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ygoodluck
可能是因为经常饮酒,或者是胆结石的原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胆道梗阻性疾病导致的。应该吃清淡的饮食,要戒烟戒酒,定期去进行体检,多吃绿色的蔬菜,这样可以避免炎症的产生。 
概述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乃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有胰腺水肿,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重者胰腺发生坏死或出血,可出现休克和腹膜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病好发年龄为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病因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其发病机理也有争论。本病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胆道疾病 为我国最常见的病因占50-80%。 二、胰管梗塞 因蛔虫、结石、水肿、肿瘤或痉挛等原因可使胰管阻塞。 三、十二指肠乳头邻近部病变。 四、酗酒和暴饮暴食 是西方国家的主要病因。 五、手术与损伤。 六、其他 高钙血症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药物 ;某些传染性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可伴有胰腺炎。症状 (一)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多为突然发作,常于饱餐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疼痛为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呈钝痛、刀割样痛或绞痛,常位于上腹或左上腹,亦有偏右者,可向腰背部放散,仰卧位时加剧,坐位或前屈位时减轻。当有腹膜炎时,疼痛弥漫全腹。 (二)发热 大部分患者有中度发热。 (三)恶心、呕吐与腹胀 起病时有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多同时伴有腹胀。 (四)黄疸 较少见。于发病后第2-3天可出现轻度黄疸,数天后即消退。 (五)休克 仅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逐渐发生或突然出现。检查 一、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增多,重症患者因血液浓缩红细胞压积可达50%以上。 二、淀粉酶测定 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八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诊断价值。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因此适用于就诊较晚的病例。超过300单位/小时有诊断价值。 三、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 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不超过5%,急性胰腺炎可增高达3倍, 四、血清脂肪酶测定 正常值为2—7 单位%,急性胰腺炎时常超过5单位%。 五、血清正铁血白蛋白。 六、生化检查 血糖升高,血钙降低,甘油三酯增高。 七、X线腹部平片 B超与CT扫描 、X线平片检查可观察有无肠麻痹,并有助于排除其他急腹症。B超检查及CT扫描观察胰腺的大小和形态,并对发现假性囊肿颇有帮助。治疗 一、内科治疗 (一)抑制胰腺分泌、降低胰管内压、减少胰液外渗。 1.禁食及胃肠减压。 2.应用抑制胰腺分泌的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安胃灵,普鲁本辛,乙酰唑胺。 (2)H2受体拮抗剂 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 (3)胰蛋白酶抑制剂 如抑肽酶。 (二)解痉止痛: 1.杜冷丁。 2.硝酸甘油片。 3.异丙嗪。 (三)抗生素 常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一代、二代头孢霉素等。 (四)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五)其他 有血糖升高者可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加入葡萄糖液内滴注。 二、中医中药治疗。 三、治疗 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无效并出现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诊断不能肯定,且不能排除其他急腹症者; (二)伴有胆道梗阻,需要手术解除梗阻者; (三)并发胰腺脓肿或胰腺假性囊肿者; (四)腹膜炎经腹膜透析或抗生素治疗无好转。 四、预防: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戒烟及避免暴饮暴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青壮年,女性高于男(约2:1)。其发病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石症。主要病因为胰管阻塞、胰管内压力骤然增高、和胰腺血液淋巴循环障碍等引起胰腺消化酶对其自身消化的一种急性炎症。急性出血坏死型约占4~12%,其病死率很高,达30~50%。本病误诊率高达60~90%。 有肚子痛的表现,但老年人不一定明显 可有腹泻,但不一定是绿色 急性胰腺炎症状 1.腹痛 最主要的症状(约95%的病人)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疼痛部位通常在中上腹部,如胰头炎症为主,常在中上腹偏右;如胰体、尾炎为主,常在中上腹部及左上腹。疼痛在弯腰或起坐前倾时可减轻。有时单用吗啡无效,若合并胆管结石或胆道蛔虫,则有右上腹痛,胆绞痛。 2.恶心呕吐 2/3的病人有此症状,发作频繁,早期为反射性,内容为食物、胆汁。晚期是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呕吐物为粪样。如呕吐蛔虫者,多为并发胆道蛔虫病的胰腺炎。酒精性胰腺炎者的呕吐常于腹痛时出现,胆源性胰腺炎者的呕吐常在腹痛发生之后。 3.腹胀 在重型者中由于腹腔内渗出液的刺激和腹膜后出血引起,麻痹性肠梗阻致肠道积气积液引起腹胀。 4.黄疸 约20%的患者于病后1~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其原因可能为胆管结石并存,引起胆管阻塞,或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下端或肝功受损出现黄疸,黄疸越重,提示病情越重,预后不良。 5.发热 多为中度热:38°~39℃之间,一般3~5天后逐渐下降。但重型者则可持续多日不降,提示胰腺感染或脓肿形成,并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可体温不升。合并胆管炎时可有寒战、高热。 6.手足抽搐 为血钙降低所致。系进入腹腔的脂肪酶作用,使大网膜、腹膜上的脂肪组织被消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后者与钙结合为不溶性的脂肪酸钙,因而血清钙下降,如血清钙<1.98mmol/L(8mg%),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差。 7.休克 多见于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由于腹腔、腹膜后大量渗液出血,肠麻痹肠腔内积液,呕吐致体液丧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另外吸收大量蛋白质分解产物,导致中毒性休克的发生。主要表现烦燥、冷汗、口渴,四肢厥冷,脉细,呼吸浅快、血压下降,尿少。严重者出现紫绀、呼吸困难,谵妄、昏迷、脉快、血压测不到,无尿、BUN>100mg%、肾功衰竭等。 8.急性呼吸衰竭 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生进行性呼吸窘迫,过度换气,紫绀,焦急,出汗等,常规氧疗法不能使之缓解。 9 急性肾功能衰竭 重症急性胰腺炎者23%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80%。其发生原因与低血容量、休克和胰激肽的作用有关。胰酶引起血凝异常,出现高凝状态,产生微循环障碍,导致肾缺血缺氧。 10 循环功能衰竭 重症胰腺炎可引起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后者可酷似心肌梗塞。 11 胰性脑病 发生率约9%-9%,表现为神经精神异常,定向力缺乏,精神混乱,伴有幻想,幻觉,躁狂状态等。常为一过性,可完全恢复正常,也可遗留精神异常。
您好,我是消化内科医生,试回答您的问题临床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目前有高龄,低氧血症(呼吸功能障碍),心脏基础疾病和高血压(循环功能潜在障碍,神志变化(可能潜在胰性脑病,老睡觉不是好事情,是病重的一种表现)等多方面的危险因素,病情危重,预后不佳!重症急性胰腺炎一般临床过程分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残余感染期目前在急性反应期(2周内),如果全部病程经过可能需要数月时间病情的评估需要结合胰腺CT看其病变情况,也需要动态评估全身状况,另外明确导致胰腺炎的病因也很重要,比如胆源性的相对容易治疗这是个花大钱的疾病一般情况好,恢复快的大概需要一俩普桑,重点的就是宝马了希望您的家底够厚但是如果恢复良好,可能的结局是治愈,比起肝硬化,肿瘤这些病好多了,花了钱也有个盼头