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问答网 论文发表 期刊发表 期刊问答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论文500字开头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7

yuansi119
首页 > 期刊问答网 > 期刊问答 >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论文500字开头

2个回答 默认排序1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bdldww

已采纳
本周大盘一阴四星,低迷的成交量伴随着股指迭创新低,A股呈现出一幅凄凉破落的景象。股指跌幅虽不大,但这并不妨碍主力对个股的绞杀。从科力远、大元股份和重庆啤酒的黑天鹅事件,到老庄股莱宝高科、烟台万华、王府井的仓皇逃窜,再到重组股、ST类股的溃不成军,处处弥漫着主力稳权重、杀个股的阴谋。2300点作为多方的最后一道防线,主力深谙其得失意味着什么。于是,主力在稳住权重的同时,每每在盘中制造些小反弹来蛊惑一些涉世不深的小散。结果是当天冲进当天套牢,今天冲进也难免次日低开套牢。主力的绞杀手法不可谓不高明。“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主力太狡猾”被套牢者如是说。然而表象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因素。因为你在入套之前或多或少已中了主力三毒招。 白天鹅迷梦 近期主力给小散灌输的白天鹅迷梦最大莫过于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了。市场人士认为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取向将影响A股市场预期。如果政策延续“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基调,则意味着政策松动空间有限;如果政策更多地倾向于“保增长”,“预调”更多取代“微调”,则意味着政策松动有望持续。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定会“稳”字当先,不会有大的新动作。理由很简单。一是政府要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可微调,但稳是主基调;二是2012政府换届在即。目前本届政府的最大职责是实现平稳过渡。至于大的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留到下届政府解决更为妥当。因此,市场所期待的“大动作”、“超预期”实在是主力忽悠小散的空中楼阁。可以想象随着下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谜底的揭开,市场的预期一旦落空大盘又会怎样? 低估值悖论 在大盘跌近2300点时,又有不少所谓估值分析师在大发议论了。一会说“江湖惊现一元股”,一会又拿1664时市场平均14倍的市盈率与目前大盘14倍市盈率作对比。甚至还要拿19行情说事。这些分析师们无非是想说A股太便宜了,现在就是估值底了。事情果然如此吗?我们认为低估值论实在是一个谬论。其一,从绝对估值看除了少数超级大盘股估值较低以外,绝大部分股票的估值可以说还在令人匪夷所思的九霄云外。以沪深两市2250多家公司为例,市盈率在20倍以下只有400来家,两成都不到,能说估值低吗?!其实这里还有不少水分,例如绿大地连续3年亏损,却可以制造几个亿利润的报表,谁能说清股市还有多少个绿大地?其二,从市场容量看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市场容量决定大盘市盈率的估值价值。当年发动19行情时大盘的市值是一万亿,08年大盘在1664点形成底部时市场的容量也超不过10万亿,而现在的市场容量是20万亿!就算现在大盘平均市盈率是14倍,20万亿的大盘也绝不便宜。我们做个股时都知道盘越大,市盈率就必须越低,否则失去炒作价值。而现在对大盘又何尝不能如此呢?假如大盘是只股票,同是14倍市盈率的一万亿、十万亿和二十万亿的三种大盘显然市场估值是不同的。1万亿的盘子估值最高,其次是10万亿、20万亿。这里“物以小为贵”是市场普遍接受的公理。如果硬要把今天20万亿14倍市盈率盘子与08年14倍市盈率的盘子划等号,在逻辑上着实就是悖论了;其三,从市场的环境看14倍市盈率就断言过低也太武断。与过去不同,当今的市场是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博弈的时代。当我们面对实业资本1-2倍市盈率(甚至更低)的天量原始解禁股时,拿过去14倍的市盈率说事你不觉得汗颜吗?因此,现在的股票绝不是便宜了而是太贵了。否则,也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小非疯狂减持了。 底背离骗局 近期在电视上和媒体中常听见一些别有用心的市场人士拿大盘的底背离忽悠小散。甚至有些伪分析师拿大盘MACD的60分钟线的底背离说事。如果你要是听信那就中了主力的诡计了。首先,对大盘的判断基本面分析是最重要的,至于大盘的MACD走势主力完全可用拉抬权重股手法来实现骗线;其次,MACD在零轴以下的底背离或金叉其意义并不大。充其量只是个弱势反弹。更况且现在主力就是在抬拉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在稳指数,MACD有点背离正反应了主力这种手法;最后,用MACD60分钟线来预测大盘走势最为荒唐。君不见主力在本周制造了多少个日线级别上的冲高回落。而这些日线级别上的冲高回落在较慢指标MACD的平滑下,反应必定是底背离。如果看见60分钟MACD底背离就买入实乃是学艺不精表现,多少有点“主力把你卖了,你还帮主力数钱”的味道……。 对于下周,由于东吴证券、新华人寿2只大盘股的登陆使市场再次承受重压。中央经济会议如无超预期的利好,周三和周三以后就要特别当心大盘的暴跌了。在操作策略上,2300以上操作价值并不大,除非大盘暴跌到2270以下。否则,空仓观望(关注量能)仍为上策也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论文500字开头

217 评论(13)

线条ws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准则。新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指南三个部分构成。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例如: 资产核算方面 货币资金中的“其他货币资金”的明细科目取消了“在途货币资金”,增加了“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应收项目核算方面 (l)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新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购销活动产生的应收账款和非购销活动产生的应收债权(例如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都可以提取坏账准备。 (2)计提比例不同。新制度规定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合理估计,没有原制度的3‰-5‰比例限制,但是下列情况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当年发生的应收账款;计划对应收款项重组;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表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3)坏账损失的处理方法不同。原会计制度使用的直接转销法有修于权责发生制,新会计制度一律采用备抵法。 负债核算方面 1.流动负债科目增加2个:“待转资产价值”和“预计负债”;报表项目增加五个:“预计负债”。长期负债包括的内容增加了“专项应付款”,取消了“住房周转金”。 2.对于受托代销商品需确认为一项负债“代销商品款”。 3.统一分配给股东的胜利和利润,列为“应付股利”,原制度仅包括现金股利,不含应付利润。 4.对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负债,应该确认为现实的负债 5.单独核算的专项拨款,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后,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转入“资本公积”。 6.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原来计入营业外收入,新制度规定计入资本公积。 7.借款费用核算单独设立准则。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同时发布新的39项会计准则和48项审计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即将建立。但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不等于相同。在关联方交易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相关应用指南,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对现行的1997年至2001年期间颁布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也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调整和修订。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因为新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所以本文中举例均以上市公司例。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同现行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的重要变化体现在6个方面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第一个变化: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得到认可和运用9aM中国论文网 在新基本准则中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其他基本原则如: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得到保留,这就为公允价值原则的运用打开了绿灯。9aM中国论文网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在我国市场经济规则还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公允价值很难取得,如何做到真正的公平?关键看评估机构如何评估。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能带来会计准则制定者所期望的政策效果,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9aM中国论文网
22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