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小-1
现在的人们都注重讲文明、讲素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在我们日常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道德,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讲道德,就因为如此,我们 就更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在我的周围曾经发生过两件事:一件是在一个商店里,一个年轻人因买东西 与售货员发生了争执,年轻人恼羞成怒,拔出刀子,对着售货员就是一刀,售货 员倒地。有许多的围观者看着行凶者扬长而去,当时正值学校放学时间,学生路 过此地,小小心灵受到强烈震撼;另一个事情是:我县里一个木工,在做工回来 的路上遭遇车祸,生命垂危,司机溜走,木工被路人送往医院,在治疗过程中, 木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变卖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后,还是交不起医疗费,无力在 治疗。此事公开后,在社会上掀起了捐献的热潮,病人得以继续治疗。这两件事 表现了人们两种不同的道德观: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是他人有难,倾力 相助。同时也说明了人们的道德意识还有待加强。因为加强了道德意识,就等于 提高了生命质量。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 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就拿我自己说吧,在家里要和父母等亲人一起生活; 在学校里要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在社区里要和街坊邻居生活在一起;我们外 出购物、乘车、乘船,到看电影看电影,或者到其他一些公共场所去,进行各种 各样的社交活动,也都要和他人打交道。在这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人们的想法 不会总是一致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人们想在社会生活中相处的融洽, 过得幸福、和谐,就需要对这些矛盾和冲突进行解决和调整。就要遵循一定的准 则,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行为作出是与非、善与恶、荣与辱的判断,来 规范自己的行为。试想,如果人们在生活中,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整个社 会的秩序就会无法正常的进行下去、这种依靠人内心的观念,社会舆论和传统的 要求来维系,要求人们共同遵循的社会生活准则,就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观念, 一种规范更是一种需要亿万人民付诸行动的实践。作为一 个中国公民,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念呢?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 俭自强, 敬业奉献就是对一个中国公民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人们只有掌握了这 些道德要求,才能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 做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不应该提倡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选择自己 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在网上看到一篇使我感触颇深的文章,文章这样写道: “在生活中,常可以 看到一种现象:有人在抱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同时,自己也在乱扔垃圾;有人在 指责别人对自己礼貌谦让时,自己却对他人不客气;还有人感叹人情冷漠,但是 遇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却不肯伸出援助之手。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 会说:大家都这样,还是随大流吧。那些小事,何必认真呢?等社会风气好了, 我自然也会做到。 ”我看到这篇文章时在想,等到社会环境好了,大家都讲道德 了,自己再讲道德,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是等来的,要 靠每一位公民来创造,讲道德守法纪就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曾经问过 别人: “我很想从我做起,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做。 ”别人告诉我,讲道德做起来 并不难, 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看到自来水龙头正在哗哗流水的时候, 你可以随手将它拧紧;看到电灯开关无人关闭时,你可以随手把它关掉;当老人 和小孩遇到困难的时候, 你可以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看到一个费塑料袋污染环 境的时候,你可以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面。总之,只要你留心,就能为创造 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是一名大学生, 最近老受这样问题的困绕, 关于道德的, 不论是在中学, 大学,小学,书上都有思想道德的学习,怎样做人做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 多人,很多时候,很多事,仿佛于道德背道相持。举个例子:公交车上看到小偷 偷东西,你会选责怎么做,举报他还是沉默,我想举大多数人会选责沉默,不是 吗?难道这样我们就不道德了, 还是什么?我也知道书上面是一个标准,道德在我 们心中自有数, 这个标准让我们做人做事都有了准责。但是我们即然知到有这么 个准责,但我们为什么不举报,还是我们真的不道德?还是我们向好的方面做的 态度都没有, 还是甘愿自己在道德上迷失,麻木!就算自己以候轮为小偷? 还有 人是社会的人,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个动作,言语都会对别人造成一定影响!人之 初,性本善,我们骂人,打架,说话还有动做,习惯都会直接间接对别人造成影 响!小孩子不懂事, 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小孩子,也会学到我们坏的方面他们没有 自辩的能力,我们对他们造成坏的影响。就算成人也会从坏的东西,坏的环境学 到坏的东西!我有错,还是我不道德,还是我应该受到道德的顷责!我该改吗?但 我想我也改不了,正确的道德观是什么,也怎样看待道德!道德影响一个人的自 身发展吗 ?还是道德越高的人越容易成功,还是遵守道德底线,还是我们应该在 意生活的方方面面! 道德不是一种永恒的理念,不是千古不变的信条。但是一种观念的养成,需 要长时间的努力。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细想一想多为他人 考虑一点,道德就会伴随在你的身边道德还能让社会更加和谐,幸福,美满。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基本观点。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没有强制性,它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道德是在人类社会的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产生,受人们的经济关系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道德具有历史性。和原始社会所有制相适应的是原始社会的共同道德,它以氏族成员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和对民族的整体责任感为其行为的规范。在阶级社会里,道德具有阶级性,统一的共同道德分裂为阶级的道德。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相适应,剥削阶级的道德成为各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其共同的道德信条是:“剥削有理”、“压迫有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与之相对立的是各社会的劳动者阶级的道德,它们提倡勤劳、勇敢、团结互助、反对剥削和压迫。以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为行为准则的资产阶级道德是剥削阶级道德的典型和最后一个历史类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是劳动者道德的最高类型,它根源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经济条件,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总体看,道德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永恒的道德、超阶级的道德是没有的。但是,为了保证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有一些大家都能接受并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儿童,尊敬长辈,讲究卫生,反对流氓、盗窃行为等。尽管这些道德准则并非道德中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在阶级社会中也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但毕竟起着约束不同阶级人们行为的作用。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一般说,剥削阶级的道德观念为以后的剥削阶级所继承,而劳动人民的高尚品德则在劳动人民中世代相传。历史上先进阶级(包括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剥削阶级)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内容,也可为后来的劳动人民所批判改造而加以吸收,并赋予新的阶级内容。 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道德,对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1)统治阶级通过本阶级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为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作论证,批判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言论和行为;被统治阶级则运用道德手段,呼吁为推翻与本阶级利益根本对立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统治而斗争。道德成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2)对大量不触犯法律的人们的态度和言行作出评价,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调整本阶级内部人们的相互关系,消除本阶级内部的矛盾,并对敌对阶级施加影响。道德对社会的发展,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是否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阶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