十岁的职场精英都要面临无法回避的问题,即在年老退休后,拿什么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如何在退休前规划养老的财务问题?如何应付年老时可能出现的高额医疗费用?  读者张先生和太太现阶段均有稳定的收入,但父母的养老,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自己的养老令他们需提前打算,做好财务规划,才能够始终保持体面的生活水平,同时准备好退休后有可能出现的高额医疗费用。  建议张先生  选择既有保障功能又兼具投资理财作用的阳光人寿财富双账户终身寿险(万能型),同时附加重大疾病保险。张先生可每月准备500元,即每年6000元资金,用于此保险计划。令他拥有至少12万元的人身保障,1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障,同时也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养老账户。在60岁退休后,每年可根据自身需求领取补充养老金1万-2万元,同时此保险计划所建立的理财账户中的余额,可进行复利计息,为突发的日常费用,包括医疗费用,生活额外支出费用等做好充足准备,使张先生的晚年生活拥有全面的经济保障。来源:财讯网 【专家:鼻炎--过敏鼻炎--自愈妙招】 【脱发-白发-专家支招-15天OK】 【专家:打呼噜是大病--小心猝死!】 【咽炎、慢性咽炎---喝茶可治愈!】延伸阅读 武汉明年民生计划:不合理涨价行业将被晒成本 2010-11-17 14:52天津起草"十二五"卫生资源调整规划意见 2010-11-16 14:34“十一五”: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2010-10-18 14:50中国社会养老现状不容乐观:老有所养,如何养? 2010-09-08 10:12中国迎来“421家庭”时代 当代青年压力空前 2010-08-25 07:30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2010-08-04 07:28两年投入60亿民生资金 延安破解上学难、看病难问题 2010-04-05 09:10广州青年回应二胎政策 生二胎养老只是"奢望" 2010-03-11 14:32报告权威解读:房地产泡沫不会“破灭” 通胀压力加大 2010-03-05 13:21北京人口急剧膨胀行政手段难阻挡 急需重新规划 2010-02-25 09:06站长统计
22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