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一、基本解释 [standardized 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s]∶正规的字体 [ronde]∶正楷体书法 [block letter]∶字母的印刷体二、与简体相对的汉字字体。一些笔画繁复的汉字在长期使用中产生了笔画相对简易的简体,其原来的字体就称作繁体。如铁作[铁]、图简作[图],铁、图就是铁、图的繁体。没有产生简体的字再繁难也不能叫做繁体。繁体都是由篆书、隶书演变成的楷体字汉字从篆书变为隶书,隶书发展为真书,自魏晋开始,字体的偏旁结构已趋于一致。书写时要求符合字书的写法,凡合乎一般规范的就称为正体。正体的名称在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中已经出现。但民间写字,往往有一些别体字,与正体的笔画有不同,因而有俗体的名称。正体与俗体有时对称。三、正骨名词。正骨专科亦称为正体。出《正体类要》卷上。明、清两代正骨科或有以正体称谓者。斜体:斜体是在正常字体样式基础上,通过倾斜字体实现的一种字体样式。例如,“百度百科”的斜体样式为“百度百科”。斜体的英文是 Italic,在字体编辑软件中,往往以英文首字母 I 作为加粗字体功能的图标。 西方Oblique type和Italic type有一定区别,区别主要在于Italic type倾斜时伴随着字形的变化而Oblique type倾斜时仅仅是原字体向右倾斜形变而已。但中文语境下,两者都译作斜体,并未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